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写技巧点拨·语言描写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
释义 | 写技巧点拨·语言描写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技法解说 母与女 梁晓声 在二○○○年正月十五那一天,母亲很晚才回到家里。女儿竟还没吃晚饭。母亲说她也没吃,母亲带回了一盒元宵,母亲说完就煮元宵去了。 一会儿,母亲煮好了元宵,盛在两只碗里,女儿一碗,自己一碗。 女儿呆呆地望着碗,不动筷子。 母亲就很奇怪,拿起筷子,困惑地问:“女儿呀,你不饿吗?” 女儿低声说了一个字: “饿。” “既然饿,为什么看着不吃,不爱吃?我记得你是爱吃元宵的啊。” “妈妈,我怕。” “怕?”——母亲更奇怪了,“怕什么?” “怕你在元宵里下了毒……”女儿抬起头,目光定定地望着母亲,眼中溢满了泪。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 “妈妈。你把筷子放下吧! 我不想死,我也不愿你死……” “可我……” “可我觉得你肯定在元宵里放了毒……” 女儿的眼泪,吧嗒吧嗒掉在桌上,掉往碗里。 母亲缓缓放下了筷子,表情一时变得异常严肃,她也目光定定地望着女儿问: “女儿,你今天究竟是怎么了? 你头脑里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荒唐的想法?” “妈妈,我今天听来家里玩的同学讲,别的中学有一名女生,和我一样爸爸也死了,妈妈下岗了。下岗的妈妈就买了一盒元宵,煮时下了毒,结果她自己和她的女儿吃了后,都死了……妈妈我知道你也下岗了; 只不过你装出每天都去上班了的样子……妈妈我真的很怕死,也不愿你死……” 女儿说罢,就哭起来了。 而母亲则起身走到了女儿身旁; 女儿扑在母亲怀里,双手紧紧搂抱住母亲。 母亲抚摸着女儿的头,用特别温柔的语调说: “好女儿呀,妈妈有多么爱你,你是知道的,妈妈怎么会忍心毒死你呢?妈妈才四十多岁,小时候挨过饿,十六七岁下乡,整整十年后才返城。结了婚仍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你十岁了我们终于有了房子,你爸爸又病了多年……妈妈的命虽苦,可妈妈珍惜自己的命。才不愿死呢! ……” 母亲也流泪了。眼泪掉在女儿脸上、手上…… 母亲又说: “好女儿呀,不错,妈妈是下岗了,妈妈是一直在瞒着你这件事。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就是去找工作的呀。” 女儿放开了母亲,母亲就又回到桌子那一边坐下。女儿仍像刚才那样目光定定地望着母亲,但眼中已充满了信任。 母亲轻言细语地说: “好女儿呀,如果我们要鼓起勇气生存下去,那么,你就得和妈妈共同接受另一种现实。” “妈妈,你就说吧。我做好种种心理准备了!” “我们住的这个两室的单元房,你爸爸活着时我们不是已经买下了吗,首先,我们将把它卖了,而且妈妈已找到买主,那么我们就有十几万元钱了……” “可……我们住哪儿呢?” “我们将一半的钱买一处一居室,另一半钱供你读书和租门面开家电器维修店,我和另一个男人一起开店。所以你以后不可能再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了,你同意吗?” “这……我听妈妈的。” “在那一间房子里,我们要摆一张双人的大床……” “我高兴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 “双人床上还要想办法架一张单人床,你将睡上边的单人床……" “为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呢,妈妈?双人床上架一张单人床,看上去多古怪呀!” “必须那样,因为,将有一个会维修家用电器的男人和妈妈睡在双人床上。……” “妈妈,你可要看准人呀!” “妈妈都是四十多岁的女人了,不是那么容易被男人的假象欺骗的。” 女儿觉得母亲真的是笑了一下,于是自己也笑了一下。 女儿低声说: “妈妈,咱们吃元宵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于是女儿首先拿起了筷子。 “女儿呀,咱们的命运就像这元宵做成的过程一样,做元宵不是首先得有馅儿吗?咱们就是元宵馅儿。咱们被放在社会那只大簸箕上摇啊摇啊,渐渐地沾满江米面儿,一个个元宵就做成了。那就是咱们的命运形成了呀! 咱们不能被摇散了。咱们应该经得起摇,摇散了的馅儿还怎么能滚成元宵呢?只要咱们自己不散,只要咱们本身酸甜酸甜的,咱们的命运也会像元宵一样,有自己的滋味儿。女儿你说对不对?” “妈妈呀,你不但说得对,而又比喻得好极了。以后我要把你的话写进作文里!” 女儿的语调乐观起来了。 “还吃吗?” “妈妈,再给我盛一碗!” 在二○○○年的正月十五,有一个人听到了这母女二人的全部对话。 那一个人是我们都不大相信存在着的上帝。 上帝被母女二人的相互理解感动了。于是上帝使那个将要介入她们命运的男人的心肠变得更好,性情也变得更温和。 那么,当然的,他很爱那个女人,也很爱她的女儿…… 点评: 文章以写人物的对话描写为主,写母女二人在元宵夜吃元宵前的对话,整个故事由对话而展开。随着对话的深入,事情的起因、经过和人物的生活经历逐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也随对话而一步步揭示出来。母亲的顽强生活以及对女儿的舐犊之情和女儿热爱生活以及对母亲的依恋信赖,再加上对后来生活的预示,给人们以积极向上的启迪和心灵的震撼。 好个知心朋友 刘 墉 “可是我菜都买好了……好吧! 谢谢……再……” 小英的“再见” 还没说完,对方已经挂了电话。许久,许久,她呆坐着,电话还在手里,发着呜呜的声响,在这个已经空了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刺耳。 “有什么不开心的事?” 一只手伸过来,帮她挂上了电话,抬头,是新来的唐小姐。 “没什么事。” 她扯了扯嘴角,“你怎么还没走?” “急什么?有什么事等我回家办?家又不像个家。还不如在办公室,觉得充实些。” 小英抬抬眼角,看了看这位已近中年的女人,大家都说她不好惹,可是,她却看到一种落寞感,一种和自己相似的落寞。看到别人也有的落寞,倒使小英放松了,甩甩头发,一笑: “要不要一块儿出去吃晚饭,我请客!” 没人知道今天是小英的生日,除了 “他”。当然! 现在又多了个她——唐小姐。 一直到喝咖啡,她才说今天是自己的生日。 没想到,唐小姐一点也没惊讶,只是淡淡一笑: “我的生日,也常是这样过的。他,总有事,总是突然打个电话说抱歉,害得我对着一桌做好的菜和插好的蜡烛掉眼泪……唉! 有什么办法?跟别人分……” 小英愣了。赫然发现,眼前这位唐小姐,竟像是一面镜子,立在眼前,让她看到自己。 忍不住的泪水,突然一串串地滚下来。赶紧拿餐巾去挡,还是被唐小姐看见,焦急又关心地问: “你怎么了?什么事让你伤心,难道……” 小英的心防崩溃了,多少年来,从不曾对人倾吐的秘密,如同滚下的泪水般,全涌了出来。 说完了,已是深夜,唐小姐开车,送她到家门口,这也是小英从没经历过的。不管多熟的同事,她都不曾把人带回家,这是她和“他”的秘密,不能让人知道。 但是,今天,不! 今夜,她觉得好轻松,觉得终于遇到一个跟她有着同样痛苦、同样煎熬的人。发觉自己不再孤独。 唐小姐一夕之间,成为她最要好的朋友。只是,她不了解,为什么其他同事,渐渐对她露出奇怪的眼光。有时候,桌上的电话才响,她感觉到,几十双眼睛都在看她。 终于有一天,马小姐偷偷对她说: “你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其实,你不该讲,大家同事六七年,你都没说,为什么唐小姐才来,你就告诉了她呢? 那又是个大嘴巴,到处吹牛,说她知道你的私事。” “可是她,她也一样……” “她也一样什么?跟你一样爱上了有妇之夫?那才是笑话呢!她今年初才结的婚!” 小英忍不住地冲到唐小姐面前,低声狠狠地问: “你为什么把我的事跟别人说? 你明明才结婚,又为什么要骗我?” 唐小姐缓缓地偏过头来。 “哎呀! 交朋友嘛! 我看你好伤心,八成是那么回事,编个故事让你舒服点。” 又是淡淡一笑: “何况,我不编那个故事,你也不会告诉我你的故事啊!” 点评: 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塑造了一个虚伪、阴险、无聊的人的形象。她为了骗得小英心中的秘密,故意装得感同身受,“我的生日,也常是这样过的”,当我们听到她故作伤感地时断时续的身世陈述,心中顿涌厌恶之感。当小英显得很激动时,她又故作关切,虚伪之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文中我们知道了生活中除了美好的事物外,还有很多丑恶的东西,总有些人有窥探别人隐私的癖好,对于这些人的及时有力的揭露,可以使大家认清其真实面貌。 文章情节跌宕,选材新巧,语言潇洒自如,可读性较强。 文题演练 一、请以《沟通》 为题目作文。 要求: 1. 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 2. 卷面整洁。 3. 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写作时一定要把握住“沟通” 的含义。从小处写,可以讲述同学之间通过坦诚相待,消除彼此间的误会,可以讲述与家人之间通过静心交流,填充年龄间的代沟,实现零距离接触。从大处写,可以叙述古代郑和下西洋,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流,玄奘西游,也可以写当今世界援非小组的文化沟通,欧盟保持一个声音说话的经济沟通等等。从创新角度来看,分解“沟” 与“通”,诠释其本意,写大禹治水,写网络都是一个很好的写作角度。若选择写一篇记叙文,在采用其他描写方法的基础上,可着力采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请以 “考试” 为话题作文。 要求: 1.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向上。 2. 不限文体。 3. 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同学们在上学期间经历过各种各样的考试,要是选择考场上解答考题的材料来写就太一般化了,你可以写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考题,也可以写成长道路上的考题,还可以选择心路历程的考题。总之,要选择广义上的考题来写。围绕这一话题,要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来构思,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如在胜利的荣誉与失败的责任面前作出抉择,在困难面前是知难而进还是退避三舍,这些都是一道道必须作出答复的 “考题”。若你选择写一篇记叙文,可着力采用语言描写,使用时,必须符合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语言环境,与其他描写手段结合起来,使人物语言更加生动逼真。 佳作展示 沟 通 一考生 黄老汉种了一辈子的地,没想到竟然也培养出了一个当局长的儿子。 儿子在县城工作,又忙,一年中难得回家一趟。 这年中秋,又恰逢黄老汉生日,于是局长儿子百忙之中偷闲赶回老家为黄老汉祝寿。 爷儿俩吃完饭,就坐在院子里葡萄架下聊了起来。儿子端起茶杯说: “爸,咱俩好长时间没在一起……” “别叫 ‘爸’,听着耳生,叫 ‘爹’!” 儿子的脸阴了一下,但马上又恢复了正常。“爹,咱爷儿俩好久没在一起说说话了。今晚上,咱爷儿俩就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沟通沟通。” 黄老汉点燃烟杆子,默默地听着。 于是儿子问道: “爹,你这一辈子最高兴、最幸福的事是在什么时候?” 黄老汉把烟杆子一放说: “嗯,那得算粮食大丰收的时候。” “爹,这叫空话、大话、套话,当农民的谁不希望粮食大丰收。” “那,儿子,你什么时候最幸福、最高兴呢?” 黄老汉反问。 儿子答道: “爹,我这辈子最幸福、最高兴的时候嘛,就是下属给我汇报工作情况时。” 黄老汉又点燃烟杆子,吧嗒吧嗒抽了几口后说: “那有什么可高兴的,一个人坐着,听一群人在哪里叽里呱啦讲个不停。” 儿子马上接口道: “哪里啊,他们都是拣我喜欢听的话,只要他们稍一讲错,那我就敲敲桌子,碰碰茶杯或 ‘唉’ 一声什么的,他们就不敢说下去了。” 黄老汉把烟杆子放在石凳上,使劲敲了两下。儿子问: “爹,你咋了?生气了?我没惹您老人家呀?” 黄老汉接口道: “小子,你爹刚才说得不好,现在我重说。我这一辈子最高兴、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你这个第一位成为村里的大学生的儿子,而现在你却使我失望,你没当几年官,官气倒长了不少,真没想到……” 说完,黄老汉站起来要回里屋。突然,黄局长激动地站起来,厉声喝道: “同志,你这是什么态度?我还没说散会呢!” 点评: 文章主题明确,用小小说的笔调,鲜明地表达了黄老汉和儿子之间对“幸福·高兴” 存在无法沟通的看法,作者关注现实,针砭时弊,新意迭出。文章在人物对话和神态描写方面具体形象,入木三分,语言简练,行文流畅。 考试心态录 李佳琪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数学老师一声令下: “收卷!”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立即飞也似的卷走了试卷。 试卷刚被收走,小A就转身问坐在后排的小B: “最后一道解答题的答案是多少?” 一向自诩为数学通的小B悠悠地说: “40。” 这句分贝并不高的话,不知有何神效,竟然使本来安安静静的教室立即沸腾起来。很快,小B周围围起了一群人。 “真的?40?” “我怎么是45?” “这种玩笑可开不得,到底是多少?” 一串串的问题顿时涌向小B,这倒使小B有些手足无措了:“我也不清楚,好像是40。” “40! 惨了,这题8分呢!” “就是啊,又要 ‘开红灯’ 了!” 于是,同学们三五成群,手中拿着各自的草稿纸,一题一题对着。时而冒出一句 “噢! 我对了!”时而又传出一声 “唉,又错了。” 真是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终于,挨到了下午。数学课前,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涌向数学课代表小B,一串串的问题又铺天盖地地向他袭来。“数学老师心情怎么样?你见他脸色怎样?” 小C在一旁担忧地问。 “是不是咱们又考砸了?” “惨了,又得挨一顿臭骂了。” 小D一边耷拉着头,一边悻悻地走开了。 “不会吧,吃饭时,我看见数学老师脸上笑眯眯的。” “真的吗?” “唉,管它呢,只能听天由命了吧!”小E不禁仰天长叹。 “丁零零——”上课铃声打断了同学们的议论。全班同学几乎同时把头转向门口,心里不知默念了多少遍“上帝保佑”、“阿弥陀佛”。 随着脚步声的临近,同学们的心也仿佛提了起来。只见数学老师面无表情地走进教室,也就是说,从他的脸上看不出是喜还是忧。大家稍稍放了放提着的心,然后目光又“唰” 的一下聚集到他的手上——一本数学书,一本备课笔记,却没有卷子。“哇!卷子还没批好。”有人轻轻地说了句。大家的心终于落下了。 教室里原先的紧张气氛一扫而光,大家的脸上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不过,过不了多久,测验考试的结果肯定会再掀波澜。 瞧,这就是考试带来的喜与忧。 点评: 本文突出的特点是人物语言的描写。小作者以一次数学测验后,同学们对答案、猜测测验情况为内容,通过同学间的对话,特别是对同学们不知做对做错而战战兢兢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学校生活,读来使人感觉真实自然。文章语言描写简洁明快,流畅自然。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