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从军行
释义

从军行

[唐]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鸣马嘶乱,争渡金河水。日暮沙漠垂,战声烟尘里。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从军行》属《相和歌辞·平调曲》。
这是一首体现“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廷”精神的诗篇。王维虽然晚年信佛,归隐辋川,但他早年却热衷于政治,有着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充满着豪迈的感情。在他的诗歌中流露出爱国主义思想。这首《从军行》就是表现着他这种思想的优秀篇章之一。
《从军行》描写的是一天行军作战的情况,重点在战斗,而战斗来自行军,所以先写行军。这次行军很明显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就是为了参加这次战斗,擒拿敌酋。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这是在凌晨时分,军号连声在催动要出发参战的士兵起床的情形。“喧喧”两个字生动而形、声兼备地写出士兵们起床、盥洗、交谈的纷杂场面。因为要出发去行军打仗,满心兴奋, 自然话就多起来。随着起床、穿衣、梳洗、整理行装,检查兵器等动作,一方面预料敌情,一方面互相鼓舞勉励,自然就出现了一个热烈而紧张的场面。这里面的动作声和谈话声合在一起而形成了“喧喧”的热烈场面。
“笳鸣马嘶乱,争渡金河水。”写接近战斗的情景。当敌人在金河那边的胡笳声已经在耳,战士和战马都紧张起来。特别是久经战场的一匹匹战马怀着临敌的激动和喜悦,个个都仰天嘶鸣起来。 “笳鸣”是敌方, “马嘶”是自方;“乱”主要是马嘶的此起彼伏,当然也包含着马嘶声与笳鸣声的混杂。这个“乱”字表现的是马嘶声的此起彼伏,错落交互,纷纷而起。它表现着战马的兴奋与激动,暗含褒义,绝不可把它看成贬义。怎见得?从“争渡金河水”中可以体察到。金河:又名金川,现名大黑河。流经内蒙古中部,在托克托县境入黄河。只有渡过金河,才能接触敌人,开始战斗。战马嘶鸣,人人振奋,争渡金河,这杀敌报国的场面不正是与“马嘶乱”相配合而进行的吗?这里虽没写人,但战士们的“争渡”可以想见他们怀着同仇敌忾,决心报效的情绪与行动。
“日暮沙漠垂,战声烟尘里。”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太阳落入沙漠边际。同时“沙漠垂”也告诉人们战斗是在一片沙漠上进行的。 “战声烟尘里”五个字看来平淡,却是对激烈的战斗场面作了高度集中的描写。战声在什么地方传来?在“烟尘里”! 为什么见不到人?烟尘弥漫把千军万马都淹没在里边了。如果不是战斗激烈,能够尘土飞扬漫天遮地,把千军万马都淹没在里面吗?眼前是一片烟尘,而耳畔却是阵阵的厮杀声,人马尽都在烟尘里活动,难道这战争不是激烈的吗?所以“战声烟尘里”实在是对激烈战斗场面的高度集中的艺术化描写,切不可等闲视之。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而这五个字更是全诗的精华。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写战斗结果以唐王朝军队的大获全胜,敌方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敌方有名的首领——各位“王”的脖颈上都系上了绳子,当了俘虏。唐朝的人马浩浩荡荡地牵着俘虏凯旋而归——向天子汇报战争的胜利。
这首诗反映了王维前期的政治热情,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真实流露。再加上诗歌鲜明的节奏,铿锵的语言,高度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因而使人读后精神振奋,激情倍增,报国之志油然而生。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