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书法 |
释义 | 书法宋代书法的主要特点是“奇”,书法“四大家”中的苏轼、黄庭坚、米芾皆奇。我国的书法自魏晋达文人情趣化,“以风流胜”(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王羲之书劲健流媚,出神入化,是风流灵秀之正的代表,而其子献之,另创新风,已表现为奇。唐代书法取羲之之正,并法度化,欧、颜、柳诸家尽管各具特点,却都方正健美,法度严明,遂成书法正宗。以后的书法怎样创新?孙过庭《书谱》说:“既得正平,须追险绝。”故五代杨凝式书,破方为圆,削繁为简,董其昌说他得“险绝之奇”(同上书)。宋人书法,正是远学献之,近学凝式,又参于唐人之正,另创奇中有正的新体。苏轼曾大赞献之,并说自己的书法,“稍得意似杨风(疯)子(凝式)”(《论书》)。黄庭坚说:“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论书》),故有意创奇。作为皇帝书博士的米芾,更是力排众书的出奇。他说“吾书无王右军一点俗气”(见《画禅室随笔》引)。又评论当时诸家说:“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而自己是“刷字”(《海岳名言》),与众不同,故董其昌说:米书有“冰寒于水之奇”(同上书引)。另外米芾说王安石书“绝似五代杨少师(凝式)”(见《画禅室随笔》引),苏轼说王书“得无法之法”(《论书》),也以奇胜。宋徽宗的“瘦金体”,更是前无古人,后无追者之奇。宋代“奇”风,主盟书坛,得到当时和后世公认。宋代书家之奇,又各具特点,“笔势澜翻,各有趣向”(高宗赵构《翰墨志》)。苏轼书博取晋二王、宋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又参以禅意,自创新体。字体扁平,丰腴跌宕,天骨俊逸,烂漫多姿。存世法书有《答谢民师论文帖》、《黄州寒食诗帖》等。黄庭坚初师周越,后取法颜真卿、怀素、受杨凝式影响最深,字体险侧劲健,纵横奇崛。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昂藏郁拔”,“瘦劲婉通”,“而神闲意秾,入门自媚”。存世墨迹有《松风阁诗帖》、法书碑刻有《狄梁公碑》、《清源山古钓台诗》等。苏黄有师友之谊,而书法各异。一次二人开玩笑,苏说黄书如“树梢挂蛇”,黄说苏书似“石压虾蟆(青蛙)”(见丁传请《宋人轶事汇编》引《独醒杂志》),活画中一长瘦、一扁肥的特点。米芾书得力于王献之、褚遂良、杨凝式,笔势俊迈轩昂,又时带诙谐癫狂。有时“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赵构《翰墨志》);有时又似杨凝式书,“不衫不履”,但“谐不伤雅”(刘熙载《艺概·书概》)。米蒂又爱奇石成癖,其书亦有皱秀瘦透之妙,故康有为写诗评说:“灵庆池边真石在,神锋峻立独回翔。”存世法书有《苕溪诗帖》、《蜀素帖》等。以上三大家皆以奇见长,蔡襄一家则以正法唐书,功夫深厚,却少变化。欧阳修说:“君谟学书如泝急流,用尽气力,不离故处。”(《试笔》)朱长文《续书断》也说:“少务刚劲,有气势,晚归于淳淡婉美。《诗》云:‘抑抑威仪,维德之隅。’可以况其书矣。”存世碑刻有《万安桥记》、书迹有《谢赐御书诗》等。当时和后世对“四大家”的奇正有不同评论。平正而论,创新属于苏、黄、米,为有宋一代风气;守正则属于蔡。奇正不可偏废,四家合起来,代表了宋代书法的最高成就。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