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农学著作 |
释义 | 农学著作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历史悠久,古代关于农业理论和农业技术方面的文化遗产也极为丰厚。尤其是山东的古代农学成就更为突出。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三部农学著作都产生在山东,它们是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王桢的《农书》。这三部著作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著作,也代表了山东古代科学技术的最高成就。 汜胜之(山东曹县人)生活于公元前一世纪的汉成帝时期,《汉书·艺文志》载有《汜胜之十八篇》,此即后世通称的《汜胜之书》。原书已佚,后人从《齐民要术》及《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得一部分。辑本虽无法窥见原书全貌,但可看出作者在农业生产各方面的丰富知识和潜心的研究以及独到的看法。该书主要总结了关中一带农民的经验,对战国以来农业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作了小结。书中提到当时先进的农耕技术区田法和溲种法。区田法是一种园艺式的耕作技术,即把土地分成许多小区,集中浇水施肥,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溲种法则是在种子上粘上一层粪壳作为种肥,保证了作物的苗全苗壮。此外,如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田截干法等都反映了当时农业技术的较高水平。 贾思勰的家乡当是今山东青州市,他的《齐民要术》是介绍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主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他在自序中说,此书的写作乃“采捃经传,爱及歌谣。询及老成,验之行事”,可见其严谨的科学态度。自序说此书的内容“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可见叙述范围之广。全书共十卷九十二篇,分别论述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竹木的栽培,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和副业等,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六世纪以前我国北方的农业生产经验。书中所记载的旱农地区的耕作和谷物载培方法、梨树提早结果的嫁接技术、树苗的繁植、家畜家禽的去势肥育以及多种农产品加工的经验,都显示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其中许多技术如果树嫁接、果树熏烟防霜法、葡萄冬季埋蔓法等现在仍在应用。 《齐民要术》广泛搜集了前代农学著述,凡引各种书籍八十余种,其中大部分已经亡佚,就保存文献而言,贾思勰实在功不可没。该书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早的一部古农书,后代的农书如元代的《农桑辑要》、王桢《农书》,明代的《农政全书》,清代的《授时通考》等都引录了《齐民要术》的内容,并作为重要的资料来源。《齐民要术》在农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王桢是山东东平人,元朝元贞元年到大德四年(1295—1300)间,他在安徽旌德、江西永丰等地做县尹时,提倡种植桑、棉、麻等经济作物和改良农具,并撰写了《农书》三十七卷。该书约十三万六千字,插图二百八十一幅,分为三部分:即《农桑通诀》,综述我国农业发展的全貌;《百谷谱》,分述各类农作物的栽培方法;《农器图谱》,对各种农具、水利机械、手工业加工工具等均有详细的图谱并附以说明。这是一部对国内各地农业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农史巨著。另外,王桢还设计过木活字及转轮排字架,他的《造活字印书法》载于《农书》之末,是目前所知的系统叙述木活字版印刷术的最早文献。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