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前出师表 |
释义 | 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4]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6]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7]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8]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9]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10]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1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12]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3]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5]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6]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7]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18]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9]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20]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21]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22]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23]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24] 校注 [1]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准备北驻汉中,出师北伐,临出发时,写下了这篇表文。诸葛亮在文中以循循善诱的态度劝诫后主刘禅要严于律己,秉公办事,希望蜀国君臣能够团结一致,励精图治,发奋图强,早日实现统一天下,匡复汉室的宏伟目标。文中流露出对蜀国前途的忧虑之情。全文情辞恳切,音调抑扬顿挫,历来为人们所赞誉,已成为千古传诵的一篇表文。本文题目是后人所加。 [2]崩殂:指帝王之死。疲敝:困苦穷乏。诚:果然,确定。秋:日子;时期。《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此文开篇有“臣亮言”三字。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3]懈:懈怠;松驰。《孝经·卿大夫》:“夙夜匪懈。”《淮南子·修务训》:“为民兴利除害而不懈。”殊遇:特殊的知遇。指恩宠、信任。 [4]开张圣听:言广开言路,听取臣子们的意见。开张,开放,不闭塞。圣,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凡有关帝王及王朝的事物均冠以圣。光:光大。恢弘:也作“恢宏”。发扬,扩张的意思。《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引喻失义:讲话不合乎帝王的身份。引喻,援引例证以说明事理。义,宜,适宜。合理、适宜的事称义。《易·乾》:“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疏》:“言天能利益庶物,使物各得其宜。”《论语·公冶长》:“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忠谏:忠诚的劝谏。《庄子·至乐》:“忠谏不听,蹲循勿争。” [5]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朝廷内外,是一个整体,应该团结一致。宫中,指皇宫中。府中,指丞相府中。陟:升进。《书·尧典》:“三考,黜陟幽明。”臧否(zāng pǐ):善恶,得失。《诗经·大雅·抑》:“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左传·隐公十一年》:“师出臧否亦如之”。《注》:“臧否,谓善恶得失也。”异同:偏义复词,重在“异”。异,指不相同。 [6]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岁……有司莫以告,是慢而残下也。”刑:处罚的总称。《书·大禹谟》:“刑期于无刑。”赏:对有功者赐与财物、官爵等。《书·泰誓》:“功多有厚赏。”昭:彰明,显示。《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左传·隐公三年》:“《风》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苇》、《酌》,昭忠信也。”平明之理:公正明察的法则。偏私:出于私情,袒护一方。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以昭陛下平明之治”。 [7]侍中:官名。秦朝开始设置,为丞相属官。两汉沿用。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应对顾问,地位渐渐高贵、重要起来。侍郎:官名。秦、汉时期郎中令的属官有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郭攸之:《文选》李善注引《楚国先贤传》:“郭攸之,南阳人,以器业知名。”费祎(?—253):三国时期蜀汉鄳(今河南罗山县西)人,字文伟。后主刘禅执政时期任黄门侍郎,为丞相诸葛亮所重用,屡次奉命出使吴国。诸葛亮去世后,任后军师,继代蒋琬为尚书令。延熙十六年,以岁朝大会酒醉,被魏降人郭循刺死。谥曰敬侯。董允(?—246):三国时期蜀汉南郡枝江(湖北宜昌市东南部)人,字休昭。后主刘禅执政时期任黄门侍郎。诸葛亮上疏称其“志虑忠纯”,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令宿卫亲兵。当时的宦官黄皓,见宠于后主,因为有董允在,不敢为非作歹;董允死后,黄皓开始干预朝政。良实:贤能诚实。志虑忠纯:志向远大,忠心耿耿。纯,大,笃厚。简拔:选拔。遗(wèi):给予。《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8]愚:自称的谦词。《史记·刘敬传》:“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咨:征询,商量。《书·舜典》:“咨十有二牧。”《注》:“咨亦谋也。”裨补阙漏:弥补过失,提醒君主不要遗忘某些事情。裨补,增益补阙。阙,过失。《诗经·大雅·烝民》:“袞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左传·襄公四年》:“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漏,遗忘,遗脱。《荀子·修身》:“易忘曰漏。”广益;扩大和增加。有所广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有所广益也”。 [9]向宠:先主刘备执政时为牙门将。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后为中部督,典宿卫兵。性行:禀性与行为。《文选·思玄赋》:“旌性行以制佩兮,佩夜光与琼枝。”淑:善良。多指人品。《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均:公平,均匀。《诗经·小雅·北山》:“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精通军队中的事务,从前试用他的时侯,刘备称赞他很有才干。据《三国志》记载,章武二年(222),刘备率诸将向吴军进攻,陆逊在猇亭(今湖北省宜都县境长江北岸)与刘备决战,利用火攻,大破蜀军四十余营,刘备率领的部队受到重创,只有向宠的部队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因此得到刘备的夸奖。举:推荐,选用。《墨子·尚贤》:“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督:谓大将。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 [10]营:军垒,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帝)至营,将军(周)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行陈:行列和战阵,这里指军队。陈,通“阵”,战阵。《论语·卫灵公》:“卫灵公问陈于孔子。”优劣得所:军中将士无论才能高低都能得到适当的安排。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11]倾颓:衰败,覆灭。 [12]痛恨:痛心,遗憾。桓、灵:指汉桓帝刘志和汉灵帝刘宏。都是宠信宦官、滥杀贤才、昏庸无道的君主。 [13]尚书:官名。秦时本为少府属官,掌殿内文书,职位很低。汉成帝时设尚书员,群臣章奏都经过尚书,位虽不高而权很大。长史:官名。西汉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属官均有长史,东汉的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号为三公辅佐。三国、晋、南北朝沿置。参军:官名。东汉末有参军事之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位任颇重。死节:守节义而死。《韩非子·守道》:“明于尊位必赏,故能使人尽力于权衡,死节于官职。”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全集》作“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则汉室之降,可指日而待也”。 [14]布衣:庶人之服。《战国策·赵策》:“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也作为平民的代称。《吕氏春秋·行论》:“人主之行与布衣异。”《史记·李斯传》:“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躬耕:亲治农事。南阳:郡名。秦置。包括河南旧南阳府,湖北旧襄阳府之地。治宛,即今河南南阳市。苟全性命:姑且保存性命。闻(wèn)达:显达或受称誉。闻,名誉,名声。《诗经·大雅·卷阿》:“顒顒邛邛,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孟子·告子上》:“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躬耕于南阳,《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躬耕南阳”。 [15]卑鄙:低微鄙陋。猥自枉屈:意思是说刘备不惜降低身份来拜访诸葛亮。猥,苟且。《汉书·杨恽传》:“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注》:“猥,曲也。”枉屈,委屈,枉驾。驱驰:策马疾驰。《史记·绛侯世家》:“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也用作奔走效力之意。 [16]倾覆:颠覆,破坏。《左传·成公十三年》:“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荀子·不苟》:“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这里是指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当阳(今湖北宜昌市东北部)长坂(今湖北当阳市东北)大败刘备之事。《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云:“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到此次出师北伐已经二十一年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按语云:“刘备以建安十三年败,遣亮使吴,亮以建兴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二十年。然则备始与亮相遇,在败军之前一年时也。”尔来,自那时以来。 [17]临崩:将要死去的时候。崩,旧称皇帝死为崩。《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寄:寄托,托付,委托。《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云:“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18]夙夜:早晚;朝夕。《书·舜典》:“夙夜惟寅。”《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效:征验,效果。《战国策·秦策》:“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注》:“效,验也。”《淮南子·修务》:“夫歌者,乐之微也;哭者,悲之效也。”明:聪明。《书·太甲》:“视远惟明,听德唯聪。”泸:古水名。一名泸江水。指今雅砻江下游和金沙江会合雅砻江以后一段。不毛:未加种植。《周礼·地官·载师》:“凡宅不毛者有里布。”也指贫瘠的土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之不毛之地。”据《三国志》记载,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军南征四郡,曾渡过泸水,到过荒凉、落后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夙夜忧叹,《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夙夜忧勤”。恐付托不效,《诸葛孔明全集》作“恐托付不效”。 [19]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蜀国国富民强,军队粮饷充足。《三国志·蜀志·后主传》云:“建兴元年夏,牂牁太守朱褒拥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于吴,据郡不宾,越西夷王高定亦背叛。”又《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云:“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奖:劝勉。《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无亢不衷,以奖乱人。”庶竭驽钝:尽管才能低下,也要竭尽全力。庶,副词,表示希望。《诗经·大雅·江汉》:“四方既平,王国庶定。”竭,穷尽。《礼记·曲礼》:“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荀子·修身》:“齐明而不竭,圣人也。”驽钝,才短力弱。攘除:铲除。奸凶:邪恶之人。指魏国君臣。职分:身任之职所应尽的本分。当奖率三军,《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当帅将三军”。 [20]斟酌:吸取,考虑。《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损益:利弊。 [21]慢:轻忽。《商君书·垦令》:“上不费粟,民不慢农,则草必垦矣。”彰:显明。《书·皋陶谟》:“彰厥有常,吉哉!”《注》:“彰,明;吉,善也。”《庄子·齐物论》:“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咎:罪过。《诗经·小雅·北山》:“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君无兴德之言,则戮允等以章其慢”。《诸葛孔明全集》无“若无兴德之言,则”字。 [22]自谋:自己策划。咨诹善道:征询为善的道理。诹,问,咨询。《诗经·小雅·皇皇者华》:“载驰载驱,周爰咨诹。”《传》:“咨事为诹。”察纳雅言:审察采纳正确的意见。察,考核,调查。《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雅言,正确之言。 [23]追:回溯,牢记。《左传·成公十三年》:“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遗诏:见《请宣大行皇帝遗诏表》注[1]。 [24]临表涕零:面对着这篇表文流下泪来。涕零,泪落。《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不知所言:不清楚自己说的是什么。自谦语。意思是说自己由于心情过分激动和伤感,有可能会失言,希望后主刘禅多加谅解。临表涕零,不知所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