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二、否定式补正
释义

二、否定式补正

先提出一种常规说法,加以否定,然后追补一种更为深刻确切的说法。与直接补正相异的是,它的原话并非失误,只不过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把它当作失误,先采取否定的形式,再去补正它。句中的“否定词”只是一个引导的信号,引出补正的话语,来强化思想感情。
18.随着话音,宾宾听到套间里传来脚步声——不,是一种奇怪的吱吱轧轧的声响。他站起身,陈伯伯走进来了——不,是坐着进来了!他双手吃力地摇着一辆残疾人用的轮椅车。叶宾宾愣住了,他甚至忘了去握住陈伯伯伸出来的那只颤颤抖抖的手。(杨东明《走出旧货店的模特儿)
评析 例中,作者采用了双重补正的修辞方式,描写了陈伯伯乘坐轮椅车的声音和动作,并通过它表达了 “宾宾”感到意外和惊愕的神态。补正手法,使得文章的表达准确而周密,生动而曲折,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重要的作用。
19. 爸爸的微笑停止了,换上了严肃的神色。他想了一会,就告诉儿子和小女儿,这白杨树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他,它很快就在那儿生根,长出结实的枝干……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么?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袁鹰 《白杨》)
评析 作者运用设问的形式进行补正,加重了语气,更加引人注意。“爸爸”托物言志的用心,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20. 从此我们又恢复了对葛梅的态度,不,比以前亲密了一些。(王治花《葛梅》)
评析 原本相处得很好的朋友,由于发生误会而暂时疏远了,一旦误会消除,关系当比以前显得更加亲密。仅仅说“又恢复了对葛梅的态度”,显然不够确切,于是用否定式补正把语意表达得更为精细。
21. 她照例来得很早,窗外的车铃声使她烦乱。不,最近,她总是烦乱,好像预示着什么事情将要发生。(王小妮《有人找你,一个穿黄夹克的青年》)
评析 补正修辞道出了 “她”心绪不宁的主要原因,并有意引导人们去注意观察 “她” 内心深处的隐密世界。
22.床——不,西藏人是不睡床的,只是就地铺了几层垫子,上边盖着一条拉萨花毯。这个软绵绵的舒适的铺位,设在靠窗子的地方。冬天,不消起床,只伸手拉开绒窗帘,早晨的太阳便可以晒到身上来。(徐怀中 《我们播种爱情》)
评析 内地人对西藏风情了解不多,述说藏胞的日用家具,往往按自己的习惯去称说。作者有意设置的补正,突出了藏族人民席地而卧的习俗。为人物形象的刻画作了相适应的环境描写。
23. 殖民政策是一定保护、养育流氓的。从帝国主义的眼睛看来,惟有他们是最紧要的奴才,有用的鹰犬,能尽殖民地人民非尽不可的任务,所以,这流氓,是殖民地上的洋大人的宠儿,——不,宠犬,其地位虽在主人之下,但总在别的被统治者之上的。(鲁迅《“民族主义文学” 的任务和运命》)
评析 这是鲁迅揭露和斥责民族主义文学家的一段话。“宠儿”,语意侧重在“洋大人”对奴才的 “珍爱” 上,“宠犬”则是强调“奴才”的“走狗”本质。否定词“不”在这里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补正修辞增强了说理的深刻性。
24. 莫非古代也有这种拥挤的、没有座位和灯光的旅行车辆吗?但他给一个女同志让了“座位”。不,没有座,只有位。(王蒙《春之声》)
评析闷罐子车不像旅行列车有舒适的座位,“他”给一个女同志让了 “座位”,是一种习惯说法。加以补正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和突出旅途的艰辛和劳顿。“只有位”而“没有座”的补正语句,妙趣横生,情味十足。
25. 节目主持人:(向观众)刚才,×××为我们下了一场小雨,哦,不,为我们演唱了一首《小雨》。

(中央电视台1987年3月28日晚《电视猜谜竞赛决赛》实况转播)


评析 “刚才,×××为我们下了一场小雨”是节目主持人的有意失误,就像相声艺术中的抖包袱一样,用幽默的语气引发和调动观众的观赏情趣。
26. 老师正在讲课,
不!正在把希望的种子播,
播哟,播哟,
把知识播进我们的心窝。

(董佳佳《播种·明星》)


评析 “老师正在讲课”是一般意义的最普通叙述。否定或补正语,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一个形象的比喻,使人们对教师的神圣职责,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27. 白求恩同志,我也要批评你两句。你不很注意——不,是很不注意——自己的健康。(电影 《白求恩》)
评析 补正语只是把“不很注意”这句话的词序略加调整,表达效果顿时大不相同: 表面看来是表现说话人对白求恩健康的关心,实际上却巧妙而深刻地反衬出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忘我的献身精神。
28. 柳泉只好把自己的哽噎咽回那无所不容的心。那心简直像海。不,就连海也是有界的,也有盛不下的时候。(张洁 《方舟》)
评析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心灵。”张洁这段话,也许是受了雨果的启发吧。所以例中的补正,不仅表现了语言的变化美,而且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人物心灵深处无法承受的苦涩之情。
29.“嗨,你不能走。你是真正的男子汉嘛,男子汉大丈夫! ……”我无言以对……只好自嘲地说: “我是男子汉小丈夫——不,男子汉不丈夫!”(齐明昌《夜的诱惑》)
评析 “男子汉小丈夫”与 “男子汉大丈夫”相比,已经含有自嘲的意味。但仍不足表达人物因在困难面前没能挺身而出有损男性气概所引起的自愧和内疾,于是,索性补正为“男子汉不丈夫”。唯此才能更加符合人物当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
30. 蒲公英开一朵金黄色的花,其实不是一朵,而是很多朵,很多朵花形成一个花序,每一朵下面隐藏一个果;很小的果; 就像向日葵也是一个花序,一朵朵花结的一个个果,就是一颗颗小葵花籽儿。(徐迟《生命之树常绿》)
评析 此段文字的首句并没有错。表面看来蒲公英开的是一朵金黄色的花,但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蒲公英同向日葵一样,是一个花序包容着许多花,许多果实。补正修辞使语言更加准确细密,更加合乎科学性。此类补正说明文中常见。
31.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有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地,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茅盾《白杨礼赞》)
评析 “一排”是群体形象,三五株,一株是个体形象。作者补正的目的在于说明白杨树的美和象征意义并非是群体表达出来的。吸引读者注意白杨树“傲然耸立”的个性特征,并由此而思索它的深邃含义。
32.有一度,发现自己的一些好书,甚至是绝版的好书,被朋友们久借不还,甚至于久催不理,我愤怒地考虑写一篇文章,声讨这批“雅贼”,不,“雅盗”,因为他们的罪行是公开的。不久,我就打消这个念头了,因为发现自己也未能尽免“雅盗”的作风。(余光中《鬼雨》)
评析 “贼”与 “盗”是同义词,细微的差别在于,前者是秘密窃取,后者是公开掠夺,将“久借书不还者”戏称为“雅盗”与其说是为了文意的准确,不如说是故意造成谐趣,以增加语言的幽默情调。
33. 虽然雪花不断地在我的眼前飘着,琴声和歌声却把我的心情带到了春天。是的,春天就要来了,不,在朝鲜,永远是春天。(林亢《废墟上的琴声》)
评析 这是以春天来反映朝鲜人民的精神面貌的。作者否定之后加以补正,是因为意犹未尽激情难止。“在朝鲜,永远是春天”一语,既是朝鲜现实的写照,又是对朝鲜美好未来的展望。抒发了作者对朝鲜人民的深情。
34. 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 动作有节奏,有感情。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全部到会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吴伯箫《歌声》)
评析连用两次补正,由“上百人”层递到“上千人”以至于“上万人”,极言受歌声的感染和指挥节奏驱动的人数之多,有夸张的意味和烘托气氛的作用。写出了延安歌声的激动人心与雄浑壮阔的气势。
35.可是,她是怎样一个演员哪了!不,她不是演员,是英雄,而且,她不是戏剧中扮演的英雄,是生活中真正的英雄。(峻青《海燕》)
评析此例是补正和排除两种修辞手法的兼用,表面上排除和否定了她是演员的说法,实际上却强调她不是普通演员,而是一位集英雄与演员于一身的人。
36.假如战争不发生,交涉公署不撤退,他的官还可以做下去——做上去。(钱钟书《围城》)
评析作者否定了“他的官还可以做下去一的说法,换上了“做上去”的语句,只一字之差,十分幽默地讽刺了“他”意欲加官进爵的心态。
37.他擦了擦眼镜的镜片,再仔细端详报上的照片,是他,阿义!就是这位连结了自己大半生的阿义呵!他与自己分手时,不是说来曾耿已发现了他的踪迹,怕累及自已,而暂时中断来往吗?怎么又跳海内渡了?难道又是这位老朋友弄的什么鬼?他的脑海乱成了一团麻,不,他的一生简直就是一团理不清的麻!(李栋、王云高《彩云归》)
评析 “他的脑海乱成了一团麻”的说法没错。但作者否定之后补正说“他的一生简直就是一团理不清的麻”,这不但把心理描写的空间扩大了,而且把心理描写的时同拉长了,为充分展示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写下了寓意含蓄的一笔。
38.袁友清说:“大家说你这艺术家的习气是在法国拉丁区坐咖啡馆学来的,说法国人根本没有时间观念,所以‘时间即金钱’那句话还得向英文去借。.我的见解不同,我想你生来迟到的脾气,不,没生出来就有这脾气,你一定十月满足了,还赖在娘胎里不肯出世的。”(钱钟书《人·兽·鬼》)
评析生来迟到的脾气是一种常规说法,否定之后,补正为“没生出来就有这脾气”,并进一步指出是“赖在娘胎里不肯出世”,显得别致而新颖,富有幽默、诙谐的情趣。
39.“她叫沈萍,我们是在船上认识的。”顿了顿,他忽然苦笑起来,“其实,算什么‘认识’呢?不过是——我记住了她……”(陈建功《飘逝的花头巾》)
评析 作者否定了。在船上认识的”说法,换了—个“我记住了她”的解释,抒发了“我”一面相思的苦情。虽然运用了否定词,却不是对原话的否定,只是一种修订,修订之中透露出几许难言之意。
40.一位搞美术的朋友来到这里。环顾左右,好奇的目光四面碰壁了,她说:“等着,我要为你开一扇窗。”于是,几天之后,我的墙上出现了一幅油画——不,是一扇美妙的小窗。窗孔里,是金黄的田野。蔚蓝的河流,阳光在缤纷的树林里流动……(赵丽宏《小黑屋琐记》)
评析 “我的墙上出现了一幅油画”并没有错,可是它太“实”了,缺乏艺术情趣,因此作者否定之后,用另一种语言形式道出,写出了“油画”的美感,传达出语言的丰富的表现力。
41.朦胧中,我恍恍惚惚走进了剧本,走进了学校。呵,不!是角色们走出了剧本,来到我的身边。(罗达成《春夜来客》)
评析 否定词“不”前后的语句,尽管结构不同,可是所蕴含的意义却是一样的,这是作者巧妙地运用补正修辞手法来表达“角色与观众”、“艺术与生活”互相渗透和交融的艺术效果。
42. 我最终闭了上了眼睛,既看不见光荣,也看不见羞辱,我什么都看不见。我成了色盲。不,简直是 “睁眼瞎”!(黄济人《我不敢画出自己的眼睛》)
评析 “色盲”是由于视网膜的锥状细胞内缺少某些成分而引起的不能辨解色别的眼疾。而文章的 “我”显然不是这样的人。用补正加以修正,更准确地状写出“我”愤懑而无可奈何的心态,表达出一种自谴自责的思想感情。
43. 香港人口稀少么? 不!区区弹丸之地,竟有500余万; 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每平方公里达到17万之多。(刘成章《香港感觉》)
评析 单从数字上看,香港人口不多,如果以人口密度计算,香港人口又多得惊人。补正修辞辩证地说明了香港人口多与少的关系,突出了香港人口密集的特点。
44. 有一个早晨,我终于得到一个机会,向她抑扬顿挫地朗诵了第一次见面时我为她写的诗章:
你翩翩的风度如那天边的惊鸟,
你灵巧的身肢如那海底的游龙。
美丽纯真,像怒放的茉莉,
生机勃勃,像高山的青松。
不,你是一朵轻云飘然出岫,
你是一株翠柳荡拂春风。

(丁小莉《静静的月影湖》)


评析 要抒发纯真的挚爱之情,即使用许多比喻也是难以尽意的。作品中的“我”用了一连串的比喻犹感不足,又用补正加强语势,把对“她”的倾慕和赞美之情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45. 现在,一切都过去了,小院冷落下来了,不,简直是荒凉了。黄昏时分的人来客往,堂屋里的热气酒香,画室里的灯光小语,一切往事都随着爸爸去了。(吴泽蕴《落湖》)
评析 物是人非的小院,一切都成了过去,没有了人来客往,没有了灯光笑语,自然显得冷落异常。但作者似嫌不足,又进行补正,“简直是荒凉了”一语,把作者追念亲人的哀婉凄楚的情思表达得更加深刻、更加感人了。
46. —— “你知道我是谁哩?”——“仙人掌,不,仙人树呗,要不你咋会说话呢!”——“唉,年轻人,说句悄悄话给你,我,是萧红的朋友。” (张抗抗《在北方,有一棵仙人树》)
评析 这段话是用象征的手法来描写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仙人掌”的语意侧重于植物学,“仙人树”则寓含着人物的形象意义,表达了作者对萧红的崇敬和赞美。
47.但《百合花》的作者处理得很好。全篇共六千余字,开头二千字集中写通讯员,然后引出第二个人物 (新媳妇),用了五六百字集中写她,接着就把这两个人物交错在一处写,而最后,又集中写新媳妇,可是同时仍然在烘托通讯员,因为读者此时抑不住的感动的情绪,一半是为了新媳妇,一半也为了通讯员; ——不,主要是为了通讯员,也可以这样说。(茅盾《谈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
评析 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塑造了两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讯员和新媳妇。但最成功的还是通讯员,因为描写新媳妇的目的仍然是在烘托通讯员。茅盾运用补正手法对此加以说明,意在揭示其中的内在关系,为读者指出了赏析作品的线索。
48. 假若你看到我们的战士,用自己的双手,不,用自己的意志创造的“地下长城”,你才更惊讶呢。(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评析 “地下长城”指的是抗击敌军的坑道,当然是战士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然而在作者看来,如若没有钢铁般的意志,仅凭双手是完不成那种举世罕见的军事工程的。因此,必须对 “双手”加以补正,才能使人们真正了解我们的战士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以达到突出文章主题的目的。
49. 夜幕降临,天安门前——不,整个北京,无数的高大建筑物都突然变成一座座晶莹的水晶宫殿,高高闪耀的灯光,好像夏夜美丽的星星,正在天宇上俯瞰着这欢乐的大地。(杨沫《北京的灯光》)
评析 这是从空间上进行补正,“天安门前”所占有的空间远不如整个北京城大,因此要描写夜幕下的北京城的美景,仅局限于“天安门前”是不够的,应当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些。补正修辞手法,不仅展示出描述对象的雄伟、壮阔,而且增加了行文的曲折和生动性。
50. 他的母亲好像没有听到这一切似的,一动不动。不,在动,微微地动,那种动会使人想到一个垂死的挣扎。她在哆嗦,从心灵到每一个细胞都在颤抖。(晓剑 《逃犯》)
评析 母亲听到儿子犯法,如五雷轰顶,惊呆了,自然是“一动不动”,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否定词“不”后面的补正语:“在动,微微地动”是写母亲心灵的颤抖,揭示了母亲内心深处的悲哀。使人物形象的心理描写,更加细腻生动。
51.水宇天在来人走后,把门一插,立即躺到了床上,他长舒了口气,因为今晚的见面会终于结束了。不,永远地结束了,因为明天…… (严亭亭《送行》)
评析 “今晚的见面会终于结束了”是水宇天对频繁给他介绍对象的人所产生的厌烦情绪的流露,而“永远地结束了”这句补正语,又道出了水宇天难以诉说的感慨和无法形容的遗憾。
52.颜色更可爱呢,它最先是淡红的,像娇嫩的婴儿的面颊,然后变成了深红,像处女的害羞,最后黑红了——不,我们说它是黑的,然而它并不是黑,也不是黑红。原来是红的太红了,所以像是黑。(鲁彦《杨梅》)
评析 “最后黑红了……”是描写句,否定词“不”后的补正语是叙述句。作者把叙述句和描写句结合在一起来状写杨梅的颜色,显得更加形象和具体,语言也呈现出跌宕多姿、绵密、准确的风彩。
53. 站在高山上向西看,
一条白带绕丛山,
不是带——
原是新开公路上山来。

站在高山往西瞧,
朵朵白云天上飘,
不是云——
原是钻井工房搭山顶。

站在高山往下望,
井场流水翻黑浪,
不是水——
原是原油出闸展翅飞。

(柴达木盆地《站在高山上》)


评析 这首民歌先设喻后补正,补正在句子中起到了注释和说明的作用。如果不作补正,读者就无法知道“白带”是公路;“白云”是工房;“黑浪”是原油,因而也就体味不出诗歌中蕴含的情趣。
54.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梨呵!它不是梨,简直是糖葫芦; 不,糖葫芦又怎么能比得上它呢!(峻青《海燕》)
评析 这里运用了连续否定和连续补正的形式赞美了梨的甜美,把补正和比喻结为一体,加强了语势,增加了美感。
55. 打从我搬到这个院子以来,有多少日子过去了?总有十年了吧?不,比十年还要多。(张洁《柳梢》)
评析 在追叙往事时,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日期,用“总有十年了吧?”这样的估摸推算口气表达本无不可。作者紧接着用否定式补正加以补充说明,显然是出于表达的需要,把思绪表达得更精确。
56.珍珍呢?珍珍是一只小熊猫。不,其实不是“小熊猫”,应该说,他是一只小的“大熊猫”……。(贺宜《哼哼和珍珍》)
评析 “大熊猫”属猫科,“小熊猫”属浣熊科,所以,此例说“珍珍是一只小熊猫”,从科学的严密性上来讲是错误的。但从年龄上来讲,“珍珍”确实比“哼哼”小,补正之后,概念更为准确、细密,且增添了可读性和趣味性。
57.在战场,我还是第一次看见笑容,这笑容一直留存在我的眼前,我的心里,直到战争结束。不,直到今天。(袁厚春《战场风物三题》)
评析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在战场上能看到笑容,印象自然十分深刻,说这种笑容留存到战争结束,不足以表达深刻的程度,换上“直到今天”的话,表达了对战士无畏的英雄气概的赞扬,并流露出作者感慨万端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58. 从秋天里得到的,
只是满脸的皱纹么?不,
还有一副成熟的大脑。

(乔若鹏《核桃》)


评析 例中的否定式补正,不只是形式上的需要,还是表达上的需要,否定词“不”前写的是核桃的外形,“不”后却象征着一代人逐渐成熟的思考。涵义精警,颇具哲理意味。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