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代东武吟》 |
释义 | 《代东武吟》代东武吟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 仆本寒乡土,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轻东,追虏出寒垣。 密途瓦万里,宁岁犹七奔。 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昔日鞲上鹰,今似槛中猿。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愿随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东武”,泰山下之小山。《东武吟》与《泰山吟》、 《梁甫吟》同类,皆齐地的土风,弦歌讴吟之曲名。本诗写汉代一有功老兵暮年废弃归家的困苦境遇、怨恨和希望。假托汉代老兵的自白,讽谏当时的君主。 开头两句是老兵自述前请在座者安静下来的开场白。 “仆本”两句,交代了老兵是穷乡僻壤的贫寒之士,一从军就蒙受汉主隆恩的身世。 “始随”四句,追述其非同寻常的战绩。应召从军,先是跟从屡建奇功的将军张骞来到黄河源头,后又随着赫赫有名的轻车将军李蔡把匈奴赶出边塞。写出在名将手下的老兵为国立下的汗马功劳。 “密途”四句交代了老兵艰苦的历程。多年来,最短的路程也跋涉万里之遥;最太平的年岁也奔命多次。连年的征战使将士们的肌力在鞍马上、铠甲下消耗殆尽,心思也历尽无数寒暑。诗人欲扬先抑,只写最短行程及太平年景的奔命,使人进而体味其他行程及战争年月更加艰险的历程。诗人抓住与征战将士时刻陪伴的鞍马、铠甲加以描绘,使人如见疆场,如临其境。 “尽”、 “历”二字,把将士们将一生都献给保卫疆土的壮丽事业的艰辛和赤诚写活写透, 使全篇达到一个高峰。 写到“将军”四句,笔锋陡然一转,展示出意想不到的变化:待到将军去世,其兵士也死去大半时,情况就全然不同。幸存的老兵独有的功绩,还有谁再提及呢?便无法摆脱被抛弃的命运。 “少壮”四句以深厚的同情描述了老兵悲惨的晚境。年青力壮时从军而去,穷途年老时返回故里,只能腰挎镰刀收割谷草,手拄拐杖放养鸡猪。一个“倚”字,道出老兵年老力衰、仗杖而行仍从事繁重劳动的艰难。“昔如”四句说出老兵淤积在心中的满腔怨恨。 “鞲”是皮革制成的臂衣,打猎时套在手臂上以停立猎鹰。 “鞲上鹰”比拟老兵昔日的英勇矫健。 “槛中猿”比拟老兵今日的困苦无援。内心空有无限怨恨。却无处诉说。最后四句道出老兵的一线希望。 “弃席”一句用了晋文公的故事。晋公子重耳流浪多年返回晋国为君,走到黄河边下令:“笾豆、席蓐扔掉,手脚生膙、面目黑黄的退后。”咎犯谏道: “笾豆能充饥,席蓐能睡卧,君主却扔了。手脚生膙、面目黑黄的有功之臣,君主让他靠后。我也在靠后之列,心中很难过。”重耳收回命令(《韩非子·外储说》)。 “疲马”一句用了魏国田了方的故事。田子方在道旁看到一匹面带忧伤的马。问牵马人,才知这原是官府之马,如今不能出力,不想再要了。田子方说: “马年少力壮时为主人出尽力气,老了却把它抛弃,仁德之士绝不如此。” 便把马买走(《韩诗外传》)。被扔的席仍怀念着主人憩息过的帐子,被遗弃的老马仍留恋着主人坐过的车子;何况是人!但愿君主象晋公那么赐恩,无愧于田子方的那番话,不亏待有功之人。 老兵落到这种地步是因为他是寒乡士,而且所追随的将军已经下世。这种现象就暴露了社会现实的极不合理和统治者的薄情寡恩。诗人以对照的手法着意写老兵少壮时献身于边塞的功绩与艰辛,就越发显示出衰老被弃后的穷困悲惨,越发显示出他对国家所尽的心力与他受到的冷遇极不相称。 “昔日耩上鹰”, “今似槛中猿”的贴切比喻与对比,使老兵当年的英勇矫健与今日的穷苦潦倒形成鲜明对照,更增强了对统治者的愤懑。诗人通过描述老兵的出身、经历和晚年的遭遇,概括了老兵令人同情的一生,画出一幅意义深刻、形象完整的人生图画,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表现了高超完美的艺术构思。以自述口吻贯彻始终,既有张骞寻河源、李蔡击匈奴的历史事例,又有晋公弃席、田子买马的生动故事,突出了贫贱者穷途末路之悲,表现出独特的雄健浑厚的气势。令人神魂惊动,又令人悲凉愤慨,余蕴无穷。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