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五百欢喜丸喻 |
释义 | 五百欢喜丸喻如果说“听其言而观其行”是一句古老格言的话,那么个中道理经过千百年来的口头传播和社会实践是早已深入人心的了。然而,由于言与行两者之间有差距,竟使得各种各样投机取巧、专事钻营的苟且之徒乘虚而入盅惑视听,坑蒙拐骗以诈谋私。 这篇《五百欢喜丸喻》中的“远人”就是上述一类人物。从他的背景看,原本是一个极不中用的“熊主”,如果联系他日后欺世盗名的劣迹看,甚至可以说即便他一开始就被自己那位“母夜叉”一毒致死,倒也不为大过。当然,读罢全文之后,最让人纳闷的还是 “国王”那班人的易于欺骗。试想,一个人就算是 “武功卓绝”“英名盖世”,也是绝难将五百个对手一齐杀死的。可是在那位“远人”大言不惭的“吹嘘”之下,“国王”竟然“厚加爵赏”、坚信不移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位 “舌辩之士” 的 “运气”异常之好。先有那位 “贤内助” 的 “歪打正着”,后有 “刀落虎口” 的 “机缘巧合”。而经过了这两次的重大考验,一个 “窃国大盗” 的外在条件也就基本具备了。 通过上面的简单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一条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训: 所谓 “观其行”者,必须是亲眼所见,万万不可道听途说,误信传言而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再者说,对于一个人的考验也必须是长期的和多方面的。绝不可以一好百好,以偏盖全。总而言之,如有自诩具 “屠龙之技” 的人,是万万不可信任的。古人讲: 凡举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可见斯言不谬,堪称千古明训。 作为佛道寓言故事的《百喻经》,为什么要用洋洋千言去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呢? 因为佛教 “五戒。”是坚决反对 “妄语”之行的。“妄语戒”,是皈依佛祖者必须时刻牢记的基本法则,而所谓 “妄语”者,即 “远人”之流虚妄不实之语也。佛教理论认为: 如果自身并未精神错乱,纯粹出于欺诳他人的目的而背离事实的胡说八道,那就是一种触犯“妄语戒”的罪过了。而在诸般“妄语”之行中,又以 “有欺诳心”为 “不可悔”之重罪。由此,“讲实话”这三个字不仅是立身处世的本分,更是诚心信佛者的基本教条之一。 古往今来,诚实笃信之人多矣,但以欺诳之心随意 “妄语”者也不乏其人。对于这种现实情况佛道又做何解呢? 《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地品》在论述 “十不善业果报” 时指出: “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 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其言颇不谬也!欺人者必自欺,诳人者必自诳。这正是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自然逻辑。或曰: 某人一贯奸诈,至今尚未果报。答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恶随身,公理自在。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