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写技巧点拨·心理描写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释义

写技巧点拨·心理描写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技法解说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人内心活动是人外部行动的依据,人的外部行动是心理活动的反映。写人物不仅要写好外貌、语言、行动,还要刻画好心理,敞开他们的心灵世界。心理描写是在特定环境下对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描绘。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并非不可能,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它就会在你面前展现。

了解人物心理活动大致有三种方法: 直接采访、察言观色、将心比心。“直接采访” 是设法向被采访者了解情况,请其谈谈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当然也可以由知情人向我们转述。“察言观色” 是通过观察人物的表情神态,言谈举止来间接了解。“将心比心” 是以己度人体会情感,把自己放在笔下人物那个特定情境之中,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来猜度人物的心理状态。据说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写作时,经常关在屋内又哭又笑,亲身体验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如莫泊桑《项链》 这篇小说中一开始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心理剖析,深刻地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心理描写还可以对人物的行为动机作出揭示。如张洁《挖荠菜》中写 “我” 被大管家追逐而跑掉一只鞋的细节,她写道:

我实在没有勇气重新回头去找那只丢失了的鞋子,可我也不敢回家。我怕妈妈知道。不,我并不是怕她打我。我是怕看见她那双被贫困的生活折磨得失去了光彩的、哀愁的眼睛。那双眼睛,会因为我丢失了鞋子而更加暗淡。

“我”不敢回家是因为怕妈妈伤心,这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对人物的行为动机作出了揭示,展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心理描写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类型。直接心理描写大多采用第一人称,由 “我” 倾吐自己的思想活动,这样描写最自然合理。如鲁迅在《故乡》 中写 “我” 离开老屋时的内心活动: 先写“我” 对故乡 “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这是因为故乡已经“没有一些活气”,再写“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就真实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后进步知识分子看到故乡衰败、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失望。

间接心理描写是通过其他途径来展示人物心理。在第一人称的文章中,可以采用“观察猜度” 的方法来写 “他” 的心理活动。如《故乡》 中写闰土: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 这里 “我”是通过闰土的神色猜度他“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 的心理活动,显得自然、可信。第三人称的文章中也可以用观察猜度的方法,如:

他看着母亲在一针一针地缝他的这件破衣服,她的神情是那么认真,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他看到母亲眼眶里晶莹的泪光,他知道母亲舍不得儿子离开。母亲的嘴紧闭着,她什么也没说。可他了解母亲的心思,母亲不愿意让他感受离别的痛苦

母亲的心理活动“舍不得儿子离开”、“不愿意让他感受离别的痛苦”都是通过“他”的观察猜度出来的,由于与神态描写结合起来写,因此毫不做作,充分展示了母亲的内心活动。

心理描写还可借助梦境和幻觉来表现,这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也是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的一种特殊手法。梦境描写是心理描写的一种特殊形式。杨朔《荔枝蜜》写“我” 对蜜蜂的感情由讨厌变为喜爱,结尾写道: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这种对蜜蜂的感情,令人觉得自然亲切。

幻觉描写也是心理描写的一种特殊形式。《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借助火柴发出的光,产生了一系列幻觉: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烤鹅” 向小女孩走来这种幻觉,反映了小女孩对食物的渴求以及对温饱生活的无限向往,反衬出了小女孩身体的虚弱和极度悲惨的处境。

心理描写还可以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鲁迅《故乡》 开头写道: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里死气沉沉的景象正是作者悲凉心情的写照。

心理描写常常与动作、语言、神态等结合,如孙犁《荷花淀》 中写水生参军前与妻子商量,正在编织芦苇席子的妻子不觉走了神,手指被苇眉子割破了。这个动作传神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此时内心所受到的震动。过了一会儿,她听说水生带头报了名,轻轻地说了一句: “你总是很积极。” 这句话里饱含着理解、赞赏、嗔怪、酸楚等复杂的情感。再如 《孔乙己》 中写孔乙己教“我” 写茴香豆的 “茴” 字,“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台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惋惜的样子。” 借孔乙己的神态来展示他的心理。

心理描写要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首先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成为多方面展现人物性格并完成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要兴之所至,信笔写去,游离了人物而空发议论、徒作感叹,使心理描写成为累赘。

心理描写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可主观臆造,不可无限制扩大。过于冗长繁琐的心理描写,非但达不到真切感人的目的,反而会令人生厌。只有当它和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写作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例文点评唯一的听众

落 雪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的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直到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像一首首悦耳动听的乐曲。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要开始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将那把锯子带到林子里。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 “我真是一个白痴! 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 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我,她说: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有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就在每天早晨。” 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 毕竟有人夸我,尽管她是一个可怜的聋子。我拉了,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 “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人们表露的那种难以置信的表情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我紧闭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 “求求你,饶了我吧!” 我现在已经不在乎了。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但我不会坐在木椅子上练习,而以前我会的。不知为什么,总使我感到忐忑不安、甚至羞愧难当的是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妇人全力以赴地演奏; 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并且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更要命的是我常常完全忘记了她是个可怜的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 《月光》 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从她的表情中我知道她现在的感觉一定不是在欣赏 “锯床腿” 了。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 “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 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述天方夜谭,“聋子?! 多么荒唐! 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更重要的,她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而你竟说她是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 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我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我看着这位老人安详地靠在木椅上,微笑着,手指悄悄打着节奏。我全力以赴地演奏,也许会给老人带来一丝快乐和幸福。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后来,我已经能足够熟练地操纵小提琴,它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好。在不同的时期,我总会遇到一些大家组织的文艺晚会,我也有了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但是,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 “聋” 的老人,那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点评:

文章通过写 “我” 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 的老人,这位特殊的观众,在我沮丧和灰心时,尽管耳 “聋” 却愿意听我拉琴,给我勇气,使我坚持练琴,终于成材,赞美了这位老教授美好的心灵,老人的鼓励是她用心演奏的真正的音乐,它美妙动听,令人感动。

本文最有特色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活灵活现,它推动了事件的展开和发展,而且“我” 的心理又辅之以贴切的动作描写和他人的评价,既传神,又达意。

一个红军战士



〔苏〕 杨诺夫斯基



他就要死了。他的心里充塞着临终前的绝望。他还是一个十足的青年,不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但这就是死亡,他却突然深深地感觉到了。他就要在一片漆黑之中死去,高高地升入天空,让冷雾浸透全身。他把身子靠在步枪上站着。他的两条腿愈陷愈深。东风把闷热的海水直接溅泼到他身上。

机关枪在射击。探照灯在冲开浓雾。爆发了并且断断续续地传来了他的战友们的乌拉声。他们正在渡海进攻滨海地带,为争夺立陶宛半岛而顽强地作战。他们咬紧牙关,苦战一昼夜后还在继续猛烈冲锋。

他站着,用手紧紧按住伤口。天黑得厉害。他既不叫嚷也不呻吟,而只是站着等死——他不知道人的死亡在传奇里就是这样的。他的眼睛好像是凝视着永恒一样地凝视着黑暗——要做到不哭,得有刚强的心才行。

他的心是刚强的。他的眼睛没湿。信号弹在他面前不断地发出闪光,但是它们没能冲破黑暗。“多么想看到太阳啊!” 他嘟哝着,把手更紧地按住伤口,把身子更使劲地支在步枪上。

他是一个年轻的战士,姑娘们有时还开玩笑地扯他的耳朵,可是他却跟成年的小伙子一样,跟革命军人一样,的的确确是站着死去的,是在彼列科普附近,站在闷热的海——锡瓦什湖中间死去的。

这个故事一定会永远流传下去! 歌声一定会响彻云霄! 他在黑暗和浓雾的包围中站在我们面前。他在一九二○年的英雄的年代里为革命而牺牲。他没有哭泣,虽然他还是一个十足的青年,不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他把身子靠在步枪上站着……这个故事一定会永远流传下去!

隔了十五年,人们发现了他。他是成千上万人中唯一被发现的人。他站在浸透着盐分的锡瓦什沼泽里。他的样子一点儿也没改变,他用一只手紧紧按住心口附近给榴霰弹打伤的地方,用另一只手执着步枪。他依然年纪轻轻——这个遥远而光荣的一九二○年的红军战士!

乐队的喇叭嘟嘟嘟地吹起来了。礼炮轰隆隆地鸣起来了。满是弹痕和炮火的焦痕的军旗招展开来了。灵柩后面跟着儿童和青年,工人和集体农民,红军战士和水兵。这是幸福的战无不胜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给这个红军战士送殡。

这个故事一定会永远流传下去!

点评:

本文通过一个战士牺牲前的心理描写,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革命战争故事,刻画了一个坚强的战士的形象。本文利用一个战士的死亡过程把战争的残酷和革命的神圣巧妙地结合起来。个体的生命虽然消散了,但他的精神却获得了永生,他的躯体成为一个雕塑,这一描写具有象征意义。

文题演练

一、请以“珍惜” 为话题作文。

要求:

1. 自拟题目。

2. 自选文体。

3. 不少于600字。

4. 书写工整。

思路点拨:

“珍惜”,意为珍重爱惜。可以是珍惜具体的物或人,也可以是珍惜某种感情。从内容上,既可以选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也可以选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材料。既可以把父母亲人对自己的爱护描述出来,也可以把老师朋友的关怀展现出来,从而表达自己的珍爱之情。另外,应该在文中不同位置 (标题、开头、结尾),尤其在感情表达的关口,务必要有亮点语言,以显示你的文学功底。若你选择写一篇记叙文,在采用其他描写方法的基础上,可着力采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十分丰富,心理活动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二、以《考验》 为题目作文。

要求:

1. 文体不限。

2. 书写工整。

3. 600字以上。

思路点拨:

从小到大我们经历了一次次的考验,在这些考验中我们成长了起来。写作中可讲述在生活中亲身接受的考验。也可写成小说,巧设情节,塑造人物,在行文中,可采用恰当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从而真实自然地揭示文章的精神内涵 。

佳作展示

好暖啊,那杯浓浓的奶茶



一考生



人生旅途漫漫,我把生活诠释成一次孤独的旅程通向梦想的大道旁驿站不断,我却不愿停步。蓦然回首时,我发现自己并不孤独,因为一直有她像奶茶一般滋润着我,让那幸福的滋味常驻我心间……

也许是在题海里浸泡得太久,有些浮肿,我披星戴月而归,脸上总是挥不去“疲倦” 二字。

打开灯,书桌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把小小的房间点缀着,格外温馨。我并不奇怪,每天的这个时候奶茶都会准时出现在那儿,风雨无阻。此时的我正为另一件事而烦恼。

曾经,我可以挥笔如行云流水。可如今,小小一篇《母爱》却让我的思绪停滞不前,心中莫名地产生了一种可怕的空白。

“是妈妈不够爱我吗?” “不,不是,” “是她为我做得不够多吗?” “不,也不是。” “那为什么我却偏偏表达不出母爱呢?”……

我不住地问自己,把头弄得胀痛无比也没有答案。招手间,我碰到了奶茶,香气四溢的奶茶,一仰脖,奶茶顷刻入肚,一股暖流立即自下而上升起,我浑身一颤,立刻把所有烦恼抛之于九霄云外。母亲知道我需要的一切。

轻轻地,我听见门被开启,一回头,妈妈抱着一床被子走了进来。棉被满是阳光的味道,似乎在这不足十平方米的空间内,又升起了一轮小小的太阳。妈妈见我手握空杯,呆呆地望着她,脸上立刻漾起笑容,那是一种只有在母亲脸上才会荡漾的微笑,美得叫人无法抗拒。

就在她出门的那个瞬间,我突然灵光一闪: 难道这就是母亲的爱?但人们说母爱是伟大的,又怎会如一杯奶茶般平凡?我追出房去,想要寻找答案,然而在看到母亲的一刹那,我止住了脚步,妈妈问: “还要一杯,是吗?” 我笑了,终于明白母爱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它的平凡,于是那轮小小的太阳又升起在我的心田。在我的漫长旅途之上,我开始懂得了珍惜,品味出了平凡的奶茶之中那浓浓的爱。也因此明白,爱妈妈,我可以做到的就是珍惜。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细细一品,那杯浓浓的奶茶真的好暖……

点评:

“爱” 是个美好的字眼,更是 “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皆赞之,向往之。文章构思新颖,选材典型,描写生动形象。平凡之中见母爱,那杯准时出现的浓浓的奶茶,成了母爱的载体。对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妈妈轻轻地开启门,脸上漾起的微笑,让“我” 深切地感受到爱在无言中。文末古诗文的引用,恰到好处,令人回味无穷。

考 验



王春香



静从山里来到一个繁华的城市,想闯荡一番。

她很幸运,当了一名普通科长家的保姆,主人见她聪明、文静也很懂礼貌,非常满意。

静勤快、能干,把家里打点得井井有条。

一天,静在打扫房间时,发现茶几上有一张10元钞票。她拾起钱,觉得很奇怪: 这钱为何在这里?但她又一想,可能是主人不小心掉在这里的。于是,她把这钱又放在了茶几上。

晚上,主人回来后,坐到沙发上,很自然地把茶几上的那10元钱收在衣兜里,然后,朝静淡淡一笑。

几天后,静在买衣服时得到一张10元钱的假币。但不幸的是,她当时没有发现,即使是现在回去讨个公道,人家也不一定认账。

她想方设法,每次都想把这“不速之客” 打发掉。但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几天来,静愁眉不展,一直在苦苦寻觅如何花掉这10元钱的方法。

又一天,静仍在打扫房间。突然,眼前一亮,墙角一张崭新的10元钱闯入眼帘。

静感到很奇怪,主人一向都是很谨慎的,怎么一连两次都掉钱啊!仔细考虑之后,聪明伶俐的静好像意识到了什么: 难道上次主人在考验我?那这次呢?也许这次是真的掉了吧! 经过上次,主人肯定对自己没有丝毫怀疑了吧。

顿时,静满脸通红而又非常麻利地“兑换” 了墙角一张10元钞票。

晚上,主人回来了,照例坐在沙发上,边吐烟雾边看电视。无意间发现了墙角一张10元钞票。看静在厨房做饭,他一个箭步上去,迅速捡起钞票,立刻揣进裤兜,随即坐到原处,没事儿似的仍然喷烟吐雾。

深夜,主人睡了。

静来到客厅,瞅了一下墙角,心中暗自庆幸,感谢主人收了她的“不速之客”。

第二天,主人兴致勃勃地到银行存钱。但验钞后,一张10元钱的假币摆在了眼前……

点评:

本文的切题非常巧妙,从一张10元钞票入手,着力描写主人与保姆面对10元钞票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主人考验别人,自己却没通过考验; 保姆第一次经受住了考验,第二次却前功尽弃。这些描写真实地反映出生活中人们随时都面临考验的状态。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是我们读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情节巧妙,构思新颖别致,心理描写很成功。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