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处留田宅,仍才十顷馀。”诗句出处:《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 |
功德冠群英,弥纶有大名。轩皇用风后,傅说是星精。
就第优遗老,来朝诏不名。留侯常辟谷,何苦不长生。
谋猷为相国,翊戴奉宸舆。剑履升前殿,貂蝉托后车。
齐侯疏土宇,汉室赖图书。僻处留田宅,仍才十顷馀。
旧里趋庭日,新年置酒辰。闻诗鸾渚客,献赋凤楼人。
北首辞明主,东堂哭大臣。犹思御朱辂,不惜污车茵。
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谁言断车骑,空忆盛衣冠。
风日咸阳惨,笳箫渭水寒。无人当便阙,应罢太师官。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注释】:
僻:
①地方荒远;偏僻。《楚辞·九章·涉江》:“虽僻远之何伤!”杜甫《徐九少尹见过》:“晚景孤村僻。”②邪恶;不正当。荀悦《申鉴·杂言上》:“是故僻志萌,则僻事作。”(萌:生。)③孤僻;怪僻。《南史·宋南平穆王铄传》:“坐与人言,亦多谬僻。”④指冷僻。《酉阳杂俎前集·怪异》:“况其字僻而言怪。”处:
(一)①停留;休息。韩愈《答李翊书》:“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②居住。屈原《九章·涉江》:“幽独处乎山中。”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安;存。《史记·李斯列传》:“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④交往;相处。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与贵酋相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⑤处置;办理。《孔雀东南飞》:“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⑥处罚。《晋书·食货志》:“人间巧伪渐多,竞湿谷以要(yāo)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要:求取。) (二)chù 处所;地方。《汉书·张骞传》:“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留:
(一)①停留;停止。《史记·魏公子列传》:“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②留下。《史记·高祖本纪》:“吕公因目固留高祖。”③扣留。《史记·李斯列传》:“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玺书:封口处盖有玉玺的诏书。)④保存;存留。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⑤拖延。《战国策·宋卫策》:“臣请受边城,徐其攻而留其日。”⑥古地名。1.春秋郑邑。故地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城。2. 春秋宋邑。故地在今江苏省沛县东南。(二)liù等待;伺候。《庄子·山木》:“执弹而留之。”田:
①种植作物的土地。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耕种田地。《汉书·高帝纪》:“故秦苑囿园池,令民得田之。”③通“畋”。打猎。《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④春季打猎和习兵之礼。《周礼 · 春官 · 甸祝》:“甸祝掌四时之田。”⑤古代主管农事的官员,即田峻。《礼记·月令》:“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⑥大鼓。《诗经 · 周颂·有瞽》:“应田县鼓。”(应:小鼓。)宅:
①住所;住处。《左传·昭公三年》:“景公欲更晏子之宅。”②居住。《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宅是镐(hào)京。”③墓穴;葬地。《礼记·杂记上》:“大夫卜宅与葬日。”仍:
①沿袭;依照。《论语·先进》:“仍旧贯,如之何? 何必改作?”(旧贯:旧例。如之何:怎么样。)《后汉书·后纪序》:“汉仍其谬,知患莫改。”(患:祸患。)②相随;接续。《楚辞·九章·悲回风》:“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③屡;频繁。《后汉书·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④副词。仍然。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宿:隔夜。乍:忽然。)⑤因而;于是。《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南史·宗武帝纪》:“初,帝平齐,仍有定关洛意。”[仍仍]不得志的样子。《淮南子·精神》:“乃始仍仍然知其盆瓴之足羞也。”(乃始:于是。)才:
①副词。表示此前不久。晁错《言守边备塞疏》:“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胡:指匈奴。)②仅仅;只。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③表示在某种条件下结果怎样。《老残游记》第十二回:“问了乡人,才寻着了关帝庙。”顷:
(一)①时间短暂,与“久”相对。《荀子·性恶》:“天下之悖乱而相亡,不待顷矣。”②地积单位。100亩为1顷。1市顷合6.6667公顷。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③副词。不久;刚才;近来。《汉书·杨恽传》:“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 (二)qīng 倾斜;偏斜;倾侧。后作“倾”。《汉书·王褒传》:“不单顷耳而听已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