诗文 | 名画《静听松风图》赏析 |
释义 | 名画《静听松风图》赏析静听松风图 南宋·马麟作 绢本设色 纵二二六.六厘米 横一一○.三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马麟生于艺术世家,其祖父以上三代都是宣和、绍兴画院的待诏,其父马远又是光宗、宁宗二朝画院的待诏,“南宋四大家”之一,加上马麟祖伯,一门五代七人都是有成就的画家,但马麟在宁宗赵扩朝画院仅为祗候。其实他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能。他的父亲非常爱他,曾急着要为马麟升格,有时竟把“马麟”的款署在自己的作品上,“盖欲子得誉也”(明朱谋垔《画史会要》)。我们从马麟这张《静听松风图》,可以得知其精深的艺术造诣。 此图右上方有宋理宗题“静听松风”四字,十分贴切画境,因以为名。在大自然中,松树朴茂郁森,既是儒家的克己和坚定的化身,又是道家“无益之益”理想的体现,是能予以精神上慰藉和力量的象征。图中松体屹立,与远山、溪流为伍。一位高士头戴纱冠,褒衣博带,露胸袒腹,拂尘在地,悠闲地独坐树下,凝神浸沉在松风谐和的声韵之中,神情刻画入微。左下方有一侍僮执扇侧立,陪同衬托,以此创造了一种宁静的“世外桃源”式的清幽氛围,表现出人与自然交应的情感,这不亦是士大夫向往的心灵栖息之地吗?明曹昭《格古要论》中评述马远山水画中有“一人独坐”的意境创造。马麟《静听松风图》的构思,看来是取鉴了这种手法,它突出了人物的主体,“写其形、传其神”,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作品反映了马麟对于有抒情性的意境,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强烈的创造欲望。 静听松风图 马麟此图在立意布景、细节安置、笔墨色调上颇为用心。一、此图意境表达“立意”在“听”,媒介为“松”,故作者有意识布置好松树的形象。中国画“北宗”山水,起支撑布局作用的树木,大多以屈曲工巧为美,不像“南宗”山水中擅“平远”景,多挺直取姿,前者见近姿,后者多远态。马麟为“北宗”画家,是轴二株如飞龙蟠虬、扭裂多端、盘根老壮的高松迎风挺立,树姿结构,萦纡高下,形成兜角透视,视觉上有助于突出中心人物。树体结构既定,全幅开合有据,中间再点缀远山、溪涧、近堤等景物,便形成了符合主题要求的布景意图。二、中国画表现“风雨归舟”、“风雨归牧”等一类题材中的无形之“风”或“雨”,多利用树枝、芦草、竹叶、柳丝等的飘忽来示意,“以无写有”。此图也是这样,小枝、松针飘动示意“松风”,而吹皱的水波也示意“微风”,这同时又起到了烘托气氛的渲染作用,细部处置可谓细到。三、图中的画法马麟承家学又有所发展。衣纹细劲,树石笔墨苍劲,色调浓郁劲健,圆润灵活而多变,山石皆方折系用小斧劈皴法,绢本湿墨多庄丽清润之趣。手法虽不如其父之巧,但秀润过之,更觉致密。 美国美术史家高居翰认为“通常把他(马麟)贬为马远的无声无息的仿家。但是马麟画中的一些成分,泄露了他的真形。作为一个画家,他的个性要比批评家认识到的复杂得多”(《中国绘画史》)。马麟祖上已有四代名家在前掩盖了他的光彩,但《静听松风图》这样艺术水准的精品,也足以挽回其过去不公平的评价。图上另有清高宗弘历题记。曾经南宋内府、清内府收藏。右下角署“臣马麟画”四字。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