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南乡子 |
释义 | 南乡子刘秉忠为元朝开国重臣,元初礼仪典章制度多出其手,这首词当是尚未发迹亨通时的作品。据《元史》本传载:“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年十七时,为养亲之故,出任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因不愿作一刀笔吏,老死案牍间,遂投笔而去。但在他随海云法师参拜元世祖备受青睐之前,他一直是飘泊播迁,无所成就。词的上片感叹去日苦多,一事无成,即为彼时彼地真实心境之写照。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为方便旅客和行役之人,古代交通大道上往往间隔数里即设有一亭,所谓“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是也。这亭子可供旅人休息小憩,也可用作设宴祖道,送别行者之地。而思家念亲的游子又可根据亭子约略计算出离家之远近。所以,这亭子与那黄尘古道,虽同是无知无情之物,但在有情人眼里,却凝聚了许多情感因素,可以引出悲欢苦乐各种滋味。“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古代理想的人生道路为功成身退,若果真已名标青册,功垂千秋,即使满头白发老于山水,也死而无憾,正因为理想尚未实现,功业不见踪影,才痛感日月其迈,时不我待,鞍马秋风中,双鬓中那几丛白发真令人惊心动魄,还有多少岁月,多少精力去搏击呢? 词的上片不无哀叹之音,但词人并未一味沉溺其中,咀嚼心灵的伤痛,到下片即陡地一振,复归于清雅刚健之声。“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虽是人到中年,且极不得志,词人却没有产生万事休的念头,他还要读书,还要追求。可以想见,孤舍风寒,青灯黄卷,长夜苦读,这是多么凄凉的生活,非有恒心者担当不了这份凄凉,非嗜学者承受不了这种冷清,要当以学为本、为学而学者方可入此萧条冷落之境而怡然自如。据《元史》本传载:“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这种以读书为本性之需要者与为求名利而读书者真是天壤之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孕育了一个个出色的政治家、文学家。“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读书到深夜,无红袖添香,无美人伴坐,唯有窗外翠竹,风吹萧萧,弄出一片风雨声,造出一个与词人心心相印的清寒而自我完足的世界,这正是一个极萧条又极耐寻味的境界。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