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古人词不相袭 |
释义 | 古人词不相袭唐李翱《与王载言书》说:“六经创意造言,各不相师。故其读《春秋》也,如未尝有《诗》。”李翱亦主新创,务去陈言,与韩愈一样。 明焦竑《与友人论文书》说:“夫词非文之急也,而古之词又不以相袭为美。《书》不借采于《易》,《诗》非假途于《春秋》也。”这是对当时专抄袭古人词句之风气的批评。 再说“尊古”: 学古便得有“尊古”之意念。 “尊古”之意念,一向是有的。《抱朴子·钧世》篇:“或曰:古之著书者,才大思深,故其文隐而难晓。今人意浅力近,故露而易见。”葛洪本人则反对这意见。但他所引,实代表当时一般人的意见。这是西晋时人的意见。 其实,在王充《论衡》里亦已再三有所表示。王充以为古今一样,这意见与葛洪同。葛洪尤进一步,以为今胜于古。但王充时一般人还是以为古胜于今,以为古文“隐而难晓”,故胜。 文体之成立:在著述文字中,先秦已成为一种体裁。文字当时是根据口语的。而汉人著述,以之为则。在词藻方面,亦是从楚辞而来,与汉人口语不一。汉人见古人文章难懂(因与当时口语不一),便以为“隐而难晓,才大思深”了。其实王充很明白,知道先秦时文言合一,只是语言后来有了变化,才使先秦文“隐而难晓”。但当时人竟误以为难懂的东西一定是价值高的。此其一。又,古代年代久远,易于理想化,这就使人以为古胜于今,因今之不满处可见。 “求似”而太过,那实在不对。因求似太过就会变成: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