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南山之蛟 |
释义 | 南山之蛟
这则寓言的特点,是通过一个反面的事例启发人们从正面得到教育。矛盾是集中而尖锐的。一开始,作者就渲染了汉愍帝(即哀帝)时东都(指洛阳)大旱的严重状况,表明求雨解旱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接着洛巫提出了向南山之湫(qiu水池)中的蛟龙祈雨的办法。由于当时并没有别的方案可供比较和选择,人们围绕着是否向蛟祈雨的问题展开了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要不要在求雨的同时顾及后忧即可能带来的危险后果。在旱情威胁“人如坐炉炭,朝不谋夕”的情势下,大多数人终于接受了祈蛟的建议,结果大雨三天不止,伊河、洛河、瀍河、涧河都发洪水,导致了一场巨大灾难。事实证明了只顾眼前需要而不计长远利弊是错误的。作者并没有指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只是通过这一故事批评了错误做法,启发人们认识处事用人,应全面权衡利弊,兼顾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这正是此文构思的独特之处。 对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总是驱使人们把目光投注于眼前,而对当前的过分关注却常常导致对未来的忽视。能高瞻远瞩者很少,而真理有时却正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特别是事物的内在矛盾尚未充分暴露和被人们认识的时候,对大多数人意志的盲目屈从反而是悲剧产生的根源。“南山之蛟”的故事,可以启发我们对哲理的思考。 昆明池是汉武帝为了操练水兵而在长安修筑的一个人工湖,周围四十里,水面广阔。昆明池水干枯,说明旱情严重之极。但昆明池并不在东都洛阳。作者并非不知道这种历史地理常识,而是有意露出破绽,从而显示寓言故事的虚构性。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