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从军行
释义

从军行

[唐]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名。《乐府题解》云:“《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这首《从军行》非“苦辛之辞”,寄慷慨之意,抒发了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表达了捐躯报国的战斗激情。
诗的开头两句,就表现了一种报效国家的非凡气慨。 《战国策·燕策二》说:苏代游说齐王前先见淳于髡,说到曾有马经伯乐一顾而增价十倍。后人借““顾”代指君恩谢眺有诗云: “生平一顾重,宿昔千金轻。”(《和王主簿怨情》)说平生把受君一顾看得很重,素来把千金看得很轻。此诗首句即取此意。“一顾”之恩,激起了昂扬豪情,“意气溢三军”。意气即气概。“三军”,这里泛指军队。一个“溢”字,表现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
中间四句,描绘了战地生活的画面,塑造了英武的战士形象。“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戈”是一种古代兵器,因是横刃,下装有长柄,故日光照射其映在地上的影子当是分开的。 “剑文”,指刻在剑上的星状花纹。这两句字面上是写物,实际是写人。白天,原野上太阳照耀着横戈的战士, 日光分开了戈影;夜晚,天上的星星辉映着持剑的勇士,星光与剑文聚合。这两句诗描绘的多么象两幅静态的剪影,使英武的守边战士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则描绘了动态的战士的形象。 “弓弦抱汉月”,即弓弦拉开有如汉月。明月是美好的,本为胡汉所共有,这里称“汉月”,表现了一种民族感情。“胡尘”,即胡地之尘。边塞在胡地,马足“践”起的当然是“胡尘”。一个“抱”字,一个“践”字,生动地勾画出守边战士的动态的形象:练武时,弓弦正在拉开象美丽的满月;巡边时,马蹄声碎践起了轻轻的烟尘。上述四句诗勾画出了四幅战地生活画面,表现了守边战士的四种不同形象,但都一样的威武,一样的豪壮。这里描绘的边塞生活看似从容,却没离弓、剑、戈、马,实际是严阵以待,字里行间充满了自信、豪迈之情。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这里引用飞将军李广的故事,表现守边将士不惜流血牺牲保家卫国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将军兵出雁门击匈奴,兵败被俘。时广有病,单于命胡兵在二马之间系一绳网载广而行,中途李广飞身跃上胡儿马, “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诗中意思是李将军能“生入塞”为国建功立业,守边战士“不求生入塞”,只愿意以一死来报效朝廷,报效国家,表现了要杀敌立功、捐躯报国的豪迈悲壮气慨和荣誉感。
全诗体现了一种雄浑之气,阳刚之美。初唐“四杰”提倡壮美诗风。王勃首先要求诗要具有“雄笔壮词”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这壮美诗风的具体要求是杨炯提出的“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 (《王勃集序》),即一种富有感兴的深度和抒情的力度的壮丽之美。骆宾王两度从军塞上,特别具有丈夫气,他的边塞诗意境雄奇,风骨凛然,抒发了慷慨激昂,乐观豪迈之情,是壮美诗风的生动体现。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