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
释义

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

苏曼殊


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浑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


苏曼殊于1903年秋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迫辍学,由日本回国后,依然报国无门,生活无着,愤而出家为僧,以或僧或俗身分四处漫游,以教书和卖文糊口。1905年秋首次游览杭州西湖,以和尚身分住在白云庵 (即白云禅院),这首诗即作于该寺。由于作者四处碰壁,生活困顿,致使其思想相当消沉。
此诗总共四句,首句中的“雷峰”,它是既指雷峰山,又指雷峰山上的雷峰塔,同时还隐寓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雷峰塔系吴越王钱俶为王妃黄氏所建,故又名黄氏塔。塔高七级,塔身赭色,飞檐高翘,窗户洞开。每当夕阳西照,塔身反射金光,与山色辉映,别具风韵,故称 “雷峰夕照”。宋代尹廷高有诗描绘曰:“烟光山色淡溟蒙,千尺浮屠兀倚空。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雷峰塔直至1924年方倒塌,1905年苏曼殊所住白云庵即在塔下,尚能饱赏 “雷峰夕照”。全句 “白云深处拥雷峰”,其意境似比高诗 “湖光山色淡溟蒙”更美: 在白云笼罩之下,赭塔因夕阳照耀而金光四射,或隐或现,迷离幽深。第二句 “几树寒梅带雪红”,似为想象之景,此诗作于秋天,当时的西湖不可能有雪境,梅花也不可能开放。大概作者以为这是西湖美景的不足,因而用想象加以补充。这也充分反映了苏曼殊不拘陈规,任性所为的浪漫气质。第四句 “庵前潭影落疏钟”,更描写了西湖十景中的两个景致: “潭影” 即 “三潭印月” 之简称,“疏钟” 即 “南屏晚钟”之简称。三潭印月塔建于西湖小瀛州上,初为宋代苏轼所建,后毁。明天启元年 (1621) 补建石塔。相传此处湖中有三个深潭,故名“三潭印月”。南屏晚钟亭建于唐代,位置在西湖南岸的净慈寺前,寺内原有铜钟,明洪武十一年 (1378) 重铸大钟一口,每当暮色苍茫,寺钟长鸣,山谷回应,为幽静的西湖增添了勃勃生气。苏曼殊的这句诗既将西湖两景浓缩在七字之中,又借以点明了时间——傍晚,可谓高度概括。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苏曼殊精通绘画,因而能以画家的眼光去观察取景,以绘画的手法加以描写,以致诗中有画,甚至诗即为画。其中最突出的有两点。其一是不用典故,不加渲染,纯用白描手法,犹如画家的速写,又像摄影师的照相。其二是尽量突出色彩和声音的对比,如白云与赭塔、白雪与红梅、入定与钟声,从而构成了一个淡雅而不灰暗、幽静而不沉闷的意境。
第三句实为全诗的灵魂,其他三句写景诗不过是这一句的陪衬和烘托。作者极力描绘西湖之美,固有赞美山水之意,但主旨在于宣扬出世之乐,既曲折地批评了苦行僧的生活,又间接地谴责了尘世中的纷争和黑暗。它实际上表现了苏曼殊的特殊性格和生活理想: 既没有足够的勇气在尘世生活的漩涡中拼搏,又没有足够的决心献身于佛教,而是幻想寻找一块世外桃源式的乐土。这一点可以从小说 《天涯红泪记》等作品中找到旁证。因此该诗的主要价值在于,它说明苏曼殊既不是一个始终坚定不移的革命勇士,也不是一个自甘苦修的佛教信徒,却是一个天才的优秀诗人。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