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书麻城狱 |
释义 | 书麻城狱先是杨氏为王祖儿养媳,祖儿死,与其侄冯大奸。避如松殴,匿大家月余。大母虑祸,欲告官。大惧,告五荣;五荣告同范,同范利其色,曰:“我生员也,藏之,谁敢篡取者!”遂藏杨氏复壁中,而讼如松如故。逾年, 乡民黄某瑾其僮河,滩浅,为犬爬啖。地保请应求往验。会雨,雷电以风,中途还。同范闻之,大喜,循其衣衿笑曰:“此物可保。”与五荣谋伪认杨氏,贿仵作李荣,使报女尸。李不可。越二日,汤往,尸朽不可辨,殓而置褐焉。同范、五荣,率其党数十人,哄于场。事闻总督迈柱,委广济令高仁杰重验。高试用令也,觊觎汤缺,所用仵作薛某,又受同范金,竟报女尸肋有重伤。五荣等遂诬如松杀妻,应求受贿,刑书李献宗舞文,仵作李荣妄报。总督信之,劾应求,专委高鞫。 高掠如松等,两踝骨见,犹无辞。乃烙铁索,使跽,肉烟起,焦灼有声。虽应求不免。皆不胜其毒,皆诬服。李荣死于杖下。然尸故男也,无发,无脚指骨,无血裙裤。逼如松取呈,如松瞀乱,妄指认抵拦。初掘一冢,得朽木数十片;再掘,并木无有,或长髯巨靴,不知是何男子。最后得尸,足弓鞋。官吏大喜,再视,髅髑上鬖鬖白发,又惊,弃之。麻城无主之墓,发露者以百数。每不得,又炙如松。如松母许氏,哀其子之求死不得也,乃剪己发,摘去星星者,为一束;李献宗妻剜臂血染一裤一裙,斧其亡儿棺取脚指骨。凑聚诸色, 自瘗河滩,而引役往掘,果得。 狱具。署黄州府蒋嘉年,廉得其诈,不肯转,召他县仵作再验,皆曰男也。高仁杰大惧,诡详尸骨被换,求再讯。俄而山水暴发,并尸冲没,不复验。总督迈柱,竟以如松杀妻,官吏受赃,拟斩绞奏。麻城民咸知其冤,道路汹然。卒不得杨氏,事无由明。 居亡何,同范邻妪早起,见李荣血模糊,奔同范家。方惊疑,同范婢突至曰:“娘子未至期遽产,非妪莫助举儿者!”妪奋臂往。儿颈拗,胞不得下,须多人掐腰,乃下。妻窘,呼:“三姑救我!”杨氏闯然从壁间出,见妪大悔,欲避而面已露,乃跪妪前,戒勿泄。同范自外入,手十金纳妪袖,手摇不止。妪出,语其子曰:“天乎!犹有鬼神,吾不可以不雪此冤矣!”即属其子, 持金诉县。 县令陈鼎,海宁孝廉也,久知此狱冤苦,不得间, 闻即白巡抚吴应芬。吴命白总督。总督故迈柱,闻之以为大愚,色忿然。无所发怒,姑令拘杨氏。陈阴念拘杨氏稍缓或漏泄,必匿他处,且杀之灭口,狱仍不具也,乃为访同范家畜娼,而身率快手直入,毁其壁,果得杨氏。麻城人数万,欢呼随之至公堂。召如松认妻,妻不意其夫状焦烂如此,直前抱如松颈,大恸曰:“吾累汝!吾累汝!”堂下民皆雨泣。五荣、同范等叩头乞命无一言。时雍正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也。 吴应芬以状奏。越十日,而原奏句诀之旨下。迈柱不得已,奏案有他故,请缓决。杨同范揣知总督意护前,乃诱杨氏具状,称身本为娼,非如松妻,且自状窝娼罪。迈复据情奏。天子召吴、迈二人俱内用,特简户部尚书史贻直督湖广,委两省官会讯,一切皆如陈鼎议。乃复应求官,诛同范、五荣等。 袁子曰:折狱之难也,三代而下,民之谲觚甚矣!居官者又气矜之隆,刑何由平,彼妄滥者何辜焉。麻城一事,与元人宋诚夫所书《工狱》相同,虽失久卒白,而轇輵变幻,危乎难哉!虑天下之类是而竟无平反者,正多也。然知其难而慎焉,其于折狱也庶矣。此吾所以书麻城狱本意也夫。 奸邪作祟,小民鸣冤,清官理案,真相大白……于是正义伸张,皆大欢喜。离别夫妻,又获破镜重圆;失散父子,再叙天伦之乐。以此为基本内容线索的公案小说自唐宋乃至明清以来,俯拾皆是。或以曲折哀婉见长,或以刚烈悲壮传世。站在今天看。于百姓们,满足了受屈辱迫害而投诉无门的渴求;于统治者们,则看到了社会安定、皇朝得以延续的希望。为百姓者言,这或许是一剂麻醉药,把自身的生存寄托于清官的存在;抑或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对黑暗政治的一种善良的反击。为统治者言,不过是粉饰太平的招牌罢了。《书麻城狱》却不同,袁枚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问题,他的着眼点不在清官,而在于断狱。他并未塑造一个完美的清官形象,然而通过叙述一件冤案复杂的昭雪过程,提出“虑天下类是而竟无平反者,正多也。然知其难而慎焉,其于折狱也庶矣。”他完全站在蒙冤者一边,对“气矜之隆”的“居官者”提出“刑何由平,彼妄滥者何辜焉”的质问。 由于试用令高仁杰觊觎县令的位置,竟然借断狱之机,陷害同僚,制造冤狱,株连甚众,致人死地……而总督迈柱为了顾及自己个人面子,竟在案情已明的情况下,仍“意护前”。只是在他被调入京后,涂如松的冤情才得以昭雪。天良安在!公理安在! 本来是一件十分简单的家庭纠纷,却酿成一起株连多人,数年不决,万人瞩目的大案。不能不令人深思。涂如松与妻情感不洽,如松妻出走,匿于生员杨同范家。同范与如松妻弟五荣诬告如松杀妻。知县汤应求侦知同范乃“虎而冠”之士,夺其功名,缉如松妻杨氏。同范不甘处分,诈指证据,并“率其党数十人,哄于场”。总督迈柱令高仁杰重审。高为个人私欲,竟然大用酷刑,虽汤知县不免,仵作李荣死于杖下……涂如松等不堪其苦,屈打成招“拟斩绞奏”……脏官枉法,仵作受贿,然而,必竟有蒋嘉年、陈鼎这样的刚正耿介之士,以及同范邻居老婆婆和她的儿子这样富有正义感的普通百姓,终于使汤知县复官,涂如松获释。案情审理的起伏跌宕的过程,使我们看到了官场的昏暗和复杂,百姓的艰难与无依。 本篇情节曲折生动,环环相扣,结构紧凑。在情节发展中,枝杈横生,头绪繁多。然而,作者款款道来,有条不紊,并且严针密线,毫无疏漏。全文虽非宏篇巨制,却概括了从高官到底层广阔的社会空间,充分展示了作者描写复杂事件的高超的驾驭能力和才华。 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按照各自的行为逻辑生活在小说里。因“不胜其毒”,涂如松“妄指认抵拦”胡乱认坟,至使“麻城无主之墓,发露者以百数。每不得,又炙如松”。这与在家殴打妻子的涂如松判若两人。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且,有力地揭露了政治的黑暗。尤其感人的是如松母许氏和刑书李献宗妻两个形象。为使亲人免受皮肉之苦,老妇剪下自己的头发,一根一根择出白发;少妇砍开亡儿棺木,取脚趾骨,并“剜臂血染一裤一裙,自瘗河滩”,凑成所谓罪证,还要“自引役往掘”……母子、夫妻间的炽烈感情使读者的心灵为之颤抖,也在呼唤着为民父母的官吏们的良知。就连涂如松妻,当看到受刑后的丈夫时,也“直前抱如松颈,大恸曰:‘吾累汝!吾累汝!’”作者没有把她概念化地塑造成一个单薄的荡妇。全篇写了二十多个人物,个个有血有肉,各有其鲜明的心灵轨迹和行动轨迹。贪官徇私,仵作枉法,廉吏蒙冤,公差毙命,大吏刚愎而自用,细民哀哀而无告……面对如此浑沌的现实,难怪袁枚四十岁便辞官闲居,做园于小仓山下,著书立说了。 袁枚的《子不语》中,记述的虽多以鬼神报应为主,而《书麻城狱》却是反映客观社会现实的佳作。通过发生在麻城的这起冤案,真实地反映了上自总督、州府县令,下至细民百姓、孱妻弱母等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心理特质,揭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塑造出具体可感的众生相,勾勒出一个生动、立体的清代社会生活画面。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和认识价值。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