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六)剧评 |
释义 | (六)剧评[知识要点]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是“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写作训练是剧评。这里简单地说一说剧评、影评的问题。 剧评,影评,包括电视评论,与一般的评论,特别是文艺评论,有共同的地方,但是也要掌握它的特性。 首先,要评论戏剧、电影、电视,就要了解戏剧、影视艺术的特点。戏剧、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它综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摄影、雕塑、建筑等艺术,具有影像表意、声画传情的特征。所以,剧评、影评,往往离不开分析场景、镜头画面。 其次,初学剧评、影评,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在整体上把握一出戏、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拟选取其中的一、两个人物,或一个场景、一组镜头,加以评析,这样容易写得集中、深刻。 再次,要注意巧取评论的角度,力求有独特的见解,有新的角度。要以恰当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再列举有代表性的场景或镜头画面,作深入的分析,表达中心观点。 [写作指路] 《谈谈<雷雨>的冲突》 这是写剧评。《雷雨》已改编成电影,看过电影的,也可以写成影评。 根据题目提示,写前要做好“研究性阅读”。《雷雨》由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繁漪与周朴园、周萍、四凤的矛盾纠葛等几组有代表性的情节组合,可以从中确立评论点。比如: 从戏剧冲突对表现人物的作用的角度,可以从几组情节组合中着力评论冲突中的某个人物,可以从某一组情节冲突中评论几个人物; 从戏剧冲突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的角度,评析戏剧冲突揭示了旧中国的社会矛盾; 从戏剧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的角度,评析《雷雨》的戏剧冲突设计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揭示生活是戏剧创作的源泉;等等。 [例文评点] A. 谈周、鲁的感情 看完《雷雨》第二幕,起初有一点让人难下决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的吗? 说它假,似乎有悖情理。你看:周将家具“好好的保存着”,因为这些曾是鲁“顶喜欢的东西”;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因为鲁当年“生了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当他知道鲁为无锡人,便上前打听侍萍的消息。这样一番深挚的感情,细想一下也真有些感人。至于他当年抛弃鲁,也可能是受迫于家庭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啊。 果真如此吗?且看周下面的一番表演吧。确信了眼前的人便是他所说的“贤慧的小姐”,要纪念的人,却是这样一副嘴脸:“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并掏出支票,打算以五千元了事。寥寥几句,一个肮脏的灵魂跃然纸上。嘴上说得冠冕堂皇,当侍萍真正出现时,却不敢相认,真有一点叶公好龙的味道。由此想来,他所谓的纪念鲁,只不过是在平息他当年抛弃鲁的惶惶不安;他对鲁的所谓感情,也有可能是由于眼下的夫人繁漪,一个不听话的女人,在顺从上不及鲁;他对鲁的所谓感情,只不过在满足他内心虚构的“美好情人”的幻想罢了。整个一个自私的自恋狂! 如果说周当年抛弃鲁是被迫,那么如今当家做主的他再次拒鲁于千里,则完全是其自私卑鄙的表现。 是的,周有阶级局限性,所以他不顾父子之情解雇鲁大海;周受旧思想毒害,所以他独断专行,虐待繁漪;但他对鲁侍萍却仍然如此卑劣,不由人不说他的人格有问题,又不能不为鲁而扼腕:如此一个良家女子究竟有何罪过,竟至如此下场! 总起来说,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并非善良的人所期望的那样虽弃而后又悔,而是彻头彻尾的弃之又弃! (詹兆国) [评点]
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策划、组织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在全国上映后引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取得了很高的评价,获得“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几项大奖。 这部影片的成功,首先是策划与编导的功劳。他们通过一个极富匠心的艺术视角——从乔安山这个既普通又不平凡的人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向人们展示了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几十年间所经历的变迁,赋予新时代学雷锋以崭新的意义。 影片的内容无疑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形式上也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演技、字幕、背景音乐、拍摄各方面都精益求精,可谓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首先是成功的人物塑造。著名演员刘佩奇演技精湛,常常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就把乔安山那朴实、耿直,乐于助人,一身正气的可贵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乔妻露脸的地方不多,但演员通过短短几句台词,就把乔妻那善良、纯朴,对丈夫正义行动的理解与支持的形象活灵活现展现在观众眼前。乔安山的儿子是以一个“现代人”形象出现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乔安山深陷苦恼时,他“开导”父亲:“雷锋活着那阵,社会上有车匪路霸吗? 所以,您出门就少做好事,出车也少管闲事。”这“石破天惊”的一番说法,把一个今天对谁而言都很逼近良心的问题摆在眼前:新时代怎样学雷锋? 梁家人那只为钱、不讲理的形象,正是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的绊脚石,当然应受谴责的。而真正的撞车人、对车祸视而不见的桑塔纳司机及其女友等,也是社会中其他几类人的典型代表。影片通过各种人的不同表现,把社会上有关文明、道德的方方面面形象细腻地表现了出来。 二是背景音乐用得恰到好处。音乐不是可有可无的陪衬,而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有力手段。此片用得最多的是一种悠扬却又带有一丝慨叹的风琴声,通过节奏的快慢来表现人物的心情。而当乔安山最痛心或最激动、喜悦时,是一段男中音浑厚、有力的歌声:“你说我跟不上时代……你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当第二辆轿车司机的女友不满其男友见死不救而愤然下车时,街上传出的歌声又是《让世界充满爱》。可见音乐编辑安排的精心。 三是拍摄的独具匠心。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样一幕:乔安山与其子车陷泥地,几次求助碰壁;一度灰心后,正在吃力地卸货时,看到一群学生骑车前来相助。这里本应是平视,但摄影镜头却从芦苇丛中摇向他们。远处一片朝阳,近前一片芦苇,已是一幅极美的风景;再加上远处隐约的红色与清脆的铃声,给这里的风景赋予了灵魂;红帽子的特写,与草原远处飘动的红旗,象征着学雷锋活动红红火火的前景。影片用红色说明了一切。 本片四个故事,通过乔安山在雷锋墓前的自语而有机的结合,而且层层递进,浑然一体。整部影片朴实无华,直白清楚,但又留给观众以极大的思考空间。可以说它既清得像一瓢水,又浓似一壶茶,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夏兆琦) [评点] 本文按照电影艺术的特点,从形式与内容结合的角度,对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了全面评析。评析中,分别从“成功的人物塑造”、“背景音乐用得恰到好处”、“拍摄的独具匠心”三个方面,列举实例进行具体分析,较好地揭示了影片的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特点。全文剖析中肯,层次清楚,是一篇写得较好的影评。 C. 《开国大典》中的一组镜头(节录) 影片《开国大典》中,多次出现了太阳从东方升起和太阳斜射的镜头。 当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在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的时候,当毛泽东同志把第一锹黄沙盖在奠基石上时,画面上出现了一轮红日,发出万道金光,和奠基石周围的苍松翠柏交相辉映,气氛静穆、庄严。目睹此情此景,敬慕和怀念革命先烈之情油然而生,那苍松和金光象征着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时虽没有音乐,却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当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沿着天安门城楼的台阶一步一步向上走时,斜射的日光照着他们。画面上被日光照得发亮的台阶似乎很长,永远没有尽头似的,像是告诉我们革命刚刚取得胜利,以后的道路很长,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下去;金色的阳光又暗示着: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胜利是永远属于我们的。 影片中还两次出现了旭日东升的画面: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发出万道金光,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这些在《开国大典》中巧妙安排的“阳光”的画面,可说是别具匠心。它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产生共鸣,受到教育,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周 渝) [评点] 这是重点评论《开国大典》中有关“阳光”的艺术处理的。作者能采集影片中有关“阳光”的种种画面,内容丰满,并阐明其艺术效果,能帮助读者理解、欣赏这部作品。 D. 评歌词《苦乐年华》 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中的歌词《苦乐年华》,就像一首言简意赅的哲理诗,颇能发人深思。这首歌词连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贴切的比喻,将现实生活复杂多样,丰富多彩的特点高度概括地表现出来了。 作者说“生活是一团麻”,但你不要以为它只有千头万绪的烦恼,它也是“麻绳拧成的花”,因为生活中总有欢乐和成功伴随着你。“生活是一根线”,但你不要以为它就只是平直、单调,它也“有解不完的小疙瘩”,因为生活中总有失意和痛苦困扰着你。生活是复杂的,但同样是美好的。作者紧接着用奇特的构思,颇有新意的用语表现出生活的绚丽多姿。你看,“生活像七彩缎”,但是要用自己的心,用双手去创造,因此它又是一幅“难描的画”。“生活是一片霞”,色彩斑斓,但又交织着悲苦心酸,因此也有“寒风苦雨撒”,说得多么形象、生动! 可以说,这是一首使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健康活泼的好歌词。它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使人百唱不烦,百听不厌。 (刘 靖) [评点]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