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农业生产习俗 |
释义 | 农业生产习俗农业是江南地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也是江南人民赖以衣食生存的主要经济基础。吴越的稻作历史相当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处于领先地位。这里是亚洲最早裁培水稻的地区,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之一。到春秋时期,吴越的水稻种植业已相当发达,吴越两国间有借贷,偿还“万石”稻谷能力。秦末西汉初期,由于人口迁徙等原因,吴越的经济水平有所倒退,司马迁称“地广人希”,“火耕而水耨”。六朝开始,吴越的开发速度加快。吴郡、吴兴、会稽等地,“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卷五十四《孔季恭等传·论》)。唐以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的财赋和粮食供给中心。两宋时,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至今,吴越仍是全国主要产粮区。 农业生产有一个特点,产量收成的好坏多取决于自然条件,有“靠天吃饭”一说。在自然科学落后的古代自不待说,即使是今天,“天”仍然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所以,稻作农民对“天”十分恭敬,相应地,围绕稻作生产的整个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祭祀、酬神活动习俗。 正月里,吴越有“掼田财”(也叫“照田财”)习俗。农民们用柴草等物堆放在自己田头,点火焚烧,有时还要把燃烧的柴草扔到各处,以求好收成。甩火把时,还要大声唱祝辞:“火把甩得高,三石六斗稳牢牢。火把甩到东,家里堆个大米囤;火把掼到南,国泰民安心里欢;火把掼到西,风调雨顺笑嘻嘻;火把掼到北,五谷丰登全家乐。”宁波人在田中烧茅草、茭白草,称“驱蝗虫”。 立春日举行“春牛会”,也称“鞭春”。一早,农民把牛牵出来,给它披上彩绸缎带,两只牛角间扎上大红球,农民手持干香在后,来到校场,摆开香案,举行“春牛会”。这是一种耕前祈求活动。 “拜犁”是金华人习俗,开犁时要祭牛栏神和拜犁仪式。拜犁时,用三炷香,两张利市(纸钱),焚之,三拜,以求犁耙顺当。在浙江很多地方,要行“开秧门”、“关秧门”仪式。 “稻花会”是宁波人习俗,在早稻飘香的季节,为消灾祈丰,要行“稻花会”。遇到天旱,各地有求雨活动。稻谷收割时,有“尝新”活动。余杭等地,早稻收割完后,有吃新米饭习俗。 吴越之地还有演娱神戏俗。清时,苏州有“春台戏”,每年的二、三月,里豪市侠出面募资,在田间空旷地方,搭台演戏,“哄动远近男妇,群聚往观,举国若狂”(《清嘉录》)。陆游有《赛神曲》,范成大有《乐神曲》,描述的正是宋代绍兴、苏州演酬神戏的情景。范成大《乐神曲》曰:“豚蹄满盘酒满盃,清风萧萧神欲来。愿神好来复好去,男儿拜迎女儿舞。老翁翻香笑且言:今年田家胜去年。去年解衣折租价,今年有衣著祭社。”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