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刘仙伦《题张仲隆快目楼壁》 |
释义 | 刘仙伦《题张仲隆快目楼壁》刘仙伦《题张仲隆快目楼壁》 天上张公百尺楼,眼高四海气横秋。② 只愁笑语惊阊阖,不管栏干犯斗牛。③ 远水拍天迷钓艇,西风万里入貂裘。④ 面前不着淮山碍,望到中原天尽头。⑤ 【注释】 ①张仲隆:不详。②四海:泛指天下。③阊阖(chang he 昌合):神话传说中的天门。斗牛:星宿名,即斗宿、牛宿。④艇:小船。⑤淮山:淮南的山脉。 【译文】 这是天上玉皇大帝的高楼,登上它眺望天下,顿使人壮气横胸、眼界高远。游人谈笑风生,只怕惊动天宫,却不管高耸的栏杆直插云端。远远望去,天水相接,一叶钓舟起伏沉浮、若隐若现;万里秋风,透过貂裘,浸人肌骨,使人心寒。假如不是横亘的淮南山脉挡住了视野,那么就能直接望见辽阔的中原。 【总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的确使人眼界开阔。题咏楼阁极力夸饰其高摩天际,乃古代诗歌的惯用手法,这首诗也未能跳出此俗套。三四句极力夸耀快目楼之高,五句描写登临所看到的开阔境界。“气横秋”,秋风拂面,使人顿生寒意,既为实写,又含深意,实际上为下文伏笔。最后两句才逗出“面前不着淮山碍,望到中原天尽头”。快目楼的栏杆犯牛斗——如此之高,淮山再高也不能与它比试,登上快目楼,淮山就不可能成为视野的障碍。在这种自相矛盾中显然另寓深意。那就是,淮山为宋金分界线,仅一淮水,使江南与中原却如天涯之隔,这主要是人为的因素;南宋朝廷妥协投降,苟且偷安,不图恢复,极力排挤打击抗战派。在这首诗里,作者抒发的就是抗战派遭受打击的激愤之情。至此,上文“眼高四海气横秋”的深意才揭示出来。“气横秋”,即义愤填膺。可见最后两句使全诗立意深远,闪耀着爱国思想的火花。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