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双调]折桂令·忆别(想人生最苦离别,唱到阳关) |
释义 | [双调]折桂令·忆别(想人生最苦离别,唱到阳关)忆别 想人生最苦离别,唱到阳关,休唱三叠。急煎煎抹泪柔眵①,意迟迟揉腮撧耳②,呆答孩闭口藏舌③。“情儿分儿你心里记者④,病儿痛儿我身上添些,家儿活儿既是抛撇⑤,书儿信儿是必休绝,花儿草儿打听的风声⑥,车儿马儿我亲自来也!” 【注释】①柔眵(chī):擦掉眼角分泌物(人称眼屎)。②撧(juē)耳:抓挠耳朵。形容手足无措。③呆答孩:呆呆地。④情儿分儿:即情分,感情。记者:记着。⑤抛撇:抛开。⑥花儿草儿:指男子在外有艳遇,另寻新欢。 【鉴赏】 本篇是《忆别》组曲中的第三首,同是写话别,但此曲女主人公形象更具有个性。 曲子一开头,借用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诗境画意,暗示人物出场的特定背景(长亭送别)和人物内心的痛苦。王诗是咏惜别的名篇,后人将它配乐歌唱,成为唐宋以后广为传唱的送别曲,那最为动情的尾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演唱时须重复三遍,故称《阳关三叠》。作者此处说“休唱三叠”,意在强调长亭送别的哀伤情绪令人无法忍受。在浓重的惜别氛围中,作者描画了女主人公送别时的痛苦情态:瞧她,一会儿如火烧火燎,急得擦眼抹泪;一会儿仿佛精神恍惚,抓耳挠腮,动作迟钝;一会儿变得痴呆发愣,张口结舌,不知所措。这一连串动作表情勾画逼真、传神,活现出人物内心的隐忧巨痛。封建时代的女子社会地位低下,生活天地狭窄,尤其是习惯势力和封建礼教的清规戒律严重地禁锢着她们的身心。女子对离情的感受要比男子更为复杂和深挚。 然而,我们的女主人公不是一个仅仅局限于温柔、缠绵和软弱的女性,从下面她对丈夫的一番叮嘱中,我们看到了她生动、饱满的个性。从曲词内容推敲,这番嘱咐是在这位女子与亲人告别时的双向的情感交流中断断续续诉说的:丈夫临走宽慰她珍重,引出她说:“我对你的情分,你心里千万要记着,你这一去,我少不了增添病痛。”丈夫听见这甜言中带有嗔怪的话,必会流露出感激之色,她便叮嘱:“你走了,家中一切活计都可以不管,但平安家信一定不能忘了写。”透露出她对丈夫的缱绻深情,也表现了她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丈夫离去,得中功名回来自是好事,但如果他见了异乡花草,也可能栖迟不归,这使她极为担忧、恐惧。做丈夫的免不了要做些许诺和保证,然而仍不能让她放下心来,她终于忍不住向他提出了警告:“你在外一定要守本分,不能拈花惹草,另寻新欢,假若我打听到你行为不轨的风声,我便坐上马车来找你算账。”至此,一个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和权益而敢于不惜一切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描述类似情节的作品不可胜数,但与本曲主人公的泼辣、刚强性格相似的女性形象却很少见。此曲情节似乎从《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脱化而来。《西厢记》中崔莺莺叮嘱张生:“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仅仅表现出缠绵、温柔和担忧,而本曲的主人公比莺莺的性格要刚强、勇敢得多。仅这首曲子末句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便使人物形象历久难忘。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