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刘将孙《沁园春》
释义

刘将孙《沁园春》

刘将孙《沁园春》刘将孙

刘将孙

大桥名清江桥,在樟镇十里许,有无闻翁赋《沁园春》《满庭芳》二阕,书避乱所见女子,末有“埋冤姐姐、衔恨婆婆”语,极俚。后有螺川杨氏和二首,又自序生杨嫁罗,丙子暮春,自涪翁亭下舟行,追骑迫,间逃入山。卒不免于驱掠。行三日,经此桥,睹无闻二词,以为特未见其苦,乃和于壁。复云“观者毋谓弄笔墨非好人家儿女”。此词虽俚,谅当近情,而首及权奸误国。又云“便归去、懒东涂西抹,学少年婆”,又云“错应谁铸”,皆追记往日之事,甚可哀也。因念南北之交,若此何限,心常痛之,适触于目,因其调为赋一词,悉叙其意,辞不足而情有馀悲矣。

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啼痕自诉衷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叹国手无棋,危涂何策,书窗如梦,世路方长。青冢琵琶,穹庐笳拍,未比渠侬泪万行。二十载,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11)

注释 ①韦娘:语出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此处代指杨氏的题词。②“宰相”两句:隐括唐元稹《连昌宫词》诗意:“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此处以唐开元年间宰相李林甫、杨国忠,代指南宋末年擅权误国的宰相贾似道。疮痏(wěi),创伤,比喻民生疾苦。③“全家”句:暗用唐杜甫《三绝句》:“二十一家同入蜀,唯残一人出骆谷。”骆谷,在陕西周至县南,为关中通往巴蜀的要道。④彩凤随鸦:宋代武夫杜大中有妾才色俱美,因作《临江仙》有“彩凤随鸦”语,显露自己所遇非偶的不满情绪,被杜掌面至死。⑤琼奴失意:用南朝齐东昏侯妃潘玉儿事。齐亡,玉儿为梁武帝所得。军主田安启求得妇,玉儿不肯下匹非类,宁死不屈。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诗:“玉奴终不负东昏。”此词中琼、玉义同活用。⑥“燕南”二句:暗喻蒙古士兵。⑦下堂:指妻子被夫家所休弃。⑧青冢琵琶:指王昭君。昭君远嫁匈奴,常弹琵琶以抒忧思。唐杜甫《咏怀古迹》:“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⑨穹庐笳拍:指蔡文姬。文姬汉末被掳掠至匈奴,作《胡笳十八拍》自悼身世。⑩渠侬:指杨氏。(11)委玉、埋香:指女子之死。

鉴赏 从前,刘辰翁在元宵夜读到李清照的《永遇乐》,为其中的悲苦所感染,每每“为之涕下”。他依照原词的韵律重写了一首《永遇乐》,在序言中他自谦道:“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如今他的儿子刘将孙在清江桥下读到四首二十年前战乱之中遗留下来的词,为那段历史所痛心的同时,也深深哀怜当日不幸的女子。于是他也“因其调为赋一词”,并且像他的父亲一样自谦道:“辞不足而情有馀悲矣。”

词从对清江桥的描写入手。“断桥”“坏壁”这些词语为我们展现出战乱后衰败之景。刘禹锡曾在《再游玄都观》诗序中云:“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春风中的断壁残垣,似乎仍在叙说着一曲《杜韦娘》的歌曲。以韦娘曲指代桥上杨氏所题的两阕词作。于是杨氏的笔墨被逐一描摹:“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词序中云杨氏题词“首及权奸误国”,故此词中首先化用元稹《连昌宫词》诗句,以唐开元年间宰相李林甫、杨国忠,代指南宋末年擅权误国的宰相贾似道。对权奸的谴责愤慨,溢于言表。“全家”二句,化用杜甫《三绝句》中诗句,暗指“丙子暮春,自涪翁亭下舟行,追骑迫,间逃人山。卒不免于驱掠”的惨痛经历。“彩凤”三句,用杜大中妾、潘玉儿所配非偶的典故,叙述杨氏辱于元军的不幸。然而杜大中妾、潘玉儿所嫁尚是“人间白面郎”,而杨氏则是为“燕南牧马,塞北驱羊”的异族所凌辱,何况这异族还正是毁灭了自己的家国、以铁骑踏平南宋的元兵,因此不幸甚于杜妾与玉儿。“知他是”三字道出惊心与无奈,也道出对厄祸猝不及防的惊慌与沉痛。这一段叙述曲折真切,是对杨氏题词内容的重新描述。

下阕中,词人从“悉叙其意”转为一己抒情。“啼痕”二句,是词人对杨氏当年在清江桥下题词时的想象。“啼痕”“自叙”“低徊”,这三个词传神地刻画出杨氏在题词时的万般凄凉,而“愧下堂”则从心理活动上揣测杨氏的痛苦内心。“下堂”意味着被丈夫休弃,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妇女遭受的羞辱莫过于此。然而此处却言“愧下堂”,意思是说为元兵所蹂躏,这份羞辱甚于被休弃。这三字包含了千钧哀痛。

在遥想中词人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浓烈的愤慨和同情。这愤慨使他的议论直指当年的“国手无棋,危涂何策”,“国手”应该是国家中技艺最高的棋手,然而“无棋”则表明尸位素餐,这又与上阕中所言“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呼应,都是对当年高居相位却危途无策的宰相贾似道所发出的谴责。这同情则指向整个宋元易代过程中遭遇不幸的人,包括他自己。他虽然是在为女子的命运感到悲伤,实际上他也为自己感到悲伤。所以他在想象着杨氏把笔徘徊、涕泪满襟的场景时,忽然之间就说到了自己:“书窗如梦,世路方长。”正如词序中所言“南北之交,若此何限,心常痛之”,在这茫茫乱世中,所遭受到苦难辛酸的何止杨氏一人?“青冢”以下,再次代杨氏抒情:魂埋异域的王昭君,被掳掠至匈奴的蔡文姬,这两位悲剧人物与杨氏相比,“未比渠侬泪万行”。从“啼痕”到“泪万行”,从杜妾、玉儿到昭君、文姬,这些女子的不幸都不足以比肩杨氏的惨痛一生。于是歇拍沉痛,再度回到眼前。在这“流水断桥,坏壁春风”的桥下,从德祐二年(1276)到如今,二十年已经过去了,曾经在这桥下题词的女子,“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生已遭大苦,死亦不知何处归,这被驱掠的女子经过了二十年的磨难,恐怕早已香消玉殒,然而她的一切,都已无法知晓。词作以疑问结尾,以死亡收鞘,给人极为沉痛的力量。

蕉荫思诗图【清】沙馥

这首《沁园春》,穿插典故,化用诗句,语言典雅,笔意悲怆,相比于清江桥下无闻翁和杨氏词,文辞无疑过之。(黄阿莎)

链接 宋代的书院。书院起源于唐,唐代书院既有官方设立者,也有私人建立者。前者是朝廷藏书、校书及储才之地,类似宋代的馆阁;后者乃私人读书讲学之所。宋代的书院,即由后者发展而来。北宋初年出现了有名的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和岳麓书院,号称北宋四大书院。此外,如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也甚有名。南宋时,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聘堂长,置庄田,请朝廷赐书,制订学规,亲自教导生徒。凡此种种,都被后来的书院奉为楷模,影响深远。南宋书院,主要集中在江南文化发达之地,以江西、湖南、浙江、福建为多。书院的主持人叫山长,或叫堂长,必为学识渊博品德过人者。教学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特别是“四书”,此外,也学习诸史和诗文。书院在教学上有如下特点:第一,既是教学机构,又是研究机构,学术研究空气很浓厚。第二,允许不同学派相互讲学,建立了“讲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第三,讲学实行“门户开放”,一个学者可以在几个书院讲学,听讲者也不限于本院学生,常有慕名师而远道前来者,书院热情接待,并提供各种方便。第四、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提倡独立思考,贵有创新。第五,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师生间的感情相当深厚,尊师爱生蔚成风气。宋代书院对宋代教育和学术思想的发展,对优良学风的形成,以及士大夫道德情操的培养,都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