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五代)冯延巳《芳草渡·梧桐落》
释义

(五代)冯延巳《芳草渡·梧桐落》

(五代)冯延巳

芳草渡·梧桐落

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萧条风物正堪愁。人去后,多少恨,在心头。鸿雁远,羌笛怨,渺渺澄江一片。山如黛,月如钩。笙歌散,魂梦断,倚高楼。

这首词抒写了词人在风物萧条的深秋季节一种寥落的情怀。上阕以桐叶落—蓼花飞—烟波冷—雨脚收四组意象句,勾勒出深秋时节的萧条景象。这四组意象的排列,词人颇具匠心。第一、二句由近及远,第三、四句自下而上,词人近观在梧桐叶落之际,远见蓼花飘飞。环顾周围但见烟波渺渺,雨脚初停,阵阵寒意袭人肌肤,使人心头倍感凄冷。这里虽未明见抒情主体的立足点与观察角,但其透视自然景物的着眼点与主观情绪的冷色调已隐现于字里行间。“萧条风物正堪愁”是直吐胸臆之词,“萧条风物”是对前四组意象一个极为准确的概括,而“正堪愁”是客观外界景物所引起的主观情绪的质朴的表达。“人去后,多少恨,在心头”似嫌浅露,然从词意发展来看,确如陈秋帆所说:“与李煜‘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同一凄婉。”(《阳春集笺》)

下阕却写得颇具过阕,“鸿雁远,羌笛怨,渺渺澄江一片。”就是挽回上阕颓势的劲拔之辞。这里词人又捕捉了三组极有意境的意象,而且比前四组意象更具诗意美。此三组意象的安排乃自上而下,对下面几组意象而言是由远及近:词人举首目送南飞的大雁,耳闻哀愁的羌笛声悠悠传来,又远远望见明净的江波映照着皓月清辉,声、光、色、相,在词人的笔下得到全景式的再现。“山如黛,月如钩”更将夜间景色作了油画般的展现:远山在夜幕下变成朦胧的青黛色,在皎洁的镰刀般的新月的映照下益发显得神奇静谧,最后三句方才点明抒情主人公所在的环境和此时的情境:原来词人是在笙歌乐舞罢散之后独自倚着高楼凭栏远眺上述的种种景物,产生了上述的种种感怀。这种倒装式结构在同时代词人的作品中比较少见,它的艺术魅力在于: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使读者产生卒读其章的悬念。桐—蓼—烟—雨;雁—笛—山—月……词人究竟是在何时何处的何种心境中发出这般缠绵悱恻的情思?欣赏者不由自主地要进行这种由景及情的意念追踪:当卒章“真相大白”之后,又不由得返顾前义进行由情及景的思索回味:原来词人是在“魂梦断”“倚高楼”的情境中观照着外界一切,因而不能不笼上如此浓重强烈的感情色彩。四印斋刻《阳春集序》中说:“周师南侵,国势岌岌,中主既昧本图,汶暗不自强,强邻又鹰瞵而鹗睨之……翁负其才略,不能有所匡救,危苦烦乱之中,郁不自达者,一于词发之。其忧生念乱,意内而言外。”冯延巳的这首《芳草渡》孤凄苍凉,似有一种“言内而意外”的别的寄托,至少可以说是表现了他那个岌岌可危的时代的总体情绪和潜在意识。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