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南歌子 |
释义 | 南歌子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女子在黄昏时的心情。通篇既有对这个女子相貌服饰的细致刻画,也有对她周围景致的具体描写,但主要目的还是由此烘托出一种气氛,用以笼罩读者,使读者能够同样地进入词中女子的情绪之中。 开头两句先写面部妆样: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香墨是用来描眉的,燕脂即胭脂,是用来搽脸的,这从“弯弯画”、“淡淡匀”上可以看出来,所以作者不用明说。这两句,既可以理解为重在写香墨的“弯弯”、胭脂的“淡淡”,也可以理解为重在写“画”与“匀”这两个动作,因为接下去的两句分别是一句写妆束,一句写行为,都可以与这开头的两句相呼应。“揉蓝衫子杏黄裙”,这一句写了两样服装,而且不用动词,直接让“揉蓝衫子”与“杏黄裙”并列在一起,给人一种一一描绘的感觉。于是前边的“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两句之间,也就带上了这种一一描绘的意味,使读者不能不特别关注描绘的对象,不能不关注这个女子的墨眉、脂脸,她的揉蓝衫子和杏黄裙。本来下一句中的“点檀唇”也该放在这里一起写,但作者有意把它放到后边,而在这中间加上一句“独倚玉阑无语”。这一句加得非常关键,有了这一句,整个上片的刻画便一下子带上了感情色彩。“独倚玉阑无语”这六个字本身并没有具体的感情内容,但它却能传达出一种特定的感情气氛。从“独”字中可以体会出孤单,从“无语”中可以感觉到哀怨;“独倚玉阑”不仅是孤单而且还无聊,孤单无聊却又“无语”,于是寂寞、哀怨、孤独、惆怅、凄凉愁苦、百无聊赖这种种情绪,都被这“独倚玉阑无语”六个字写尽了。就“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这一句而言,“独倚玉阑无语”是用来表现“点檀唇”时的心态的。然而“点檀唇”既是与“弯弯画”、“淡淡匀”同为妆饰行为,那么“弯弯画”与“淡淡匀”时的心情,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词从下片起,视角发生了些变化。上片基本是作者从客观角度来写,而下片则更象是通过女主人公的眼睛来看周围的景物。“人去空流水”,“空”字很带感情,从纯客观的角度是想不到这个“空”字的。流水本没有什么感情色彩,但当女主人公与她依恋的人在一起时,流水无疑会带上“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诗意;而当“人去”之后,同样的流水就只是枉自空流了。“花飞半掩门”中的“花飞”二字,暗示出季节是暮春。“流水落花春去也”,这种景象是很能让人惆怅的,对于孤独的女子,就更有一种飘零凋落的意味。时光流逝了,青春也流逝了,但“人去”如“行云”,走了就不再回来了。“乱山何处觅行云? ”看似询问,实际上是在说无处可觅,感情是很沉痛的。词写到这里,从感情上说,该吐露的差不多已经吐露了。但古诗词讲求余韵,要“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在“乱山何处觅行云”之后,跟着是一句景语:“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这样就把整篇词推入了一个苍然凄迷的境界之中。古人对于黄昏往往有特定的感触,“断送一生憔悴,消得几个黄昏? ”所以杜甫写“佳人”的孤单凄凉,就说她“日暮倚修竹”。这首词在写了“独倚玉阑”之后,又加上一句“一钩新月、照黄昏”,同样是要让读者联想无穷,使全篇之意味愈长。 总体上讲,这首《南歌子》通过暗换视角,由写人到写景,由写近景到写远景,最后以一个全景式的画面作结。通篇看似写景而其实写情,其实写情而重在烘托,不言而言,极有韵致。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