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十)迦叶隐迹鸡足山 |
释义 | (十)迦叶隐迹鸡足山鸡足山,又名九曲岩,在云南省宾川县西北,洱海东北。山形前舒三支,后伸一支,因状若鸡足而得名。全山南北7.5公里,东西15公里,最高峰天柱峰海拔3220米,登峰可西望苍山洱海,北望玉龙雪山。 此地因远离中央,“古帝巡狩弗踰四岳,神禹穷源不越岷山”,“秦皇东封,汉后西祀亦惟汾阴社首”,“又况文人墨客之不能及远”,故“荒徼无辙迹”、“前贤纪述寥寥”。甚至宋臣撰洞天福地记滇南名胜,亦“见斥不录”,人们长期不知其真面目。其实这里奇峰突起、松风万壑、古木参天、花馥四时、百涧争鸣、清泉遍山,风景极佳,是理想的风景游览区。而掩映在苍松翠柏间的众多古刹梵宇,更为此山增添许多肃穆神秘和诗情画意。鸡足山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 据考,蜀汉时佛教已传入这里,建有小庵。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载:“迦叶承旨主持正法。结集既已至第二十年,厌世无常,将入寂灭,乃往鸡足山。”迦叶,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相传鸡足山为迦叶道场。从此,山上僧尼云集,佛事鼎盛。明人汪蛟《游鸡足山记》云:“自传衣(寺)、石钟(寺)而下大者七十二所塔院,规天矩地,制度虚敞”,“院宇壮丽”,“余皆静室精舍”。正所谓:“琳宫绀宇不知数,浮图宝刹凌苍苍。” 明代滇西沧水使者王士性在其《游鸡足山记》中称,此山“四周多童岗荒阜,独是山松杉郁盘,云霞所留,祗园、宝刹、都房、静室,一一修洁,良亦净土。”据统计,清代光绪年间,这里还有寺三十六座,庵七十二所。翻开有关志书,可见历史上这里几乎无山不寺。留有名称的寺庵很多,如石钟寺、龙华寺、龙祥(翔)寺、传衣寺、福圆(缘)寺、华严寺、放光寺、圣峰寺、寂光寺、化麓寺、接待寺、悉檀寺、五华寺、钵盂寺、罗汉寺、白水(石)庵、云海庵、海会庵、兜率庵、曹溪庵、万松庵、青卓庵、圆信庵、石竺庵、静雪庵、慧灯庵、迦叶殿、铜佛(瓦)殿、普光殿、大悲阁、弥勒院等。 寺庵同周围自然混为一体,以至于写山写景必写寺了。如明人邓原岳诗:“我闻鸡足之山原净土,迦叶授衣即其处。”“披径先寻兜率庵,扪萝直上袈裟石。”“大悲阁在山之巅,下视群峰互吞吐。”“舍身崖峭多虎迹,仙基石上草花碧。拜佛崖悬千仞岗,曹溪泉冷成丹液。华首门扃亦已久,昔时衣钵今何有。”“伏目下方亦可怜,幻成百里兜罗绵。我心亦作空明想,便知钵里开青莲。”许多游记都是以寺庵为线索而展开叙述的。如王士性《游鸡足山记》简直就是一篇寺庵记了。下面不妨摘要录出,以了解鸡足山之大概。他写道:“由东南支入,始入为石钟寺”,石钟西为西竺庵,庵后为龙华寺,龙华后为大觉,过大觉,行穿万松,松梢筛日影,荫映可人,“又一里为寂光寺”,“去而之圣峰寺”,“由圣峰上即走山中支,攀迦叶殿,谒尊者像,山自此纯石叠缀”,“以上过兜率庵、袈裟寺而后至铜佛殿,殿西出侧径可平达华首门东,乃走险上猢狲梯”,“至土主庙,则山之巅也”。“舍利塔倚庙背”,“北一里为文殊阁,又二里经束身峡”,“又半里上礼佛台”,“三里而渡曹溪水(有曹溪庵),绀碧一泓,日供僧五十余,又东二里尝八功德水,迦叶卓锡处,又东二里谒华首门……迦叶入此安禅。还入铜佛殿,而下十里转西南支入华严寺,复下接待寺”。“自华严下山,松荫空翠,掩云日……”“山中寺皆前楼后阁,龙象蹲中,僧庐左右列,其僧虽未称了事,皆持斋苦行不犯戒律者也。”其他游记围绕寺庵而写景更加具体而生动。如写到渡洗心桥历沙址村西折二里至圆信庵(迦叶示寂之地),但见“丁香烂熳,庭际似夭桃”。静雪庵“盆兰敷华,皓洁如雪,铁线牧丹缠枝小屏”,而且四季恒有。清晨由此登山,但见旭日方升,清霜涂草,夹路尽是青松细竹,清幽无比。登玉皇阁,只见“四山环碧,白云千里”。而山坳里的海慧庵则“古树虬曲,摩霄飞萝,缘生飘垂,丝结绮树,皆倚崖悬谷,高下为林,大抵数百岁物也”。迦叶殿为山中最古老的寺院,出门北折“树益古、石益奇、路益峻”。兜率小庵,缀于崖旁。普光殿,位于大顶,作工极为精好。由绝顶舍身台可见“雪山露峰,金沙横带”,苍山洱海掩映可见。而至曹溪庵仰望舍身崖,则见“青壁千仞”险峻异常。崖畔细泉下注为八功德水,传说此泉为迦叶卓锡而成。华首门,即迦叶门,因“石壁高十余丈,其上石出二丈许如飞簷”故称,相传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波在此守佛衣以待弥勒,并安禅于此。门正中有佛像,左有磨崖字刻二处。岩半有金鸡泉,泉口仅碗大,相传“日有异鸟饮之,鸟来必双,至二百双而止,四时皆然,鸟无增减,水无盈缩”。现称眼药泉,可治眼疾。圣峰寺北“长林丰草,荫翳蒙密,景最幽绝”。过花椒庵度小梁泉,只听淙淙水声,不见小溪,原来小溪在浓密的“翳荟”之下流淌。越龙华寺、了空庵至石钟寺,这里蔷薇盛开,经霜不歇。罗汉壁形如屏障,其壁如刀削一般。拜佛石下临千仞,可坐不可立,令人有飘然远举之想。至于放光寺就更为神奇了,在这里可见“佛光”呈现,其情形与峨眉山佛光相似。放光寺西北6里有化麓等七寺,皆大梵刹,游人罕至。龙华寺,寺殿宏丽,寺傍庵院十余所。石钟寺,一山总会处,寺东稍南有茶房瀑布。迦叶洞,一在山麓,一在山腰,草木蒙蔽,二洞各深百余步,奇石万状,雕镂巧妙,有如人为。类似这样的描述,在历代的游记中不胜枚举。佛教寺庵、传说同山川形势融为一体,说明这里佛事之盛以及佛教文化影响之深远。 现存主要寺宇有祝圣寺、金顶寺、铜佛殿、迦叶殿、楞严塔等。祝圣寺,位于全山中心位置,清代虚云禅师募捐,在钵盂庵旧址上建成,光绪皇帝赐名为“护国祝圣禅寺”。寺内最主要的建筑是宏伟的大雄宝殿,正殿供奉如来佛,两旁为五百罗汉,全贴有金箔,望之光彩夺目。其他建筑有天王殿、藏经楼、藏珍楼、钟楼、鼓楼、禅堂、僧舍等。藏经楼藏经四十一函,旧刻藏经三十七函。藏珍楼藏有紫衣钵具、锡杖如意、缅玉卧佛、碧玉观音、名人字画等。寺内还有一青铜巨鼎,重3000余斤,竖立在月台上。寺内有池塘、石桥、八角亭,风景幽美。天王殿前两株云杉,高达三四十米,挺拔蓊郁。金顶寺,位于天柱峰顶,原有光明塔,明嘉靖年间依塔建普光殿,崇祯年间黔国沐天波重建,据说当时将昆明太和宫金殿置此,故名“金顶寺”。民国二十三年又建楞严塔。清人有诗生动描绘登塔所见:“鸡山一柱独擎天,九折摩云到绝巅。十九峰头低却雪,一杯洱水看鸥眠。” 历代在此活动的高僧甚多,惜无详细记载,知名者有唐代的明智、护日,宋代的慈济,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法天、大错,清以后的云虚、自性等。 佛教在偏远的鸡足山的兴盛,说明了它在中国影响的深远。这里又是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上座部佛教的结合部,应当有其突出的特点,但因时代久远,记述不详,资料缺乏,现在还不能作出较为确切的回答。关于佛教传入此地的路线、发展情况及其特点、宗派等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