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分说
释义

分说

分说是汉语里极为普遍的修辞方式。从语意上看,它是把本来一句话可以说清的意思,故意分成两句以上的话来说。从句子结构分析,分说是重复使用共用成分,使之分别同几个相并列的语言单位组合。适当地运用分说,可以使语言细密、繁丰、生动有力。
分说与排比有许多相似点。单从句子结构上分析,不少排比句常常是一种分说结构,因此,使得它们具有某种相同的修辞作用。但是分说与排比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分属于不同的辞格。分说不像排比那样,必须由三个以上、结构与字数大体相同、内容相似或相关的语言单位构成,有时分说的句子只有两个,有时有多个,句子的结构与字数无需十分整齐。排比不需共用成分,而分说却不可缺少共用成份。在有提挈语的排比中,有些提挈语是各分句的共用成分,可以看作是排比和分说的兼用,有些提挈语是虚字,无实在意思,不能充当各分句的共用成分,只能当做排比看待,不要和分说相混。
分说有时还和同字结合形成兼用形式。当分说中的共用成分处于各分句的语首或语尾等固定位置上时,这些共用成分是同字,因而具有“同字”的修辞作用。不过,并非所有的同字语言形式都是分说,不能弄混分说和同字的界线。
分说是重复使用共同成分而形成的一种修辞方式。共用成分的性质和作用,常常决定分说的性质和作用。当共用成分在各分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时,分说的各句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对同一事物起描述说明作用;当共用成分在各分句中充当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语时,分说的各分句则从同一角度或方面描述、说明不同的事物;当共用成分在各分句中充当谓语时,分说的各句将主客观结合一起,描写并说明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分说是一种曲折、繁丰的表达方式。它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分说能够增强语气,加强语言的表达力量,把作者的思想感情阐述和抒发得强烈、具体、深沉、细密、准确、清晰。
二、分说可以把长句化为短句。使语言生动流畅、节奏分明、气势撼人,便于阅读记忆。不论是叙事、状物、写人、绘景、说理,分说都能以它变化、曲折、繁丰、细腻的表达功能,获取良好的表达效果。
分说要运用适当。滥用会造成语言的支离破碎,生硬晦涩。为了避免单调,分说常和长句结合运用,以收到错综变化美的语言表达效果。
1.阿Q进三步,小D便退三步,都站着;小D进三步,阿Q便退三步,又都站着。(鲁迅《阿Q正传》)
评析 本可以说“阿Q和小D各自进了三步,退了三步”,却分成了四句讲。势均力敌,不分胜负的对峙局面,被描写得维妙维肖。
2.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 ……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全是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 (老舍《骆驼祥子》)
评析 这里所描写的是祥子雨中拉车的情节。句中将 “不能抬头、睁眼、呼吸、迈步”分说,着力渲染了祥子在大雨滂沱中举步艰难,孑然一身,与凄风厉雨搏斗的情景,真实地表现了旧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悲惨命运和非人生活。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例句中的公用成分“不能”,在各分句中作谓语的连带成分,构成了分说与排比相结合的语言形式。
3. 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袁鹰 《井冈翠竹》)
评析 “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是一组同义分说的句子。本可合说为“不向残暴的敌人低头弯腰”。语言看似节省了,却因此而失去抒情的语感和节奏,赞颂井冈翠竹的语意也就无法得到强调。
4.先前,也曾有些愿意活在现世而不得的人们,沉默过了,呻吟过了,叹息过了,哭泣过了,哀求过了,但仍然愿意活在现世而不得,因为他们忘却了愤怒。(鲁迅 《杂感》)
评析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鲁迅先生对国民在黑暗势力面前逆来顺受,麻木懦弱表现的一贯态度。本段文字强调的中心是最后一句,意在告诫人们,忘却了愤怒是连奴隶也做不稳的! 例句中分说列举了懦怯者的五种不同表现,语气沉痛而悲愤。如惊雷,如闪电,令人警醒。
5.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老舍 《骆驼祥子》)
评析 例中运用的分说,给语言增加了鲜明的节奏感,在紧迫的节奏中让人感到炎夏的酷热。如果将分说的句子合为一个长句,就无法收到这种表达效果。可见,分说可以化长句为短句,便于更细腻地抒发思想感情。
6. 他 (雷锋),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二十二年……可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活得多么纯洁,多么高尚,多么光彩啊!他的生命是过得多么有价值有意义啊! (魏巍《路标》)
评析 与其说是运用分说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语气,不如说是作者热烈的感情离开分说就无法表达得充分动人。是分说敞开了作者情感的闸门,倾吐出了对雷锋短暂但却充实有意义的一生的崇敬、赞美之情。
7. 在碧波荡漾的中南海,
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呵,
和毛主席书房的灯光辉映相交。
灯光下,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
灯光下,批阅文件、报告,
灯光下,接待四海宾朋,
灯光下,会见各地工农兵代表……

(石祥《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


评析 “灯光下”既是分说的共同成分,也是排比的提挈语。两种修辞格的结合使用使得音律合谐,节奏鲜明,符合诗词对语言形式的要求,同时也紧扣题目和题旨,通过办公室的灯光,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周总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崇高品质。
8.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 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评析 “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是分说,意在从不同侧面,更全面地讴歌我们的战士。下面接着用了两组同字修辞,“是……之花”、“我们以……而……”是对分说内容的阐释和发挥,同时也把抒情引发到更高的境界。
9.“抗日高于一切”,高于一切生活问题,高于一切个人的痛苦。(周立波《徐海东将军》)
评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先总后分的例句。总说是概括,简明扼要,突出中心;分说具体细密,表意详尽、生动。分说和总说的结合运用,在语言交际中十分广泛。
10. 世上如果还真有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这可诅咒的时代! (鲁迅《忽然想到》)
评析 例句把 “敢说、笑、哭、怒、打”分为五句说,其中共用成分“敢”作状语,形成分说,语意的层层递进和语感的短促有力合为一体,表达了与“这可诅咒的时代”势不两立的决心。如果不用分说,就不可能有如此强烈、有力、撼动人心的表达效果。
11. 照当年的情形论,好人不能够做官; 活动的人也不能做官; 缺乏耐性的人也不能做官; 太聪明的人不能做官;敏感有良心的人不能做官;勇气太大的人也不能做官。……官场就像一个海,官宦人家各样的子弟,所有不能以别的方法谋生的,自然也有些个诚实的、有学问的、活动的、有良心的,都跟其它不成材的,像垃圾一样,一齐倾倒在这个宦海里。但是在这个宦海之中,风浪很多,有的人沉下,有的人浮起,只是富有能力才智,再加上几分黑心的人,才能够乘风破浪,飞黄腾达。在那千万的官员之中,一个人必须既不太诚实,也不太急躁,也不太想有作为,也不太想求进步,也不太敏感,不太讲良心,还有后台撑腰,大概才能够保官运亨通。(林语堂 《京华烟云》)
评析 作者运用分说手法,列数八种不能做官之人,与后面“做官的种种条件”相对照,充满了幽默、讽刺的情味。旧中国官场宦海的腐败与丑恶,隐秘和诡计,在作者笔下昭然若揭、暴露无遗。
12. 爱人呵,
将我作经线,
你作纬线,
命运织就了我们的婚姻之锦;
但是一帖回文锦哦!
横看是相思,
直看是相思,
顺看是相思,
倒看是相思,
斜看正看是相思,
怎样也看不出团𪢲二字。

(闻一多 《红豆》)


评析《红豆》是诗人留美学习期间写给新婚妻子的一组爱情诗。这是其中的一首。诗人以丰富的想象把夫妻二人比喻成一帖回文锦,四句分说极言相思之苦,在反复咏叹中,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妻子恪守不渝的忠贞爱情。共用成分在各分句中充当宾语,突出和强调了诗的“相思”主题,把诗人纯洁、真挚、专一的心灵表现得无比感人。
13. 每回割蜜,留下一点点糖,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杨朔《荔枝蜜》)
评析 对蜜蜂这种可爱的小动物来说,劳动即是酿蜜,酿蜜也即劳动。而用“继续劳动,继续酿蜜”分说,结合上文,在调整语言节奏的同时,让人在近义词语的重复中体味出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公用成分“继续”在句中作状语。
14.……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鲁迅《社戏》)
评析 这是作者回忆儿时与小伙伴看戏的一段描述。本可以三个长句说明的意思,分成三组分说十个短句述说,既避免了语言的单调、沉闷,又细致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感受,其中共用成分“看”和“从”分别运用了六次和四次,看似空洞繁琐,实则活脱地描绘出一群懵懂少年,不知戏文,只图热闹的天真心态。由此可见分说在写人叙事时刻画人物心理的作用。
15.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孙犁《荷花淀》)
评析 例句中的公用成分在分说中做补语,是谓语的连带成分。运用分说后,表意中心得到强调,使语言的声律和谐,节奏分明,便于阅读。
16.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流沙河《理想》)


评析 将 “理想是石、火、灯、路”分说,使每一个分句都是一个抒情表意的层次,一步一步完成构思,一步一步深化了诗意。此例也是变型的 “顶真”辞格。
17. 我们送她到大门口。雨还在飘飘洒洒地落。雷声隆隆地响着从天边滚来,又隆隆地响着向天边滚去。在闪电的亮光里,看得见斜斜的雨丝和她雨中的身影。(管桦《葛梅》)
评析 不直说“雷声隆隆地响着从天边滚来滚去”,而分说“雷声隆隆地响着从天边滚来,又隆隆地响着向天边滚去”,给读者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联想去感受强烈的雷声及其滚动的情景。充分体现了分说强调语意,描绘事物的表达功能。
18. 二春: 这太棒了,想想看,没了臭水,没了臭味,没了苍蝇,没了蚊子,呕,太棒了! (老舍《龙须沟》)
评析 作者意在描绘北京人民对治理龙须沟的喜悦心情,但“太棒了”显然是不够具体的。例中将“没了臭水、臭味、苍蝇、蚊子”分说,不但具体地突出了龙须沟的巨大变化,而且使“太棒了”这一口语化的赞语有了充实的内容,从而衬托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19. 她 (小红花)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后接着还是春。(鲁迅《秋夜》)
评析 例句不说“梦见春、秋的到来”;不说“秋、冬虽然来”,而分说成“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 “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是为了增强抒情的语气,给人一种循环往复咏叹的感觉,暗示美好的希望,以及期待与追寻的感情。从例中看出,分说虽然和排比经常结合运用,但是分说毕竟不是排比。排比侧重形式,分说虽然具有鲜明的语言形式,但是它侧重于思想感情的表达。二者有明显的区别。例中 “梦见……”共有三句,是排比,从内容上看,只有前二句才是分说。
20. 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毛泽东《给徐特立同志的一封信》)
评析 两组分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两个长句转化成六个朴实无华的短句进行铺排,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讴歌了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共用成分“第一”在并列词组中充当谓语,因为与排比结合一起,所以具有排比作用,增强了整个句子抒情和说理的气势。
21. 你是严冬的炭火,你是酷暑里的浓荫,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你在哪里?(李玲修《啊,友情》)
评析 六个比喻句组成的分说,从六个不同的视点和角度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友情的珍贵。共用成分“你是”在各分句中充当主语和谓语,激情洋溢地抒发了作者对友情的渴望和追求之情。分说大大提高了语言的描写事物和抒发情感的功能。
22. 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峻青《秋色赋》)
评析 例句中的 “红、鲜艳、逗人喜爱”被共用成分“那么”分为三个句子,使得语句声律和谐,节奏分明,生动流畅。共用成分“那么”在句中作状语,使表意中心得到强调和突出,将描写和抒情溶为一体。
23. 啊,你这清秀的小姑娘,你的姓名我不曾知道,但是你的爱心,你的正直,你的透澈的眼睛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力量,使我度过了那疯狂、颠倒的岁月。我永远感谢你。(苏叔阳《留在我心底的眼睛》)
评析 此例述说了一段往事: 廿年前,有着一双明澈眼睛的小姑娘,伸过铁丝网给作者送进两根冰棍。作者声称,这个最珍贵的赠予将永远留在心底,伴随自己走完生命的路程。例句将“你的爱心、正直、透澈的眼睛”分说,把这个刻骨铭心的记忆所产生的感情,抒发得真挚感人。句中共用成分“你的”,在分说中充当定语。
24.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评析 作者是从感觉上对天空进行静态描写的。分说“清亮”和“蓝汪汪”是意在区分观察过程中的不同层次:如果说“清亮”只是描述了一般印象,那么“蓝汪汪”就具体得多,而且显示出鲜明的色彩来。有了这两层分说,“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的总体感觉才能落在实处。分说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细密美。
25.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杜牧《阿房宫赋》)
评析 例中 “廊腰缦回”与 “各抱地势”、“盘盘焉”、“蜂房”相应;“檐牙高啄” 与 “勾心斗角”、“囷囷焉”、“水涡”相应。其中 “盘盘焉,囷囷焉”属于分说,“焉”在古汉语中属语气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这里运用分说,是为了承上描写,突出被描写物的概貌。
26. 热烈的情感,热烈的斗志,热烈的报告,热烈的贺辞,热烈的鼓掌,热烈的欢呼,使会场空气可能热到了一百度以上。(郭沫若 《访问朝鲜》)
评析 这是对抗美援朝前线志愿军大会会场的描述。作者运用分说,形成六句排比,其中共有成分 “热烈”六次重复,强化了会场热烈的气氛。短促而工整的排比形式,把读者的情绪一步步推向高潮,以致最后对会场热烈气氛的一句夸张描写,似乎也成了合理的结果,令人深信不疑。
27. 这是苏州。人间天上无双不二的苏州,中国的苏州。(王蒙《苏州赋》)
评析 从语意上看,第一句似乎多余,二、三两句可以合并,本可一句话说明的问题,用了三句话,又绝无重复、累赘感。三个句子,三个层次,有着各自的表意抒情功能。由判断城市名称,到介绍特点、到说明归属,暗合了人们的思维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将描述与抒情溶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由衷热爱和自豪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8. 感人的歌声留给人们的记忆是长远的。……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只要在什么时候再听到那种歌声,那声音的影片便一幕幕放映起来了。(吴伯箫《歌声》)
评析 声音本是抽象的,作者借助联想赋予它以色彩、形象和感情,并通过感觉的互通,把歌声描写得有声有色,形神兼备。适当而准确地运用分说,可以使语言细密、繁丰、生动、有力,此例可见一斑。
29. 宋三说他跟玉芝吵了一架,说玉芝是个又馋又懒的娘们儿,说玉芝四六不懂舞舞扎扎六亲不认,说玉芝是个嘴碎心眼坏的狐狸精。可是他却越发想起了玉芝的好处: 玉芝的温柔、玉芝的漂亮、玉芝的聪明、玉芝的勤劳、玉芝的贤慧。(左泓 《月亮》)
评析 例中有两组分说。前组责骂玉芝的缺点,后组赞扬玉芝的优点,不仅生动地描写了玉芝的性情、体貌、品德和个性,而且活脱脱地刻画出宋三对妻子的爱胜于恨,褒大于责的矛盾复杂心情。两口子吵架,情急之际,难免急不择言,透过两组语意矛盾的分说形式,读者可以体味得出夫妻之间 “打是疼,骂是爱”的生活谐趣。
30.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朱自清《春》)
评析 例句本可直说“放风筝的孩子多了”,却有意分成两句,共用成分 “多了”重复两次,形成分说,开阔了视野,有意让人们从“天上”与 “地上”的广阔空间体会“春”的信息。这里运用分说描述简单的生活场景,给语言增添抒情意味。
31. 我知道这世界不是绝对的好
我也知道它有离别 有衰老
然而我只有 一次的机会
上主啊 请俯听我的祈祷

请给我一个长长的夏季
给我一段无瑕的回忆
给我一颗温柔的心
给我一份洁白的恋情

我只能来这世上一次 所以
请再给我一个美丽的名字
好让他能在夜里低唤我
在奔驰的岁月里
永远记得我们曾经相爱的事

(席慕蓉 《七里香·祈祷词》)


评析 开头以 “我知道”为共用成分的分说,目的在于通过解释和说明,诉说人生的不尽人意。中段以 “给我”为共用成分的分说,委婉而深切地倾吐出对爱情的呼唤和祈求。分说的语言形式向读者展示出一个“纯真”的艺术心灵,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柔表达了美丽的人生。
32. 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杨朔《荔枝蜜》)
评析 分说将长句化为短句是屡见不鲜的,此例是将一个本可合说的状语分说成三个并列状语,每个状语分别标志一个境界,层层递进,增强了抒情意味,歌颂了用辛勤劳动建设新生活的人们,突出和强调了“劳动创造一切”的主题。
33. 社会生活紧张,要提倡写“短些,更短些”文章。文句短,段落短,标题短,整篇短,写来娓娓动听,如话家常,达到说理和抒情的完美统一。这样的文章,才容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李成俊《语言·文采·文风》)
评析 分说常以 “相同的词语”作为共用成分,因而具有“同字”和“反复”两种辞格的部分修辞作用。例中以“短”作谓语,构成的四句分说,不仅详细地说明了文章短的内容,而且突出了表意中心,以简短有力的节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4. 不拘小节的可能不得人心,处处小心的可能处处得意; 过于自信的可能欲速不达,安分守己的可能稳扎稳打。独创带来孤立,平庸带来团结; 温暖造就温柔,严酷造就顽强。世上很难有完善的性格,完善的人生。(陈祖芬 《活力》)
评析 句末 “世上很难有完善的性格,完善的人生”是分说,这个概括性的结论,清晰地说明了性格与人生的矛盾冲突。
35. 我要写,我要奋笔写下去。首先我要使自己“变得善良些,纯洁些,对别人有用些”。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绝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烧我自己,到了我为灰烬的时候,我的爱和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巴金《我和文学》)
评析 这是著名文学家巴金老人动人肺腑的自白。开头两句分说,热情坚定。执著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透过字里行间,可以倾听到这位文学巨匠跳动的脉搏声。后面的补语联用,描写出巴金人格的平凡与伟大,紧接着两个同义句子连用,再一次重复强调自己的信念与追求。激情的语言,具有无比撼人的力量。
36.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戴望舒《雨巷》)


评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它运用象征手法抒发了诗人追慕美好理想破灭之后的惆怅和忧伤。诗中“丁香一样结着忧愁的姑娘”正是诗人理想的化身。例中几行如不分说一句即可说完,诗人有意将“消散”一词,通过拆合手法,构成三句分说形式,回荡的旋律,流畅的节奏,表现出一种凄情哀怨,缠绵迷离,含蓄深隐的情绪,侧面反映出当时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使人感受到那个沉闷窒息的时代气氛。叶圣陶先生说:“《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从诗中重迭往复、低回咏唱的分说语言形式中,可以体会到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37. 倘每人都能不失时机地给予别人某些小的帮助,小的支持,小的安慰,小的方便,小的满足,小的成全,用朋友们调侃我的话,一言以蔽之曰“小善良”,则我们中国人所处的现实会比目前宽松得多。普遍的中国人目前所处的现实是太不宽松太紧张太无安全感了!互相的利用太多互相的出卖太多互相的倾轧太多互相的心理压迫太多互相的暗算太多了。(梁晓声《龙年:一九八八》)
评析 此例先后用了三组分说。第一组分说表达了作者在改善人际关系方面所寄予的良好愿望,共用成分“小的”作为定语重复六次,强调了作者急于改变现状的殷切之情。第二、三组在运用形式上与前不同,作者故意不用标点符号,让阅读者在心理上承受一种急促紧迫、一气呵成的感觉,从而使人强烈感受到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弊端长期以来给人造成的切肤之痛。
38. 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我们一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评析 这是个宾语分说的例子,将“勇于探索、创造、革命”分为三个排列工整的四字格词组,语意层层递进,情感热烈,说理透彻,语句短促有力,音律和谐动人。
39. 雪,还在下着。我立在湖岸,把两臂张到不可能的长度,就在那样空无的冰空下,一刹间,不知道究竟要拥抱天,拥抱湖,拥抱落日,还是要拥抱一些更远更空的什么,像中国。(余光中《丹佛城》)
评析 作者以 “拥抱”为共用成分组成的分说,旨在表达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由此而萌生的思念祖国的情怀。三句分说,将天、湖、落日构成一幅空濛、肃静、壮观的自然画图。人与物相融,情和景合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净化、升华。优美的语言抒发了优美的情感,读者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40.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秋夜》)
评析 按常规,例句可紧缩为:“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然而作者一反常规,运用分说,在被描写的场面中,形成一种孤立、寂寞的氛围,突出了人格化的“枣树”孤单坚强的形象。给人新颖别致的感觉。用于文章开头,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41. 所以,给我吧! 一切的烦恼、迷惑与痛苦我都愿意接受,一切的反复如果是必须的,就请给我吧!
如果这就是人间,那么就让我停留在这迷人的人间吧。
因为,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有等待,有盼望,有了悟,和那一分不可代替的轰然的狂喜!

(席慕蓉《同心集·速写的心情》)


评析 “分说”是诗歌中常见的抒情形式,诗人以细腻独特的笔触动情地“速写”出自己“等待”与“期盼”的心情。诗中将 “等待”、“盼望”、“了悟”、“狂喜”分说,不仅写出了感情的细微区别,而且写出了感情的变化层次,充分体现出语言的丰繁、细密美。尽管诗中并未明确地述说出“期盼”、“等待”的内容,可是那纯情与真切,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人在共鸣中获得美的感受。
42. 直到十三世纪或者更晚的时候,这里(内蒙)还是一个有森林、有草原、有鹿群出没的地方。(翦伯赞《内蒙访古》)
评析 例中 “有森林、有草原、有鹿群”为分说。其中“有”是公用成分,作谓语,三次重复,加强了绘景状物的语气,有助于引发读者的联想。此例可视为分说与排比的结合。公用成分“有”也作排比句的提挈语。
43. 被红与黄两种主色所包围的这间林区小屋,却显得有些阴冷和潦倒。一张未刷漆的木板床,有稻草从褥子下露出。一张未刷漆的木桌子,再配上那张未刷漆的木椅子,给人一种随和、淡泊的印象。(曾凡华 李德禄《神农架之谜》)
评析 惯常生活于大都市的人,猛然进入这种 “小屋”,必会留下深刻印象,——一切家具都是自然的原色,连同那褥子下的稻草,显露出自然质朴的情味。为了强调这种印象,作者采用了分说,公用成分“未刷漆的”共重复使用三次。以此,可透视到 “小屋”的主人,一个长年生活于林区默默耕耘的老年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44. 使自己维持发自内心的创造力,是“风格”的所由生。因为纯真,所以能达到他人不易达到的境界;也因为纯真,所以为他人所无法模仿。(罗兰《罗兰小语》)
评析 创造是一种创新,只有保持“纯真”,才能摆脱外界的干扰,避免步入人云亦云的窠臼。“因为纯真”在这里两次重复,就是为了强调“纯真”的这种力量。所以作者说“纯真”就有个性,“纯真”就是“风格”。分说增加了语言的涵蕴,耐人寻味。
45.三人于是躲躲闪闪,联步而行。一面走着,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 再看看自己,只觉无穷丑态。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 紧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紧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样才好! 只好叠着精神,稳着步儿,探着腰儿,挺着胸儿,直着颈儿,一步一趋,望前而行。(李汝珍《镜花缘》)
评析 《镜花缘》中主要人物唐敖、多九公、林之净三人在黑达国被亭亭、红红两位少女奚落后,自惭形秽,感到满腹懊恼和难堪,因而走起路来,也就觉得不文雅,不自在了,于是下意识地东施效颦起来。文中五个分说的句子,生动细腻地描写出唐、林之辈故作风雅的扭捏丑态。作者漫画式的笔法,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增加了动感,令人捧腹,忍俊不禁。
46. 我不敢说阅人多矣,更不敢说阅文多矣。就仅有一点经验来说,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清苦和寂寞,经受得污蔑和凌辱。要之,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在历史上,到头退却的,或者说是消声敛迹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孙犁《贾平凹散文集序》)
评析 例中的三组分说,形象地概括了一个老作家宝贵的生活经验和创作经验。“清苦、寂寞、污蔑、凌辱”四词虽然未说明具体内涵; “冷、热、风、雨”也只是不同的比喻,但是含蓄的语意,却启发了人们的联想,以自己和他人的体会去咀嚼作者的警世之言。三组分说熔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充分体现了分说的细密、繁丰、生动、有力的修辞特点。
47. 这便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曾使几多的孩子们欢呼着、注视着、沉醉着,曾使几多的农民们市民们忧戚着、或抒怀的指点着,且曾平添了几多春色,几多的生趣于我们春天的小燕子! (郑振铎《海燕》)
评析 此例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分说的表达作用。前两个分句是分说,透露出对故乡小燕子由衷热爱之情。后面分句却把本来可以分说的、众多的修饰成分聚合一起组成为一个长句,冗长而费解,破坏了前后语气的连贯与协调。化长句为短句,使语言生动流畅,便于阅读,是分说的修辞效果之一,该分说而不分说会影响语言的表达力。
48.我十分憎恨地主,憎恨资本家,憎恨一切卖国军阀; 我真诚地爱我阶级兄弟,爱我们的党,爱我中华民族。(方志敏 《狱中纪实》)
评析 这是由两组分说构成的并列复句,由于采用了分说形式,使陈述的内容更具体、更细密。在两个分说中,其共用成分分别是“憎恨”和“爱”,恰是一对反义词,形成强烈的对照反差,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憎爱之情。
49. 甲: 针刺麻醉在各方面都给病人带来好处,手术过程中病人脑子完全清醒,什么都知道,知道冷、知道热、知道渴、知道饿。(侯宝林相声《麻醉新篇》)
评析 把“知道冷、热、渴、饿”一句话分成四句话,不仅突出和强调了针刺麻醉的医疗作用,而且加强了赞颂语气。短促的音节,易说易记,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50. 西出阳关,何止不见故人,连生人也见不到了。只见山。在左。在右。在前。在后。在脚下。在额顶。(余光中《丹佛城》)
评析 不合说“前、后、左、右、脚下、额顶都是山”,六个分说是为了对山的渲染烘托。借以突出 “丹佛城”多山的特色。作者有意使用句号,显示分说的语言形式,说明了他运用分说修辞的鲜明目的性。分说中的公用成分“山”是按照语法习惯省略掉了,不影响分说的结构与性质。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