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
释义 |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出处】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意思】顾影自怜好象离群的旅雁,行踪不定酷似无根的秋蓬。诗中比喻贴切,形象地描绘出兵灾荒年中,诗 人与家人离散,孑然一身,四处漂泊的情景和孤苦的心情。 注: 九秋,指秋季的九十天。蓬,多年生草本植物,容易被风吹 断,吹断以后随风旋飘,所以称飞蓬。 【鉴赏】 看着自己孤独的身影,就仿佛是流落在千里外的孤雁; 兄弟姊妹一个个离乡背井,就好像秋天时节离根四散的飞蓬。作者有感于家人们分散各地,便写下了这首诗,来发抒内心万般凄苦的愁绪。由这首诗中,我们可看出作者眷恋亲情与思乡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更是令人感动万分。 【解析】 语出唐代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诗。兄弟四散,个个形影相吊,就象分飞千里的孤雁;远离家乡,人人漂泊无定,如同秋风旋走的蓬草。二句诗写战争造成的兄弟离散之苦,形象贴切。吊影:形影相吊,比喻孤单。辞与根;根相离,喻指离乡他适。九秋:深秋。蓬:飞蓬草。 【全诗】 《望月有感》 .[唐].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解题】 此诗真善表达离乱别情者。“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道出多少人间别离者之心曲。其境界前与张九龄之“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后与东坡之“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乐天此诗,尤专于乱世离别之景况,“看似轻松,而沉痛在骨”(今人苏仲翔语)。 【赏析】 此诗约作于贞元十五年(799)诗人奉母居洛阳时。河南经乱:指建中三、四年(782—783)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等叛乱,其地唐属河南道。关内阻饥:关中(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艰难和饥荒。据史载,兴元元年(784),关中大饥。兄弟离散:诗人避乱江南,从此兄弟各处一方。浮梁大兄:诗人大哥白幼文,时为浮梁县(今江西景德镇)主簿。於潜七兄:堂房第七兄时任於潜(今浙江临安于潜镇)县尉。乌江十五兄:堂房第十五兄白逸,时为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主簿。符离:(今安徽宿县北),白居易第六从兄时在符离县任职,见《祭符离六兄文》。下邽(gui):唐县名,在今陕西渭南县北,乃白氏故乡。诗中描写弟兄离散、田园荒芜景象,五处弟兄共望明月怀念故乡。自然真切,一气贯注,语言流畅,属对工稳。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