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单刀赴会 |
释义 | 单刀赴会
【释词】 ①平欺:平,平常,引申为随便;欺,欺凌。 ②尤:即犹。相如在渑池:蔺相如是战国时代赵国大臣。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许诺以十五城交换玉璧,蔺相如携璧人秦。秦王无意偿城,相如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后秦、赵二王会于渑池,秦王有意侮辱赵王,终因相如的大智大勇使秦王受挫,而赵王未受屈辱。这便是有名的渑池相会。 【赏析】 东吴索讨荆州,诸葛亮和刘备耍了个花招,应充诸葛瑾先还东吴荆州三郡,让他去和关羽交割。关羽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之,东吴讨荆州落空。不得已孙权又采纳了鲁肃的计谋,“使人请关羽赴会。若关羽肯来,以善言说之;如其不从,伏下刀斧手杀之。如彼不肯来,随即进兵,与决胜负,夺取荆州便了”。鲁肃奉命派人请关羽赴会。 小说描写关羽单刀赴会,英气咄咄逼人,使得鲁肃欲言不能,欲做不得,事前的如意算计,全部落空。恰如后人有诗赞关公:“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关羽单刀赴会表现的“一段英雄气”,是关羽典型性格闪光的展示。他的典型性格不仅是英气表现颇有神韵,英气逼人富有神采,而更重要的是:英气流贯出关羽性格的深层中蕴涵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两重性,而且二者咬合在一起,呈现出确定与不确定的复杂状态。一旦与外部环境相撞击,既可能表现出盖世英雄的壮举,斩华雄,诛文丑,水淹七军,威逼洛阳;也可能导致走麦城。具体到单刀赴会这一阶段,肯定因素占主导地位,否定因素潜含其中。“藐视吴臣若小儿”,这英气中流贯着关羽的自明、自信和自傲。首先是自明,东吴之计,关羽心明如镜。当鲁肃相请赴会,关羽当即应允。关平不解地问父亲:“鲁肃相邀,必无好意;父亲何故许之?”关羽笑曰:“吾岂不知耶? 此是诸葛瑾回报孙权,说吾不肯还三郡,故令鲁肃屯兵陆口,邀我赴会,便索荆州。吾若不往,道吾怯矣,吾来日独驾小舟……”其次是自信,当关平劝父亲不必冒险亲蹈虎狼之穴时,关羽颇为自负地说:“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自信与自傲的临界是很难确定的,关羽的自信之中含有很大成分的自傲。如马良劝谏他不可轻往,关羽以蔑视古今英雄的口吻回答:“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关羽的自明、自信和自傲是他英气的逼人内在根据,小说家对此刻画得极有分寸,又有层次感。 关羽英气流贯在单刀赴会的全过程。那居高临下的气势,远望:“一面红旗,风中招展,显出一个大‘关’字来。”近观:“见云长青巾绿袍,坐于船上”;对面,鲁肃“举杯相劝,不敢仰视。云长谈笑自若”。鲁肃提出取西川,还荆州一事,关羽以“此国家之事,筵间不必论之”推托;鲁肃讲叙当年借荆州的情义和原故,关羽以“此皆吾兄之事,非某所宜与也”为遁词推托,弄得鲁肃始终不能围着话题谈下去。正在这时,周仓在阶下厉声发话,关羽顺势借题发挥,一边机敏地斥退周仓让他与关平约号接应,一边夺过大刀。并佯装醉酒,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巧妙地抓住人质,扯到江边,吕蒙、甘宁“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直到船边,关羽却才放手,与鲁肃作别。整个酒宴,关羽处处占主动,挥洒自如地牵着鲁肃的鼻子走,其英气咄咄逼人。 单刀赴会关羽表现得儒雅洒脱,落落大方,然而在英气之中也逸出一股刚气、傲气,昭示着关羽英雄性格中潜在的刚愎自矜、虚荣好名的悲剧因素。只不过此时在关羽性格发展史上,这种悲剧因素还没有起决定作用,还被英气掩藏着,只是让人有些感觉罢了。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