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六国年表》接《十二诸侯年表》,编排也是年经国纬。“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表名“六国”,实谱八国,第一栏周,尊天下共主,纪年;第二栏秦,日食灾异载于秦表,而不载于周,又载秦事特详,即以秦系天下之存亡,褒美秦统一之业,故周、秦不在“六国”数中。表序简括地总结了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是一篇专论秦朝兴亡的史论。要点有二:一是讨论秦统一中国的原因;二是评价短命秦朝在历史上的地位。
大史公读《秦纪》[1],至犬戎败幽王[2],周东徙洛邑[3],秦襄公始封为诸侯[4],作西畤用事上帝[5],僭端见矣[6]。《礼》曰[7]:“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8],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9],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10],攘夷狄[11],尊陈宝[12],营岐、雍之间[13],而穆公修政[14],东竟至河[15],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16]。是后陪臣执政[17],大夫世禄[18],六卿擅晋权[19],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20],诸侯晏然弗讨[21],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22],田和亦灭齐而有之[23],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横短长之说起[24]。矫称蜂出[25],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26]。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27],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28]。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29],盖若天所助焉[30]。
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31]”。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32],汤起于亳[33],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34],秦之帝用雍州兴[35],汉之兴自蜀汉[36]。
【段意】 以上为第一段,写秦历经春秋战国长期发展,在有利的天时地利形势下统一了中国。
【注释】 [1]《秦纪》:秦国史官记述的秦国史书。 [2]犬戎:西戎别名,又称畎夷、昆夷、混夷、串夷,古时活动在今陕西凤翔以北一带。幽王:西周末主名宫湦。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幽王被杀于骊山,西周亡。 [3]洛邑:周初经营的东方军事重镇。西周亡,幽王子平王宜臼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洛邑故城在今洛阳市西。 [4]秦襄公:秦开国君主,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封为诸侯,赐岐山以西之地。前777至前766年在位。 [5]西畤(zhi):秦襄公在西陲建置的祭祀白帝的神祠。畤,止也,神灵所栖止之处所。畤建于西陲邑故名西畤。汉置西县,故城在今甘肃天水西南一百公里处盐关堡东南的西汉水南岸。[6]僭端见矣:越礼称王的苗头出现了。白帝是五天帝之一,秦襄公祭白帝表示直接继承了天命,为称王作准备,所以说“僭端见矣”。 [7]《礼》曰二句:见《礼记·曲礼》,原文是“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诸侯方祀,祭山川。” [8]先暴戾,后仁义:把暴戾放在第一位,把仁爱礼义放在后面。 [9]胪于郊祀:陈列祭天的礼仪。胪(lu),陈列。郊祀,在郊外祭天。 [10]文公:秦襄公之子,他越过陇山进入关中,击退犬戎,占有岐山以西之地。前767至前716年在位。陇,指陇山,又称陇坂;陇坻;陇首。陇山绵亘在陕西陇县、宝鸡以及甘肃的清水、秦安一带。 [11]攘:排斥,打击。 [12]尊陈宝:陈宝是神雉名。秦文公在陈仓北坂,即宝鸡山北坡建置宝鸡神祠,制造神话说,有一只神雉化成了宝石,秦得宝石当为帝王。宝鸡地名由此而得。 [13]岐、雍:岐,即岐山,在陕西凤翔县东。雍,即雍山,在凤翔县西。 [14]穆公:春秋五霸之一,前659至前621年在位。秦穆公时,秦国占有全部关陇之地,东边国境线到了黄河岸边。[15]竟:读“境”。河:黄河。 [16]侔:平等,比肩。 [17]陪臣执政:指春秋后期,诸侯国政权落入卿大夫之手。诸侯国的卿大夫对天子称陪臣,即臣之臣。 [18]世禄:世代相袭爵秩食禄。西周制度,卿大夫也是世袭。 [19]六卿:春秋末晋政权落入六卿之手,即韩、赵、魏、范、智、中行六家贵族。 [20]田常:齐大臣,相简公,后又杀简公立平公,专制齐政。 [21]晏然:安然,平静。指不作出反应。 [22]三国:晋六卿互相兼并,后剩下韩、赵、魏三家,于公元前453年瓜分晋国,又于前403年正式称诸侯。 [23]田和:田常曾孙,他夺取了姜齐政权。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诸侯。 [24]谋诈句:这句是说战国时,列国间勾心斗角,用奇谋诈术取胜,从而产生了纵横家。史称纵横家之说为长短说,西汉刘向校书时汇编成《战国策》。 [25]矫称蜂出:假传命令的事件层出不穷。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就是假传王命夺了晋鄙军。 [26]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这句是说战国之世,尽管诸侯之间置质,君臣之间剖符,都不起约束作用。质,抵押。两国间缔约,常交换太子或大臣到对方以示信守叫置质。被质的太子叫质子,被质的大臣叫质臣。 [27]宾:同“摈”,排斥。 [28]献公:公元前384至前362年在位。 [29]险固便形势利:秦据关中,东伐诸侯居高临下,地理形势有利,险固给予秦国以方便。 [30]天:《史记》中的“天”字有多种意义,一为自然之天,二为命运之天,三为有意志之天。这时指有意志之天,同时含有形势之意。秦得天之助,司马迁反复言之。如《魏世家赞》云,“天方令秦平海内”云云。这里指出秦非“德义”之邦,论兵力也不如三晋之强,但东方各国礼坏乐崩,人才西去,以至于在秦献公之后,常称雄诸侯,仿佛秦是得了天助一样。由于司马迁还不能用唯物史观解释秦并六国的原因,不免困惑而发出“盖若天所助焉”的慨叹。[31]或曰二句:按五行理论木、火、金、水、土五行应东、南、西、北、中五方,并与春、夏、秋、冬、闰相配合。因东与春相配,西与秋相配,所以说“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熟”,用以解释汉兴起于西方。这是从历史现象中经绎出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也是司马迁时代学术界解释历史之变的一种理论。 [32]禹兴于西羌:古史中的一种传说。《夏本纪·正义》引《帝王纪》谓禹“本西夷人也”。扬雄《蜀王本纪》云:“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汶山郡:汉武帝置,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县西北,本冉駹族地。冉駹以氐羌为主。 [33]西亳:亳有四地,一在关中,三在河南。商丘东南称南亳,商丘西北称北亳,偃师县西有西亳。关中之亳,《殷本纪》三家注谓在上洛,即今陕西商洛县。这里以关中之西亳为汤的发祥地。[34]丰、镐:文王营丰邑,武王营镐邑,两邑均在今西安市西。 [35]雍州:指关中地区。 [36]蜀汉: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拥有巴、蜀、汉中地。
秦既得意[1],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2]。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3]。传曰“法后王”[4],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5]。学者牵于所闻[6],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7]。悲夫!
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8],起周元王[9],表六国时事,讫二世[10],凡二百七十年[11],著诸所闻兴坏之端[12]。后有君子,以览观焉。
【段意】 以上为第二段,评价秦统一的历史地位,值得汉朝借鉴,所以《六国年表》以秦国史记为纲要。
【注释】 [1]秦既得意:指秦得遂统一之志。《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八年东巡,上琅邪山刻石颂功,“明得意”。 [2]具:完全。 [3]世异变,成功大:指秦顺应事变,获得成功。其语化自《韩非子·五蠢》,原文是:“时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4]传曰“法后王”:传,指《荀子·儒效篇》:“法后王,一制度。”又《荀子·非相篇》:“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后王是也。”司马迁引此为重视秦朝的理论依据。 [5]议卑而易行:议论平易浅近容易遵行。 [6]学者:主要指那些高谈阔论法先王尧舜的汉代儒生,特别是朝中博士先生,他们全盘否定秦朝,局限在自己旧说里跳不出来。牵:局限。 [7]耳食:用耳朵吃饭(听食)不知味,喻不切合实际。 [8]踵《春秋》之后:接续在孔子所著的《春秋》之后,即接在《十二诸侯年表》之后,因该表是表现《春秋》的。踵,脚后跟,引申为跟着、接续之意。 [9]周元王:名姬仁,公之前475至前469年在位。 [10]讫二世:指《六国年表》下限不止于秦统一的公元前221年,而讫于秦二世之亡的公元前207年,正是司马迁“综其终始”历史观的反映,以表现其凭恃暴力不能守国的观点。秦二世,名胡亥,继位三年(前209—207年)就亡了秦国。 [11]凡二百七十年:此举成数。公元前475至前207年,实际为269年。凡,总共。 [12]兴坏之端:成功与失败的头绪,即兴亡经过及其原因。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公元前476年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周元王 元年① | 秦厉共 公元年 | 魏献子 卫出公 辄后元 年 | 韩宣子 | 赵简子 | 楚惠王 章十三 年 吴伐我。 | 燕献公 十七年 | 齐平公 骜五年 | 二 | 二 蜀人来 赂。 | 晋定公 卒。 | | 四十三 | 十四 越围吴, 吴怨。 | 十八 | 六 | 三 | 三 | 晋出公 错元年 | | 四十四 | 十五 | 十九 | 七 越人始 来。 | 四 | 四 | | | 四十五 | 十六 越灭吴。 | 二十 | 八 | 五 | 五 楚人来 赂。 | | | 四十六 | 十七 蔡景侯 卒。② | 二十一 | 九 晋知伯 瑶来伐 我。 | 六 | 六 义渠来 赂。绵诸 乞援。 | | | 四十七 | 十八 蔡声侯 元年。 | 二十二 | 十 | 七 | 七 彗星见。 | 卫出公 饮,大夫 不解袜, 公怒,即 攻公,公 奔宋。 | | 四十八 | 十九 王子英 奔秦。 | 二十三 | 十一 |
|
续表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八 | 八 | | | 四十九 | 二十 | 二十四 | 十二 | 定王元 年 | 九 | | | 五十 | 二十一 | 二十五 | 十三 | 二 | 十 庶长将 兵拔魏 城。彗星 见。 | | | 五十一 | 二十二 鲁哀公 卒。 | 二十六 | 十四 | 三 | 十一 | | | 五十二 | 二十三 鲁悼公 元年。三 桓胜,鲁 如小侯。 | 二十七 | 十五 | 四 | 十二 | | | 五十三 | 二十四 | 二十八 | 十六 | 五 | 十三 | | 知伯伐 郑。驷桓 子如齐 求救。 | 五十四 知伯谓 简子,欲 废太子 襄子,襄 子怨知 伯。 | 二十五 | 燕孝公 元年 | 十七 救郑,晋 师去。中 行文子 谓田常: “乃今知 所以亡。” | 六 | 十四 晋人、楚 人来赂。 | | 郑声公 卒。 | 五十五 | 二十六 | 二 | 十八 | 七 | 十五 | | 郑哀公 元年 | 五十六 | 二十七 | 三 | 十九 |
|
续表2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八 | 十六 堑阿旁。 伐大荔。 补庞戏 城。 | | | 五十七 | 二十八 | 四 | 二十 | 九 | 十七 | | | 五十八 | 二十九 | 五 | 二十一 | 十 | 十八 | | | 五十九 | 三十 | 六 | 二十二 | 十一 | 十九 | | | 六十 | 三十一 | 七 | 二十三 | 十二 | 二十 公将师 与绵诸 战。 | | | 襄子元 年,未除 服,登夏 屋,诱代 王,以金 斗杀代 王。封伯 鲁子周 为代成 君。③ | 三十二 蔡声侯 卒。 | 八 | 二十四 | 十三 | 二十一 | 晋哀公 忌元年 ④ | | | 三十三 蔡元侯 元年 | 九 | 二十五 | 十四 | 二十二 | 卫悼公 黔元年 | | 三 | 三十四 | 十 | 齐宣公 就匝元 年 | 十五 | 二十三 | | | 四 与智伯 分范、中 行地。 | 三十五 | 十一 | 二 |
|
续表3
448 449 450 451 452 453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十六 | 二十四 | 魏桓子 败智伯 于晋阳。 | 韩康子 败智伯 于晋阳。 | 五 襄子败 智伯晋 阳, 与 魏、韩三 分其地。 | 三十六 | 十二 | 三 | 十七 | 二十五 晋大夫 智开率 其邑来 奔。 | | | 六 | 三十七 | 十三 | 四 | 十八 | 二十六 左庶长 城南郑。 | | | 七 | 三十八 | 十四 | 五 宋景公 卒。⑤ | 十九 | 二十七 | 卫敬公 元年 | | 八 | 三十九 蔡侯齐 元年 | 十五 | 六 宋昭公 元年 | 二十 | 二十八 越人来 迎女。 | | | 九 | 四十 | 燕成公 元年 | 七 | 二十一 | 二十九 晋大夫 智宽率 其邑人 来奔。 | | | 十 | 四十一 | 二 | 八 |
|
续表4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二十二 | 三十 | | | 十一 | 四十二 楚灭蔡。 | 三 | 九 | 二十三 | 三十一 | | | 十二 | 四十三 | 四 | 十 | 二十四 | 三十二 | | | 十三 | 四十四 灭杞。 杞,夏 之后。 | 五 | 十一 | 二十五 | 三十三 伐义渠, 虏其王。 | | | 十四 | 四十五 | 六 | 十二 | 二十六 | 三十四 日蚀,昼 晦。星 见。 | | | 十五 | 四十六 | 七 | 十三 | 二十七 | 秦躁公 元年 | | | 十六 | 四十七 | 八 | 十四 | 二十八 | 二 南郑反。 | | | 十七 | 四十八 | 九 | 十五 | 考王元 年 | 三 | | | 十八 | 四十九 | 十 | 十六 | 二 | 四 | | | 十九 | 五十 | 十一 | 十七 | 三 | 五 | | | 二十 | 五十一 | 十二 | 十八 |
|
续表5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四 | 六 | 晋幽公 柳元年。 服韩、 魏。 | | 二十一 | 五十二 | 十三 | 十九 | 五 | 七 | | | 二十二 | 五十三 | 十四 | 二十 | 六 | 八 六月,雨 雪。日、 月蚀。 | | | 二十三 | 五十四 | 十五 | 二十一 | 七 | 九 | | | 二十四 | 五十五 | 十六 | 二十二 | 八 | 十 | | | 二十五 | 五十六 | 燕湣公 元年 | 二十三 | 九 | 十一 | | | 二十六 | 五十七 | 二 | 二十四 | 十 | 十二 | 卫昭公 元年 | | 二十七 | 楚简王 仲元年 灭莒。 | 三 | 二十五 | 十一 | 十三 义渠伐 秦,侵至 渭阳。 | | | 二十八 | 二 | 四 | 二十六 | 十二 | 十四 | | | 二十九 | 三 鲁悼公 卒。 | 五 | 二十七 | 十三 | 秦怀公 元年 生灵公 | | | 三十 | 四 鲁元公 元年。 | 六 | 二十八 |
|
续表6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十四 | 二 | | | 三十一 | 五 | 七 | 二十九 | 十五 | 三 | | | 三十二 | 六 | 八 | 三十 | 威烈王 元年 | 四 庶长晁 杀怀公。 太子早 死,大臣 立太子 之子,为 灵公。 | 卫悼公 亹元年 | | 三十三 襄子卒。 | 七 | 九 | 三十一 | 二 | 秦灵公 元年生 献公。 | 魏文侯 斯元年 | 韩武子 元年 | 赵桓子 元年。 | 八 | 十 | 三十二 | 三 | 二 | 二 | 二 郑幽公 元年。韩 杀之。 | 赵献侯 元年 | 九 | 十一 | 三十三 | 四 | 三 作上下 畤。 | | 三 郑立幽 公子,为 繻公,元 年。 | 二 | 十 | 十二 | 三十四 | 五 | 四 | 四 | 四 | 三 | 十一 | 十三 | 三十五 | 六 | 五 | 五 魏诛晋 幽公,立 其弟止。 | 五 | 四 | 十二 | 十四 | 三十六 | 七 | 六 | 六 晋烈公 止元年。 魏城少 梁。 | 六 | 五 | 十三 | 十五 | 三十七 |
|
续表7
411 412 413 415 416 417 418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八 | 七 与魏战 少梁。 | 七 | 七 | 六 | 十四 | 十六 | 三十八 | 九 | 八 城堑河 濒。初以 君主妻 河。⑥ | 八 复城少 梁。 | 八 | 七 | 十五 | 十七 | 三十九 | 十 | 九 | 九 | 九 | 八 | 十六 | 十八 | 四十 | 十一 | 十 补庞,城 籍姑。灵 公卒,立 其季父 悼子,是 为简公。 | 十 | 十 | 九 | 十七 | 十九 | 四十一 | 十二 | 秦简公 元 年 | 十一 卫慎公 元年。 | 十一 | 十 中山武 公初立。 ⑦ | 十八 | 二十 | 四十二 | 十三 | 二 与晋战, 败郑下。 | 十二 | 十二 | 十一 | 十九 | 二十一 | 四十三 伐晋,毁 黄城,围 阳狐。 | 十四 | 三 | 十三 公子击 围繁庞, 出其民。 | 十三 | 十二 | 二十 | 二十二 | 四十四 伐鲁、莒 及安阳。 | 十五 | 四 | 十四 | 十四 | 十三 城平邑。 | 二十一 | 二十三 | 四十五 伐鲁,取 都。 |
|
续表8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十六 | 五 日蚀。 | 十五 | 十五 | 十四 | 二十二 | 二十四 | 四十六 | 十七 | 六 初令吏 带剑。 | 十六 伐秦,筑 临晋、元 里。 | 十六 | 十五 | 二十三 | 二十五 | 四十七 | 十八 | 七 堑洛,城 重泉。初 租禾。 | 十七 击守中 山。伐秦 至郑,还 筑雒阴、 合阳。⑧ | 韩景侯 虔元年 伐郑,取 雍丘。郑 城京。 | 赵烈侯 籍元年 魏使太 子伐中 山。 | 二十四 简王卒。 | 二十六 | 四十八 取鲁 | 十九 | 八 | 十八 文侯受 经子夏。 过段干 木之间 常式。 | 二 郑败韩 于负黍。 | 二 | 楚声王 当元年 鲁穆公 元年。 | 二十七 | 四十九 与郑会 于西城。 伐卫取 毋。 | 二十 | 九 | 十九 | 三 | 三 | 二 | 二十八 | 五十 | 二十一 | 十 | 二十 卜相,李 克、翟璜 争。 | 四 | 四 | 三 | 二十九 | 五十一 田会以 廪丘反。 | 二十二 | 十一 | 二十一 | 五 | 五 | 四 | 三十 | 齐康公 贷元年 |
|
续表9
396 397 398 399 340 341 342 343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二十三 九鼎震。 | 十二 | 二十二 初为侯。 | 六 初为侯。 | 六 初为侯。 | 五 魏、韩、 赵始列 为诸侯。 | 三十一 | 二 宋悼公 元年 | 二十四 | 十三 | 二十三 | 七 | 七 烈侯好 音,欲赐 歌者田, 徐越侍 以仁义, 乃止。 | 六 盗杀声 王。 | 燕釐公 元年 | 三 | 安王元 年 | 十四 伐魏,至 阳狐。 | 二十四 秦伐我, 至阳狐。 | 八 | 八 | 楚悼王 类元年 | 二 | 四 | 二 | 十五 | 二十五 太子䓨 生。 | 九 郑围阳 翟。 | 九 | 二 三晋来 伐我,至 乘丘。 | 三 | 五 | 三 王子定 奔晋。 | 秦惠公 元年 | 二十六 虢山崩, 壅河。 | 韩烈侯 元年 | 赵武公 元年 | 三 归榆关 于郑。 | 四 | 六 | 四 | 二 | 二十七 | 二 郑杀其 相驷子 阳。 | 二 | 四 败郑师, 围郑。郑 人杀子 阳。 | 五 | 七 | 五 | 三 日蚀。 | 二十八 | 三 三月,盗 杀韩相 侠累。 | 三 | 五 | 六 | 八 | 六 | 四 | 二十九 | 四 郑相子 阳之徒 杀其君 繻公。 | 四 | 六 | 七 | 九 |
|
续表10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七 | 五 伐绵诸。 | 三十 | 五 郑康公 元年。 | 五 | 七 | 八 | 十 宋休公 元年。 | 八 | 六 | 三十一 | 六 救鲁。郑 负黍反。 | 六 | 八 | 九 | 十一 伐鲁,取 最。 | 九 | 七 | 三十二 伐郑,城 酸枣 | 七 | 七 | 九 伐韩,取 负黎。 | 十 | 十二 | 十 | 八 | 三十三 晋孝公 倾元年。 | 八 | 八 | 十 | 十一 | 十三 | 十一 | 九 伐韩宜 阳,取 六邑。 | 三十四 | 九 秦伐宜 阳,取六 邑。 | 九 | 十一 | 十二 | 十四 | 十二 | 二 与晋战 武城。县 陕。 | 三十五 齐伐取 襄陵。 | 十 | 十 | 十二 | 十三 | 十五 鲁败我 平陆。 | 十三 | 十一 太子生。 | 三十六 秦侵阴 晋。 | 十一 | 十一 | 十三 | 十四 | 十六 与晋、卫 会濁泽。 | 十四 | 十二 | 三十七 | 十二 | 十二 | 十四 | 十五 | 十七 | 十五 | 十三 蜀取我 南郑。 | 三十八 | 十三 | 十三 | 十五 | 十六 | 十八 |
|
续表11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十六 | 秦出公 元年 | 魏武侯 元年 袭邯郸, 败焉。 | 韩文侯 元年 | 赵敬侯 元年 武公子 朝作乱。 奔魏。 | 十六 | 十七 | 十九 田常曾 孙田和 始列为 诸侯。迁 康公海 上,食一 城。⑨ | 十七 | 二 庶长改 迎灵公 太子,立 为献公。 诛出公。 | 二 城安邑、 王垣。 | 二 伐郑,取 阳城。伐 宋,到彭 城,执宋 君。 | 二 | 十七 | 十八 | 二十 伐鲁,破 之。田和 卒。 | 十八 | 秦献公 元年 | 三 | 三 | 三 | 十八 | 十九 | 二十一 田和子 桓公午 立。 | 十九 | 二 城栎阳。 | 四 | 四 | 四 魏败我 兔台。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二 | 二十 | 三 日蚀,昼 晦。 | 五 | 五 | 五 | 二十 | 二十一 | 二十三 | 二十一 | 四 孝公生。 | 六 | 六 | 六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四 | 二十二 | 五 | 七 伐齐,至 桑丘。 | 七 伐齐,至 桑丘。郑 败晋。 | 七 伐齐,至 桑丘。 | 楚肃王 臧元年 | 二十三 | 二十五 伐燕,取 桑丘。 |
|
续表1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二十三 | 六 初县蒲、 蓝田、善 明氏。 | 八 | 八 | 八 袭卫,不 克。 | 二 | 二十四 | 二十六 康公卒, 田氏遂 并齐而 有之。太 公望之 后绝祀。 | 二十四 | 七 | 九 翟败我 浍。 伐 齐,至灵 丘。 | 九 伐齐,至 灵丘。 | 九 伐齐,至 灵丘。 | 三 | 二十五 | 齐威王 因元年 自田常 至威王, 威王始 以齐强 天下。 | 二十五 | 八 | 十 晋静公 俱酒元 年。 | 十 | 十 | 四 蜀伐我 兹方。 | 二十六 | 二 | 二十六 | 九 | 十一 魏、韩、 赵灭晋, 绝无后。 | 韩哀侯 元年 分晋国。 | 十一 分晋国。 | 五 鲁共公 元年。 | 二十七 | 三 三晋灭 其君。 | 烈王元 年 | 十 日蚀 | 十二 | 二 灭郑。康 公二十 年灭,无 后。 | 十二 | 六 | 二十八 | 四 | 二 | 十一 县栎阳。 | 十三 | 三 | 赵成侯 元年 | 七 | 二十九 | 五 | 三 | 十二 | 十四 | 四 | 二 | 八 | 三十 败齐林 孤。 | 六 鲁伐入 阳关。晋 伐到 陵。 |
|
续表13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四 | 十三 | 十五 卫声公 元年。败 赵北蔺。 | 五 | 三 伐卫,取 都鄙七 十三。魏 败我蔺。 | 九 | 燕桓公 元年 | 七 宋辟公 元年。 ⑩ | 五 | 十四 | 十六 伐楚,取 鲁阳。 | 六 韩严杀 其君。 | 四 | 十 魏取我 鲁阳。 | 二 | 八 | 六 | 十五 | 惠王元年 | 庄侯元 年(11) | 五 伐齐于 甄。魏败 我怀。 | 十一 | 三 | 九 赵伐我 甄。 | 七 | 十六 民大疫。 日蚀。 | 二 败韩马 陵。 | 二 魏败我 马陵。 | 六 败魏涿 泽,围惠 王。 | 楚宣王 良夫元 年 | 四 | 十 宋剔成 元年 | 显王元年 | 十七 栎阳雨 金,四月 至八月。 | 三 齐伐我 观。 | 三 | 七 侵齐,至 长城。 | 二 | 五 | 十一 伐魏,取 观,赵侵 我长城。 | 二 | 十八 | 四 | 四 | 八 | 三 | 六 | 十二 | 三 | 十九 败韩、魏 洛阴。 | 五 与韩会 宅阳。城 武都。 | 五 | 九 | 四 | 七 | 十三 | 四 | 二十 | 六 伐宋,取 仪台。 | 六 | 十 | 五 | 八 | 十四 |
|
续表14
| 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364 | 五 贺秦。 | 二十一 章𫋳与 晋战石 门,斩首 六万,天 子贺。 | 七 | 七 | 十一 | 六 | 九 | 十五 |
363 | 六 | 二十二 | 八 | 八 | 十二 | 七 | 十 | 十六 |
362 | 七 | 二十三 与魏战 少梁,虏 其太子。 | 九 与秦战 少梁,虏 我太子。 | 九 魏败我 于浍。大 雨三月。 | 十三 魏败我 于浍。 | 八 | 十一 | 十七 |
361 | 八 | 秦孝公 元年彗 星见西 方。 | 十 取赵皮 牢。卫成 侯元年。 | 十 | 十四 | 九 | 燕文公 元年 | 十八 |
360 | 九 致胙于 秦。 (12) | 二 天子致 胙。 | 十一 | 十一 | 十五 | 十 | 二 | 十九 |
359 | 十 | 三 | 十二 星昼坠, 有声。 | 十二 | 十六 | 十一 | 三 | 二十 |
358 | 十一 | 四 | 十三 | 韩昭侯 元年秦 败我西 山。 | 十七 | 十二 | 四 | 二十一 邹忌以 鼓琴。见 威王。 |
357 | 十二 | 五 | 十四 与赵会 鄗。 | 二 宋取我 黄池。魏 取我朱。 | 十八 赵孟如 齐。 | 十三 君尹黑 迎女秦。 | 五 | 二十二 封邹忌 为成侯。 |
续表15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十三 | 六 | 十五 鲁、卫、 宋、郑侯 来。 | 三 | 十九 与燕会 阿。与齐、 宋会平 陆。 | 十四 | 六 | 二十三 与赵会 平陆 | 十四 | 七 与魏王 会杜平。 | 十六 与秦孝 公会杜 平。侵宋 黄池,宋 复取之。 | 四 | 二十 | 十五 | 七 | 二十四 与魏会 田于郊。 | 十五 | 八 与魏战 元里,斩 首七千, 取少梁。 | 十七 与秦战 元里,秦 取我少 梁。 | 五 | 二十一 魏围我 邯郸。 | 十六 | 八 | 二十五 | 十六 | 九 | 十八 邯郸降。 齐败我 桂陵。 | 六 伐东周, 取陵观、 廪丘。 | 二十二 魏拔邯 郸 | 十七 | 九 | 二十六 败魏桂 陵。 | 十七 | 十 卫公孙 鞅为大 良造,伐 安邑,降 之。 | 十九 诸侯围 我襄陵。 筑长城, 塞固阳。 | 七 | 二十三 | 十八 鲁康公 元年。 | 十 | 二十七 | 十八 | 十一 城商塞。 卫鞅围 固阳,降 之。 | 二十 归赵邯 郸。 | 八 申不害 相。 | 二十四 魏归邯 郸,与魏 盟漳水 上。 | 十九 | 十一 | 二十八 | 十九 | 十二 初聚小 邑为三 十一县, 令。为田, 开阡陌。 | 二十一 与秦遇 彤。 | 九 | 二十五 | 二十 | 十二 | 二十九 |
|
续表16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二十 | 十三 初为县, 有秩史。 | 二十二 | 十 韩姬弑 其君悼 公。(13) | 赵肃侯 元年 | 二十一 | 十三 | 三十 | 二十一 | 十四 初为赋。 | 二十三 | 十一 昭侯如 秦。 | 二 | 二十二 | 十四 | 三十一 | 二十二 | 十五 | 二十四 | 十二 | 三 公子范 袭邯郸, 不胜, | 二十三 | 十五 | 三十二 | 二十三 | 十六 | 二十五 | 十三 | 四 | 二十四 | 十六 | 三十三 杀其大 夫牟辛。 | 二十四 | 十七 | 二十六 | 十四 | 五 | 二十五 | 十七 | 三十四 | 二十五 诸侯会。 | 十八 | 二十七 丹封名 会。丹, 魏大臣。 | 十五 | 六 | 二十六 | 十八 | 三十五 田忌袭 齐,不胜。 | 二十六 致伯秦 | 十九 城武城。 从东方 牡丘来 归。天子 致伯。 | 二十八 | 十六 | 七 | 二十七 鲁景公 偃元年。 | 十九 | 三十六 | 二十七 | 二十 诸侯毕 贺。会诸 侯于泽。 朝天子。 | 二十九 中山君 为相。 | 十七 | 八 | 二十八 | 二十 | 齐宣王 辟疆元 年 |
|
续表17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二十八 | 二十一 马生人。 | 三十 齐虏我 太子申, 杀将军 庞涓。 | 十八 | 九 | 二十九 | 二十一 | 二 败魏马 陵。田忌、 田婴、田 盼将,孙 子为师。 (14) | 二十九 | 二十二 封大良 造商鞅。 | 三十一 秦商君 伐我,虏 我公子 卬。 | 十九 | 十 | 三十 | 二十二 | 三 与赵会, 伐魏。 | 三十 | 二十三 与晋战 岸门。 | 三十二 公子赫 为太子。 | 二十 | 十一 | 楚威王 熊商元 年 | 二十三 | 四 | 三十一 | 二十四 大荔围 合阳。孝 公薨。商 君反,死 彤地。 | 三十三 卫鞅亡 归我,我 恐,弗内。 | 二十一 | 十二 | 二 | 二十四 | 五 | 三十二 | 秦惠文 王元年 楚、韩、 赵、蜀人 来。 | 三十四 | 二十二 申不害 卒。 | 十三 | 三 | 二十五 | 六 | 三十三 贺秦。 | 二 天子贺。 行钱。宋 太丘社 亡。 | 三十五 孟子来, 王问利 国, 对 曰:“君 不可言 利。” | 二十三 | 十四 | 四 | 二十六 | 七 与魏会 平阿南。 | 三十四 | 三 王冠。拔 韩宜阳。 | 三十六 | 二十四 秦拔我 宜阳。 | 十五 | 五 | 二十七 | 八 与魏会 于甄。 |
|
续表1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三十五 | 四 天子致 文武胙。 魏夫人 来。 | 魏襄王 元年与 诸侯会 徐州,以 相王。 | 二十五 旱。作高 门,屈宜 臼曰:“昭 侯不出此 门。” | 十六 | 六 | 二十八 苏秦说 燕。 | 九 与魏会 徐州,诸 侯相王。 | 三十六 | 五 阴晋人 犀首为 大良造。 | 二 秦败我 彫阴。 | 二十六 高门成, 昭侯卒, 不出此 门。 | 十七 | 七 围齐于 徐州。 | 二十九 | 十 楚围我 徐州。 | 三十七 | 六 魏以阴 晋为和, 命:曰宁 秦。 | 三 伐赵。卫 平侯元 年。 | 韩宣惠 王元年 | 十八 齐魏伐 我,我决 河水浸 之。 | 八 | 燕易王 元年 | 十一 与魏伐 赵。 | 三十八 | 七 义渠内 乱,庶长 操将兵 定之。 | 四 | 二 | 十九 | 九 | 二 | 十二 | 三十九 | 八 魏入河 西地于 秦 | 五 与秦河 西地少 粱。秦围 我焦、曲 沃。 | 三 | 二十 | 十 | 三 | 十三 | 四十 | 九 度河,取 汾阴、皮 氏。围焦, 降之。与 魏会应。 | 六 与秦会 应。秦取 汾阴、皮 氏。 | 四 | 二十一 | 十一 魏败我 陉山。 | 四 | 十四 |
|
续表19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四十一 | 十 张仪相。 公子桑 围蒲阳。 降之。魏 纳上郡。 | 七 入上郡 于秦。 | 五 | 二十二 | 楚怀王 槐元年 | 五 | 十五 宋君偃 元年。 | 四十二 | 十一 义渠君 为臣。归 魏焦、曲 沃。 | 八 秦归我 焦、曲沃。 | 六 | 二十三 | 二 | 六 | 十六 | 四十三 | 十二 初腊。会 龙门。 | 九 | 七 | 二十四 | 三 | 七 | 十七 | 四十四 | 十三 四月戊 午,君为 王。 | 十 | 八 魏败我 韩举。 | 赵武灵 王元年 魏败我 赵护。 | 四 | 八 | 十八 | 四十五 | 相张仪 将兵取 陕。初更 元年 | 十一 卫嗣君 元年。 | 九 | 二 城鄗。 | 五 | 九 | 十九 | 四十六 | 二 相张仪 与齐楚 会啮桑。 | 十二 | 十 君为王。 | 三 | 六 败魏襄 陵。 | 十 君为王 | 齐湣王 地元年 | 四十七 | 三 张仪免 相,相魏。 | 十三 秦取曲 沃。平周 女化为 丈夫。 | 十一 | 四 与韩会 区鼠。 | 七 | 十一 | 二 |
|
续表20
316 317 318 319 320 321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四十八 | 四 | 十四 | 十二 | 五 取韩女 为夫人。 | 八 | 十二 | 三 封田婴 于薛。 | 慎靓王 元年 | 五 王北游 戎地,至 河上。 | 十五 | 十三 | 六 | 九 | 燕王哙 元年 | 四 迎妇于 秦。 | 二 | 六 | 十六 | 十四 秦来击 我,取 鄢。 | 七 | 十 城广陵。 | 二 | 五 | 三 | 七 五国共 击秦,不 胜而还。 | 魏哀王 元年 击秦不 胜。 | 十五 击秦不 胜。 | 八 击秦不 胜。 | 十一 击秦不 胜。 | 三 击秦不 胜。 | 六 宋自立 为王。 | 四 | 八 与韩、赵 战,斩首 八万。张 仪复相。 | 二 齐败我 观泽。 | 十六 秦败我 修鱼,得 将军申 差。 | 九 与韩、魏 击秦。齐 败我观 泽。 | 十二 | 四 | 七 败魏、赵 观泽。 | 五 | 九 击蜀,灭 之。取赵 中都、西 阳。 | 三 | 十七 | 十 秦取我 中都、西 阳。 | 十三 | 五 君让其 臣子之 国,顾为 臣。 | 八 |
|
续表21
310 311 312 313 314 315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六 | 十 | 四 | 十八 | 十一 秦败我 将军英。 | 十四 | 六 | 九 | 周赧王 元年 | 十一 侵义渠, 得二十 五城。 | 五 秦拔我 曲沃,归 其人。走 犀首岸 门。 | 十九 | 十二 | 十五 鲁平公 元年。 | 七 君哙及 太子相 子之皆 死。 | 十 | 二 | 十二 樗里子 击蔺阳, 虏赵将。 公子繇 通封蜀。 | 六 秦来立 公子政 为太子。 与秦王 会临晋。 | 二十 | 十三 秦拔我 蔺,虏将 赵庄。 | 十六 张仪来 相。 | 八 | 十一 | 三 | 十三 庶长章 击楚,斩 首八万。 | 七 击齐,虏 声子于 濮。与秦 击燕。 | 二十一 我助秦 攻楚,围 景座。 | 十四 | 十七 秦败我 将屈匄。 | 九 燕人共 立公子 平。 | 十二 | 四 | 十四 蜀相杀 蜀侯。 | 八 围卫。 | 韩襄王 元年 | 十五 | 十八 | 燕昭王 元年 | 十三 | 五 | 秦武王 元年 诛蜀相 壮。张仪、 魏章皆出 之魏。 | 九 与秦会 临晋。 | 二 | 十六 吴广入 女,生子 何,立为 惠王后。 | 十九 | 二 | 十四 |
|
续表22
304 305 306 307 308 309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六 | 二 初置丞 相,樗里 子、甘茂 为丞相。 | 十 张仪死。 | 三 | 十七 | 二十 | 三 | 十五 | 七 | 三 | 十一 与秦会 应。 | 四 与秦会 临晋。秦 击我宜 阳。 | 十八 | 二十一 | 四 | 十六 | 八 | 四 拔宜阳 城,斩首 六万。涉 河,城武 遂。 | 十二 太子往 朝秦。 | 五 秦拔我 宜阳,斩 首六万。 | 十九 初胡服。 | 二十三 | 五 | 十七 | 九 | 秦昭襄 王元年 | 十三 秦击皮 氏,未拔 而解。 | 六 秦复与 我武遂。 | 二十 | 二十三 | 六 | 十八 | 十 | 二 彗星见。 桑君为 乱,诛。 | 十四 秦武王 后来归。 | 七 | 二十一 | 二十四 秦来迎 妇。 | 七 | 十九 | 十一 | 三 | 十五 | 八 | 二十二 | 二十五 与秦王 会黄棘, 秦复归 我上庸。 | 八 | 二十 |
|
续表23
299 300 301 302 303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十二 | 四 彗星见。 | 十六 秦拔我 蒲坂、晋 阳、封陵。 | 九 秦取武 遂。 | 二十三 | 二十六 太子质 秦。 | 九 | 二十一 | 十三 | 五 魏王来 朝。 | 十七 与秦会 临晋,复 归我蒲 坂。 | 十 太子婴 与秦王 会临晋, 因至咸 阳而归。 | 二十四 | 二十七 | 十 | 二十二 | 十四 | 六 蜀反,司 马错往 诛蜀守 煇,定蜀。 日蚀,昼 晦。伐楚。 | 十八 与秦击 楚。 | 十一 秦取我 穰。与秦 击楚。 | 二十五 赵攻中 山。惠后 卒。 | 二十八 秦、韩、 魏、齐败 我将军 唐昧于 重丘。 | 十一 | 二十三 与秦击 楚,使公 子将,大 有功。 | 十五 | 七 樗里疾 卒。击楚, 斩首三 万。魏冉 为相。 | 十九 | 十二 | 二十六 | 二十九 秦取我 襄城.杀 景缺。 | 十二 | 二十四 秦使泾 阳君来 为质。 | 十六 | 八 楚王来, 因留之。 | 二十 与齐王 会于韩。 | 十三 齐、魏王 来。立咎 为太子。 | 二十七 | 三十 王入秦。 秦取我 八城。 | 十三 | 二十五 泾阳君 复归秦。 薛文入 相秦。 |
|
续表24
293 294 295 296 297 298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十七 | 九 | 二十一 与齐、韩 共击秦 于函谷。 河、渭绝 一日。 | 十四 与齐、魏 共击秦。 | 赵惠文 王元年 以公子 胜为相, 封平原 君。 | 楚顷襄 王元年 秦取我 十六城。 | 十四 | 二十六 与魏、韩 共击秦。 孟尝君 归相齐。 | 十八 | 十 楚怀王 亡之赵, 赵弗内。 | 二十二 | 十五 | 二 楚怀王 亡来,弗 内。 | 二 | 十五 | 二十七 | 十九 | 十一 彗星见。 复与魏 封陵。 | 二十三 | 十六 秦与我 武遂和。 | 三 | 三 怀王卒 于秦,来 归葬。 | 十六 | 二十八 | 二十 | 十二 楼缓免。 穰侯魏 冉为丞 相。 | 魏昭王 元年 秦尉错 来击我 襄。 | 韩釐王 咎元年 | 四 围杀主 父。与齐、 燕共灭 中山。 | 四 鲁文公 元年。 | 十七 | 二十九 佐赵灭 中山。 | 二十一 | 十三 任鄙为 汉中守。 | 二 与秦战, 我不利。 | 二 | 五 | 五 | 十八 | 三十 田甲劫 王,相薛 文走。 | 二十二 | 十四 白起击 伊阙,斩 首二十 四万。 | 三 佐韩击 秦,秦败 我兵伊 阙。 | 三 秦败我 伊阙,斩 首二十 四万,虏 将喜。 | 六 | 六 | 十九 | 三十一 |
|
续表25
287 288 289 290 291 292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二十三 | 十五 魏冉免 相。 | 四 | 四 | 七 | 七 迎妇秦。 | 二十一 | 三十二 | 二十四 | 十六 | 五 | 五 秦拔我 宛城。 | 八 | 八 | 二十一 | 三十三 | 二十五 | 十七 魏入河 东四百 里。 | 六 芒卯以 诈见重。 | 六 与秦武 遂地方 二百里。 | 九 | 九 | 二十二 | 三十四 | 二十六 | 十八 客卿错 击魏,至 轵,取城 大小六 十一。 | 七 秦击我。 取城大 小六十 | 七 | 十 | 十 | 二十三 | 三十五 | 二十七 | 十九 十月为 帝,十二 月复为 王。任鄙 卒。 | 八 | 八 | 十一 秦拔我 桂阳。 | 十一 | 二十四 | 三十六 为东帝 二月,复 为王。 | 二十八 | 二十 | 九 秦拔我 新垣、曲 阳之城。 | 九 | 十二 | 十二 | 二十五 | 三十七 |
|
续表26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二十九 | 二十一 魏纳安 邑及河 内。 | 十 宋王死 我温。 | 十 秦败我 兵夏山。 | 十三 | 十三 | 二十六 | 三十八 齐灭宋。 | 三十 | 二十二 蒙武击 齐。 | 十一 | 十一 | 十四 与秦会 中阳。 | 十四 与秦会 宛。 | 二十七 | 三十九 秦拔我 列城九。 | 三十一 | 二十三 尉斯离 与韩、魏、 燕、赵共 击齐,破 之。 | 十二 与秦击 齐济西。 与秦王 会西周。 | 十二 与秦击 齐济西。 与秦王 会西周。 | 十五 取齐昔 阳。 | 十五 取齐淮 北。 | 二十八 与秦、三 晋击齐, 燕独入 至临菑, 取其宝 器。 | 四十 五国共 击𣇹王, 王走莒。 | 三十二 | 二十四 与楚会 穰。 | 十三 秦拔我 安城,兵 至大梁 而还。 | 十三 | 十六 | 十六 与秦王 会穰。 | 二十九 | 齐襄王 法章元 年 | 三十三 | 二十五 | 十四 大水。卫 怀君元 年。 | 十四 与秦会 两周间。 | 十七 秦拔 我两城。 | 十七 | 三十 | 二 | 三十四 | 二十六 魏冉复 为丞相。 | 十五 | 十五 | 十八 秦拔我 石城。 | 十八 | 三十一 | 三 | 三十五 | 二十七 击赵,斩 首三万。 地动,坏 城。 | 十六 | 十六 | 十九 秦败我 军,斩首 三万。 | 十九 秦击我, 与秦汉 北及上 庸地。 | 三十二 | 四 |
|
续表27
274 275 276 277 278 279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三十六 | 二十八 | 十七 | 十七 | 二十 与秦会 渑池,蔺 相如从。 | 二十 秦拔𨻳、 西陵。 | 三十三 | 五 杀燕骑 劫。 | 三十七 | 二十九 白起击 楚,拔郢, 更东至 竟陵,以 为南郡。 | 十八 | 十八 | 二十一 | 二十一 秦拔我 郢,烧夷 陵,王亡 走陈。 | 燕惠王 元年 | 六 | 三十八 | 三十 白起封 为武安 君。 | 十九 | 十九 | 二十二 | 二十二 秦拔我 巫、黔中。 | 二 | 七 | 三十九 | 三十一 | 魏安釐 王元年 秦拔我 两城。封 弟公子 无忌为 信陵君。 | 二十 | 二十三 | 二十三 秦所拔 我江旁 反秦。 | 三 | 八 | 四十 | 三十二 | 二 秦拔我 两城,军 大梁下, 韩来救, 与秦温 以和。 | 二十一 暴鸢救 魏,为秦 所败,走 开封。 | 二十四 | 二十四 | 四 | 九 | 四十一 | 三十三 | 三 秦拔我 四城,斩 首四万。 | 二十二 | 二十五 | 二十五 | 五 | 十 |
|
续表28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四十二 | 三十四 白起击 魏华阳 军,芒卯 走,得三 晋将,斩 首十五 万。 | 四 与秦南 阳以和。 | 二十三 | 二十六 | 二十六 | 六 | 十一 | 四十三 | 三十五 | 五 击燕。 | 韩桓惠 王元年 | 二十七 | 二十七 击燕。鲁 顷公元 年。 | 七 | 十二 | 四十四 | 三十六 | 六 | 二 | 二十八 蔺相如 攻齐,至 平邑。 | 二十八 | 燕武成 王元年 | 十三 | 四十五 | 三十七 | 七 | 三 秦击我 阏与城, 不拔。 | 二十九 秦攻韩 阏与。赵 奢将击 秦,大败 之,赐号 曰马服。 | 二十九 | 二 | 十四 秦、楚击 我刚寿。 | 四十六 | 三十八 | 八 | 四 | 三十 | 三十 | 三 | 十五 | 四十七 | 三十九 | 九 秦拔我 怀城。 | 五 | 三十一 | 三十一 | 四 | 十六 | 四十八 | 四十 太子质 于魏者 死,归葬 芷阳。 | 十 | 六 | 三十二 | 三十二 | 五 | 十七 |
|
续表2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四十九 | 四十一 | 十一 秦拔我 廪丘。 | 七 | 三十三 | 三十三 | 六 | 十八 | 五十 | 四十二 宣太后 薨。安国 君为太 子。 | 十二 | 八 | 赵孝成 王元年 秦拔我 三城。平 原君相。 | 三十四 | 七 齐田单 拔中阳。 | 十九 | 五十一 | 四十三 | 十三 | 九 秦拔我 陉。城汾 旁 | 二 | 三十五 | 八 | 齐王建 元年 | 五十二 | 四十四 攻韩,取 南阳。 | 十四 | 十 秦击我 太行。 | 三 | 三十六 | 九 | 二 | 五十三 | 四十五 攻韩,取 十城。 | 十五 | 十一 | 四 | 楚考烈 王元年 秦取我 州。(15)黄 歇为相。 | 十 | 三 | 五十四 | 四十六 王之南 郑。 | 十六 | 十二 | 五 使廉颇 拒秦于 长平。 | 二 | 十一 | 四 | 五十五 | 四十七 白起破 赵长平 杀卒四 十五万。 | 十七 | 十三 | 六 使赵括 代廉颇 将。白起 破括四 十五万。 | 三 | 十二 | 五 |
|
续表30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五十六 | 四十八 | 十八 | 十四 | 七 | 四 | 十三 | 六 | 五十七 | 四十九 | 十九 | 十五 | 八 | 五 | 十四 | 七 | 五十八 | 五十 王龁、郑 安平围 邯郸,及 龁还军, 拔新中。 | 二十 公子无 忌救邯 郸,秦兵 解去。 | 十六 | 九 秦围我 邯郸,楚、 魏救我。 | 六 春申君 救赵。 | 燕孝王 元年 | 八 | 五十九 赧王卒。 | 五十一 | 二十一 韩、魏、 楚救赵 新中,秦 兵罢。 | 十七 秦击我 阳城,救 赵新中。 | 十 | 七 救赵新 中。 | 二 | 九 | | 五十二 取西周。 王稽弃 市。 | 二十二 | 十八 | 十一 | 八 取鲁,鲁 君封于 莒, | 三 | 十 | | 五十三 | 二十三 | 十九 | 十二 | 九 | 燕王喜 元年 | 十一 | | 五十四 | 二十四 | 二十 | 十三 | 十 徙于巨 阳。 | 二 | 十二 | | 五十五 | 二十五 卫元君 元年。 | 二十一 | 十四 | 十一 | 三 | 十三 |
|
续表31
247 248 249 250 251周 | 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 五十六 | 二十六 | 二十二 | 十五 平原君 卒。 | 十二 柱国景 伯死。 | 四 伐赵。赵 破我军, 杀栗腹。 | 十四 | | 秦孝文 王元年 | 二十七 | 二十三 | 十六 | 十三 | 五 | 十五 | (周亡) | 秦庄襄 王楚元 年 蒙骜取 成皋、荥 阳。初置 三川郡。 吕不韦 相。取东 周。 | 二十八 | 二十四 秦拔我 成皋、荥 阳。 | 十七 | 十四 楚灭鲁, 顷公迁 卞,为家 人,绝祀。 | 六 | 十六 | | 二 蒙骜击 赵榆次、 新城、狼 孟,得三 十七城。 日蚀。 | 二十九 | 二十五 | 十八 | 十五 春申君 徙封于 吴。 | 七 | 十七 | | 三 王击 上党。初 置太原 郡。魏公 子无忌 率五国 却我军 河外,蒙 骜解去, | 三十 无忌率 五国兵 败秦军 河外。 | 二十六 秦拔我 上党。 | 十九 | 十六 | 八 | 十八 |
|
续表32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始皇帝元 年 击取晋阳, 作郑国渠。 | 三十一 | 二十七 | 二十 秦拔我晋 阳。 | 十七 | 九 | 十九 | 二 | 三十二 | 二十八 | 二十一 | 十八 | 十 | 二十 | 三 蒙骜击韩, 取十三城。 王死。 | 三十三 | 二十九 秦拔我十 三城。 | 赵悼襄王 偃元年 | 十九 | 十一 | 二十一 | 四 七月,蝗蔽 天下。百姓 纳粟千石, 拜爵一级。 | 三十四 信陵君 死。 | 三十 | 二 太子从质 秦归。 | 二十 | 十二 赵拔我武 遂、方城。 | 二十二 | 五 蒙骜取魏 酸枣二十 城。初置二 十城东郡。 | 魏景𣇹王 元年秦拔 我二十 城。 | 三十一 | 三 赵相、魏 相会柯、 盟。 | 二十一 | 十三 剧辛死于 赵。 | 二十三 | 六 五国共击 秦。 | 二 秦拔我朝 歌。卫从 濮阳徙野 王。 | 三十二 | 四 | 二十二 王东徙寿 春,命日 郢。 | 十四 | 二十四 | 七 彗星见北 方、西方。 夏太后薨。 蒙骜死。 | 三 秦拔我 汲。 | 三十三 | 五 | 二十三 | 十五 | 二十五 | 八 缪毒封长 信侯。 | 四 | 三十四 | 六 | 二十四 | 十六 | 二十六 |
|
续表33
234 235 236 237 238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九 彗星见,竟 天。缪毐为 乱,迁其舍 人于蜀。彗 星复见。 | 五 秦拔我 垣、蒲阳、 衍。 | 韩王安元 年 | 七 | 二十五 李园杀春 申君。 | 十七 | 二十七 | 十 相国吕不 韦免。齐、 赵来,置 酒。太后入 咸阳。大 索。 | 六 | 二 | 八 入秦,置 酒。 | 楚幽王悼 元年 | 十八 | 二十八 入秦,置 酒。 | 十一 吕不韦之 河南。王翦 击邺、阏 与,取九 城。 | 七 | 三 | 九 秦拔我阏 与,邺,取 九城。 | 二 | 十九 | 二十九 | 十二 发四郡兵 助魏击楚。 吕不韦卒。 复缪毐舍 人迁蜀者。 | 八 秦助我击 楚。 | 四 | 赵王迁元 年 | 三 秦、魏击 我。 | 二十 | 三十 | 十三 桓击平 阳,杀赵扈 辄,斩首十 万,因东击 赵。王之河 南。彗星 见。 | 九 | 五 | 二 秦拔我平 阳,败扈 辄,斩首 十万。 | 四 | 二十一 | 三十一 |
|
续表34
228 229 230 231 232 233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十四 桓定平 阳、武城、 宜安。韩使 非来,我杀 非。韩王请 为臣。 | 十 | 六 | 三 秦拔我宜 安。 | 五 | 二十二 | 三十二 | 十五 兴军至邺。 军至太原。 取狼孟。 | 十一 | 七 | 四 秦拔我狼 孟、鄱吾, 军邺。 | 六 | 二十三 太子丹质 于秦,亡 来归。 | 三十三 | 十六 置丽邑。发 卒受韩南 阳。 | 十二 献城秦。 | 八 秦来受 地。 | 五 地大动。 | 七 | 二十四 | 三十四 | 十七 内史腾击 得韩王安, 尽取其地, 置颍川郡, 华阳太后 薨。 | 十三 | 九 秦虏王 安,秦灭 韩。 | 六 | 八 | 二十五 | 三十五 | 十八 | 十四 卫君角元 年。 | | 七 | 九 | 二十六 | 三十六 | 十九 王翦拔赵, 虏王迁邯 郸。帝太后 薨。 | 十五 | | 八 秦王翦虏 王迁邯 郸。公子 嘉自立为 代王。 | 十 幽王卒, 弟郝立, 为哀王。 三月,负 刍杀哀王。 | 二十七 | 三十七 |
|
续表35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秦 | 魏 | 韩 | 赵 | 楚 | 燕 | 齐 | 二十 燕太子使 荆轲刺王, 觉之。王翦 将击燕。 | 魏王假元 年 | | 代王嘉元 年 | 楚王负刍 元年负 刍,哀王 庶兄。 | 二十八 太子丹使 荆轲刺秦 王,秦伐 我。 | 三十八 | 二十一 王贲击楚。 | 二 | | 二 | 二 秦大破 我,取十 城。 | 二十九 秦拔我蓟, 得太子丹。 王徙辽东。 | 三十九 | 二十二 王贲击魏, 得其王假, 尽取其地。 | 三 秦虏王 假。 | | 三 | 三 | 三十 | 四十 | 二十三 王翦、蒙武 击破楚军, 杀其将项 燕。 | | | 四 | 四 秦破我将 项燕。 | 三十一 | 四十一 | 二十四 王翦、蒙武 破楚,虏其 王负刍。 | | | 五 | 五 秦虏王负 刍。秦灭 楚。 | 三十二 | 四十二 | 二十五 王贲击燕, 虏王喜,又 击得代王嘉。 五月,天下 大酺。 | | | 六 秦将王贲 虏王嘉, 秦灭赵。 | | 三十三 秦虏王 喜,拔辽 东。秦灭 燕。 | 四十三 | 二十六 王贲击齐, 虏王建。初 并天下,立 为帝皇。 | | | | | | 四十四 秦虏王 建。秦灭 齐。 |
|
续表3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二十七 更命河为“德水”。为金人十二。命民曰:“黔首”。同天下书。分为三十 六郡。 | 二十八 为阿房宫。之衡山,治驰道。帝之琅邪,道南郡入。为太极庙。赐户三 十,爵一级。 | 二十九郡县大索十日,帝之琅邪,道上党入。 | 三十 | 三十一 更命腊曰“嘉平”。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以嘉平。大索二十日。 | 三十二帝之碣石,道上郡入。 | 三十三 遣诸逋亡及贾人赘壻略取陆梁,为桂林、南海、象郡。以谪戍。西北取戎 为三十四县。筑长城河上,蒙恬将三十万。 | 三十四 适治狱不直者筑长城。取南方越地。覆狱故失。 | 三十五 为直道,道九原,通甘泉。 | 三十六 徙民于北河、榆中,耐徙三处,拜爵一级。石昼下东郡,有文言“地分。” | 三十七 十月,帝之会稽、琅邪,还至沙丘崩。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杀蒙恬。道 九原入。复行钱。 | 二世元年 十月戊寅,大赦罪人。十一月,为兔园。十二月,就阿房宫。其九月, 郡县皆反。楚兵至戏,章邯击却之。出卫君角为庶人。 | 二 将军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追楚兵至河。诛丞相斯、去疾,将军冯劫。 | 三 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子婴立,刺杀高,夷三族。诸侯入秦,婴 降,为项羽所杀。寻诛羽,天下属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