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刘秉忠的生平简介、资料和作品 |
释义 | 刘秉忠的生平简介、资料和作品《刘秉忠》的生平简介、资料和作品 元世祖至元三年(1176),忽必烈决定在燕京东北修建一座新城,定名“大都”。它就是后来明、清两代的都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大都的设计,是以《周礼·考工记》关于都城建设为指导思想进行规划修建的。元大都城的平面设计,皆以汉统治者建都思想为主导,即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以南北为长达数公里的中轴,街巷规划极有规律,大街宽二十四步,小街宽十二步。除了大小街道之外,还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弄通,颇为壮观。元大都从1267年开始修建,直到1285年才告完工,历时十八年之久。元大都城墙周长二十八公里多,宫殿巍峨,寺庙雄伟,园圃美丽,街道宽敞,规模宏大,规划整齐,奠定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 这座伟大的都城的设计者,是汉人刘秉忠。 蒙古国改名为“大元”,也是刘秉忠的主意。他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向忽必烈建议,得到认可。此后又以《易经》“至哉坤元”之意,定元世祖忽必烈年号为“至元”。 其实刘秉忠原来曾经是一个和尚。 刘秉忠(1216—1274),字仲晦,初名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他的曾祖父是辽国邢台节度副使,所以举家居邢台。元灭金后,刘秉忠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但不久就辞官归隐于武夷山,先入道,后从海云禅师游,又改入佛教,法号子聪。元世祖忽必烈即位,注意物色人才,被聘为顾问,改名“秉忠”。他不仅文才出众,精通律历建筑,而且是一位很出色的政治家,深得元世祖信任和喜爱,元初许多重要的典章制度,都出自刘秉忠的手笔。 刘秉忠是诗人,有《藏春集》六卷;也是散曲家,有散曲十二首流传下来。其中,以〔南吕·干荷叶〕八首最为有名。今录二首于下: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其六) 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其八) 第六首,是以干荷叶为喻,感叹自己失意落寞的心情。第八首,则是对宋高宗辛辛苦苦地建立起的南宋王朝必然灭亡的命运表示遗憾。 刘秉忠还有〔双调·蟾宫曲〕四首,分咏春、夏、秋、冬。这本是元人散曲中非常习见的题材,四曲分别以“杜甫游春,散诞逍遥”;“右军观鹅,散诞逍遥”;“赏菊陶潜,散诞逍遥”;“浩然踏雪,散诞逍遥”作结。今举一首: 梧桐一叶初凋,菊绽东篱,佳节登高。金风飒飒,寒雁呀呀,促织叨叨。满目黄花衰草,一川红叶飘飘,秋景萧萧。赏菊陶潜,散诞逍遥。 虽然写的是秋景,“满目黄花衰草”,“秋景萧萧”,但是一点都没有悲凉的情绪,而是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样,尽情地享受着这大好的秋光。在元代汉族文人中,刘秉中是很好地解决了与蒙古政权的关系、很好地解决了仕与隐的关系的少数人之一,也是仕途比较畅达的人之一。所以,他不像那些宋、金遗老那样愤嫉,也不像那些欲仕进而无门的失意文人那样满腹牢骚。 刘秉忠的这一类散曲,比前面所引的〔干荷叶〕要雅一些,更接近于词,但是又比词通俗些,语言也要平实得多。这些散曲,都为后人所欣赏,对它们评价很高。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