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圣弗为难。”诗句出处:《七言》;是唐朝诗人吕岩的作品。
周行独力出群伦,默默昏昏亘古存。无象无形潜造化, 有门有户在乾坤。色非色际谁穷处,空不空中自得根。 此道非从它外得,千言万语谩评论。 通灵一颗正金丹,不在天涯地角安。讨论穷经深莫究, 登山临水杳无看。光明暗寄希夷顶,赫赤高居混沌端。 举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圣弗为难。 落魄红尘四十春,无为无事信天真。生涯只在乾坤鼎, 活计惟凭日月轮。八卦气中潜至宝,五行光里隐元神。 桑田改变依然在,永作人间出世人。 独处乾坤万象中,从头历历运元功。纵横北斗心机大, 颠倒南辰胆气雄。鬼哭神号金鼎结,鸡飞犬化玉炉空。 如何俗士寻常觅,不达希夷不可穷。 谁信华池路最深,非遐非迩奥难寻。九年采炼如红玉, 一日圆成似紫金。得了永祛寒暑逼,服之应免死生侵。 劝君门外修身者,端念思惟此道心。 水府寻铅合火铅,黑红红黑又玄玄。气中生气肌肤换, 精里含精性命专。药返便为真道士,丹还本是圣胎仙。 出神入定虚华语,徒费功夫万万年。 九鼎烹煎九转砂,区分时节更无差。精神气血归三要, 南北东西共一家。天地变通飞白雪,阴阳和合产金花。 终期凤诏空中降,跨虎骑龙谒紫霞。 凭君子后午前看,一脉天津在脊端。金阙内藏玄谷子, 玉池中坐太和官。只将至妙三周火,炼出通灵九转丹。 直指几多求道者,行藏莫离虎龙滩。 返本还元道气平,虚非形质转分明。水中白雪微微结, 火里金莲渐渐生。圣汞论时非有体,真铅穷看亦无名。 吾今为报修行者,莫向烧金问至精。 安排鼎灶炼玄根,进退须明卯酉门。绕电奔云飞日月, 驱龙走虎出乾坤。一丸因与红颜驻,九转能烧白发痕。 此道幽微知者少,茫茫尘世与谁论。 醍醐一盏诗一篇,暮醉朝吟不记年。乾马屡来游九地, 坤牛时驾出三天。白龟窟里夫妻会,青凤巢中子母圆。 提挈灵童山上望,重重叠叠是金钱。 认得东西木与金,自然炉鼎虎龙吟。但随天地明消息, 方识阴阳有信音。左掌南辰攀鹤羽,右擎北极剖龟心。 神仙亲口留斯旨,何用区区向外寻。 一本天机深更深,徒言万劫与千金。三冬大热玄中火, 六月霜寒表外阴。金为浮来方见性,木因沈后始知心。 五行颠倒堪消息,返本还元在己寻。 虎将龙军气宇雄,佩符持甲去匆匆。铺排剑戟奔如电, 罗列旌旗疾似风。活捉三尸焚鬼窟,生禽六贼破魔宫。 河清海晏乾坤净,世世安居道德中。 我家勤种我家田,内有灵苗活万年。花似黄金苞不大, 子如白玉颗皆圆。栽培全赖中宫土,灌溉须凭上谷泉。 直候九年功满日,和根拔入大罗天。 寻常学道说黄芽,万水千山觅转差。有畛有园难下种, 无根无脚自开花。九三鼎内烹如酪,六一炉中结似霞。 不日成丹应换骨,飞升遥指玉皇家。 四六关头路坦平,行人到此不须惊。从教犊驾轰轰转, 尽使羊车轧轧鸣。渡海经河稀阻滞,上天入地绝欹倾。 功成直入长生殿,袖出神珠彻夜明。 九六相交道气和,河车昼夜迸金波。呼时一一关头转, 吸处重重脉上摩。电激离门光海岳,雷轰震户动婆娑。 思量此道真长远,学者多迷溺爱河。 金丹不是小金丹,阴鼎阳炉里面安。尽道东山寻汞易, 岂知西海觅铅难。玄珠窟里行非远,赤水滩头去便端。 认得灵竿真的路,何劳礼月步星坛。 古今机要甚分明,自是众生力量轻。尽向有中寻有质, 谁能无里见无形。真铅圣汞徒虚费,玉室金关不解扃。 本色丹瓢推倒后,却吞丸药待延龄。 浮名浮利两何堪,回首归山味转甘。举世算无心可契, 谁人更与道相参。寸犹未到甘谈尺,一尚难明强说三。 经卷葫芦并拄杖,依前担入旧江南。 本来无作亦无行,行着之时是妄情。老氏语中犹未决, 瞿昙言下更难明。灵竿有节通天去,至药无根得地生。 今日与君无吝惜,功成只此是蓬瀛。 解将火种种刀圭,火种刀圭世岂知。山上长男骑白马, 水边少女牧乌龟。无中出有还丹象,阴里生阳大道基。 颠倒五行凭匠手,不逢匠手莫施为。 三千余法论修行,第一烧丹路最亲。须是坎男端的物, 取他离女自然珍。烹成不死砂中汞,结出长生水里银。 九转九还功若就,定将衰老返长春。 欲种长生不死根,再营阴魄及阳魂。先教玄母归离户, 后遣空王镇坎门。虎到甲边风浩浩,龙居庚内水温温。 迷途争与轻轻泄,此理须凭达者论。 闭目存神玉户观,时来火候递相传。云飞海面龙吞汞, 风击岩巅虎伏铅。一旦炼成身内宝,等闲探得道中玄。 刀圭饵了丹书降,跳出尘笼上九天。 千日功夫不暂闲,河车搬载上昆山。虎抽白汞安炉里, 龙发红铅向鼎间。仙府记名丹已熟,阴司除籍命应还。 彩云捧足归何处,直入三清谢圣颜。 解匹真阴与正阳,三年功满结成霜。神龟出入庚辛位, 丹凤翱翔甲乙方。九鼎先辉双瑞气,三元中换五毫光。 尘中若有同机者,共住烟霄不死乡。 修生一路就中难,迷者徒将万卷看。水火均平方是药, 阴阳差互不成丹。守雌勿失雄方住,在黑无亏白自乾。 认得此般真妙诀,何忧风雨妒衰残。 才吞一粒便安然,十二重楼九曲连。庚虎循环餐绛雪, 甲龙夭乔迸灵泉。三三上应三千日,九九中延九万年。 须得有缘方可授,未曾轻泄与人传。 谁知神水玉华池,中有长生性命基。运用须凭龙与虎, 抽添全藉坎兼离。晨昏点尽黄金粉,顷刻修成玉石脂。 斋戒饵之千日后,等闲轻举上云梯。 九天云净鹤飞轻,衔简翩翩别太清。身外红尘随意换, 炉中白石立时成。九苞凤向空中舞,五色云从足下生。 回首便归天上去,愿将甘雨救焦氓。 婴儿迤逦降瑶阶,手握玄珠直下来。半夜紫云披素质, 几回赤气掩桃腮。微微笑处机关转,拂拂行时户牖开。 此是吾家真一子,庸愚谁敢等闲猜。 水得天符下玉都,三千日里积功夫。祷祈天地开金鼎, 收拾阴阳锁玉壶。便觉凡躯能变化,深知妙道不虚图。 时来试问尘中叟,这个玄机世有无。 谁识寰中达者人,生平解法水中银。一条拄杖撑天地, 三尺昆吾斩鬼神。大醉醉来眠月洞,高吟吟去傲红尘。 自从悟里终身后,赢得蓬壶永劫春。 红炉迸溅炼金英,一点灵珠透室明。摆动乾坤知道力, 逃移生死见功程。逍遥四海留踪迹,归去三清立姓名。 直上五云云路稳,紫鸾朱凤自来迎。 时人若要学长生,先是枢机昼夜行。恍惚中间专志气, 虚无里面固元精。龙交虎战三周毕,兔走乌飞九转成。 炼出一炉神圣药,五云归去路分明。 亦无得失亦无言,动即施功静即眠。驱遣赤牛耕宇宙, 分张玉粒种山川。栽培不惮劳千日,服食须知活万年。 今日示君君好信,教君见世作神仙。 不须两两与三三,只在昆仑第一岩。逢润自然情易伏, 遇炎常恐性难降。有时直入三元户,无事还归九曲江。 世上有人烧得住,寿齐天地更无双。 本末无非在玉都,亦曾陆地作凡夫。吞精食气先从有, 悟理归真便入无。水火自然成既济,阴阳和合自相符。 炉中炼出延年药,溟渤从教变复枯。 无名无利任优游,遇酒逢歌且唱酬。数载未曾经圣阙, 千年唯只在仙州。寻常水火三回进,真个夫妻一处收。 药就功成身羽化,更抛尘坌出凡流。 杳杳冥冥莫问涯,雕虫篆刻道之华。守中绝学方知奥, 抱一无言始见佳。自有物如黄菊蕊,更无色似碧桃花。 休将心地虚劳用,煮铁烧金转转差。 还丹功满未朝天,且向人间度有缘。拄杖两头担日月, 葫芦一个隐山川。诗吟自得闲中句,酒饮多遗醉后钱。 若问我修何妙法,不离身内汞和铅。 半红半黑道中玄,水养真金火养铅。解接往年三寸气, 还将运动一周天。烹煎尽在阴阳力,进退须凭日月权。 只此功成三岛外,稳乘鸾凤谒诸仙。 返本还元已到乾,能升能降号飞仙。一阳生是兴功日, 九转周为得道年。炼药但寻金里水,安炉先立地中天。 此中便是还丹理,不遇奇人誓莫传。 飞龙九五已升天,次第还当赤帝权。喜遇汞珠凝正午, 幸逢铅母结重玄。狂猿自伏何须炼,野马亲调不着鞭。 炼就一丸天上药,顿然心地永刚坚。 举世何人悟我家,我家别是一荣华。盈箱贮积登仙录, 满室收藏伏火砂。顿饮长生天上酒,常栽不死洞中花。 凡流若问吾生计,遍地纷纷五彩霞。 津能充渴气充粮,家住三清玉帝乡。金鼎炼来多外白, 玉虚烹处彻中黄。始知青帝离宫住,方信金精水府藏。 流俗要求玄妙理,参同契有两三行。 紫诏随鸾下玉京,元君相命会三清。便将金鼎丹砂饵, 时拂霞衣驾鹤行。天上双童持珮引,月中娇女执幡迎。 此时功满参真后,始信仙都有姓名。 修修修得到乾乾,方号人间一醉仙。世上光阴催短景, 洞中花木任长年。形飞峭壁非凡骨,神在玄宫别有天。 唯愿先生频一顾,更玄玄外问玄玄。
|
【注释】:
举:
①用两手举起。《新五代史·杨行密传》:“为人长大有力,能手举百斤。”《史记·秦本纪》:“(武)王与孟说(yuè)举鼎。”(孟说:古代力士。)②泛指举起;抬起。曹操《却东西门行》:“举翅万余里。”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③起;升起。陆机《前缓声歌》:“长风万里举。”孔稚珪《北山移文》:“明月独举。”又飞翔。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五:“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④举动;行动。《韩非子·五蠹》:“举行如此。”《宋书·吴喜传》:“喜是何人,乃敢作此举止。”《三国志·魏书·荀攸传》:“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桓:齐桓公。文:晋文公。)《隋书·刘炫传》:“五事同举,无有遗失。”⑤发起;发动。《论积贮疏》:“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史记·吴王濞列传》:“因以此发谋,欲举事。”《汉书·燕灵王刘建传》:“齐遂举兵西。”(齐:侯国名。)⑥推荐;选拔。《后汉书·仲长统传》:“以廉举而以贪去,非士君子之志也。”(去:罢官。)⑦检举;揭发。柳宗元《时令论上》:“恤孤寡,举阿党。”《后汉书·百官志三》:“密举非法。”⑧提出;举出。举一反三。《礼记·曲礼下》:“主人不问,客不先举。”班固《西都赋》:“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遍举也。”⑨攻取;攻占。《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战国策·秦策一》:“举赵亡韩。”(亡:灭。)⑩养育;生育。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fǔ)。”(慎莫举:千万莫养育。脯:干肉。)《史记·孟尝君列传》“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11)指科举考试。《新唐书·选举志上》:“举进士久矣,废之恐失其业。”(12)全;皆。《颜氏家训·风操》:“举座惊骇。”世:
①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论语 · 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仁:仁政成功。)②世代;父子相继为一世。《战国策·赵策四》:“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③继承。《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大夫之义不得世。”④一代又一代;世代相承的。《汉书·楼护传》:“父世医也,护少随父为医长安。”⑤家世;世系。《吕氏春秋·知化》:“残其国,绝其世。”⑥人的一生;一辈子。王羲之《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交往。俯仰:生活。)⑦时代;朝代。陶潜《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⑧人世;世界。《荀子·议兵》:“此世之所以乱也。”⑨当时的。《盐铁论·论儒》:“孟轲守旧术,不知世务。”若:
①从;顺从。《诗经·大雅·烝民》:“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②选择。《诗经·大雅·烝民》:“天子是若。”(是:指仲山甫。)③好像;如同。《庄子·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④代词。1. 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史记·项羽本纪》:“虞兮虞兮奈若何?”2.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这”。《论语·宪问》:“君子哉若人!”⑤连词。1.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其不才,君可自取。”2.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或者”。《汉书·惠帝纪》:“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皆免之。”⑥词尾。用在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润泽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愀qiǎo然:容色变动的样子。超若:怅惘的样子。)[若夫]至于。范仲淹《岳阳楼记》:“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能:
①能力;才能。《荀子·王制》:“无能不官,无功不赏。”②有能力;有才能。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称之曰能。”③能够;胜任。《论语·先进》:“非曰能之,愿学焉。”④擅长;善于。蔡元培《图画》:“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书:书法。)⑤和睦,亲善。《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令尹之不能,尔所知也。”⑥如此;这般。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忍:忍心。)⑦及,达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⑧副词。约同“乃”、“于是”。《管子·权修》:“二者不失,则民能可得而官也。”⑨通“耐”。忍耐,禁得起。《淮南子·地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水:指鱼鳖囧鹜等。)知:
①知道。《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王充《论衡·知实》:“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②知觉;感觉。范缜《神灭论》:“手等有痛痒之知。”③见解;知识。《商君书·更法》:“有独知之虑者。”(虑:思虑。)④知识。《列子· 汤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孰:谁。为:通“谓”,说。)⑤了解。《史记·管晏列传》:“知我者鲍子也。”(鲍子:鲍叔牙。)⑥交好;相亲。司马迁《报任安书》:“绝宾客之知。”⑦知己;知心的人。鲍照《咏双燕》:“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衔泪:噙着泪。觅:找寻。)⑧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所:
①处所;位置;地方。《墨子·号令》:“夜以火指鼓所。”《诗经·豳风·九罭》:“鸿飞遵渚(zhǔ),公归无所。”(遵:沿着。渚:水中的沙洲。)②元、明时驻军的一种建制。《明史·兵志二》:“度(duó)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度:估量。)③不定数词,附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史记·李将军列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陈:同“阵”。)④量词。计算房舍及其他处所。《宋书 ·沈庆之传》:“居清明门外,有宅四所,室宇甚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⑤助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1. 动词后不再出现表事物的词。《荀子·荣辱》:“此小人之所务而君子所不为也。”2. 动词后用“者”或“的”表示事物。《战国策·齐策四》:“视吾家所寡有者。”3. 动词后仍出现表事物的词。《史记·项羽本纪》:“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⑥助词。放在动词前表示被动,多与“为”配合使用。《汉书·黄霸传》:“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乌:乌鸦。)[所以]1.表示原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 表示使用的东西。《墨子·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距:同“拒”。)3. 表示方法或凭借。《荀子·议兵》:“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寓:
①寄居;居住。《孟子·离娄下》:“无寓人于我室。”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②住所。《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高其位,大其寓。”《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悬于寓外。”③寄托。《管子·小匡》:“事有所隐,而政有所寓。”[寓目]过目;看过。《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当世美书善论……略皆寓目。”[寓言]1.有所寄托的话。《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超:
①跃上。《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左右免胄(zhòu)而下,超乘者三百乘。”(胄:头盔。)②跃过。曹植《七启》:“驾超野之驷(sì),乘追风之舆。”(驷:套四匹马的车。舆:指车。)③跳过。《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④超出;胜过。魏征《十渐不克终疏》:“听言则远超于上圣。”⑤遥远。《楚辞·九歌·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凡:
①凡是。表示概括。《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②总共。《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诣:到……去看人。)③平常;平凡。《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尽众人凡士。”④要旨;纲要。《汉书·扬雄传下》:“不能一一其详,请略举凡。”⑤尘世,凡间;与上天、仙界相对。苏轼《洞霄宫》:“上帝高居愍世顽,故留琼馆在凡间。”入:
①进入;由外面到里面。《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②泛指进入某种境界。李白《王右军》:“笔精妙入神。”③特指入朝为官。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出征入辅,幸不辱命。”④接受;收入。《左传·宣公元年》:“骤谏而不入。”(骤:屡次。)《新五代史·楚世家》:“岁入万计。”⑤上交;交纳。《墨子·贵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⑥参加;加入。《战国策·魏策一》:“入子之事者,吾为子杀之亡之。”⑦合于;相合;符合。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画眉深浅入时无?”(时:时髦。)⑧入声。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圣:
①通达事理;事事精通;超越常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大而化之:既表现出了光辉,又能融会贯通。)②圣明;品德智慧极高的人。《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礼记·乐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圣明者,述作之谓也。”③对某门学问、技艺有很高成就的人。《抱朴子·辨问》:“善刻削之尤巧者则谓之木圣。”④神通。佚名《锁齐天大圣》第二折:“奉上帝敕令,着吾神统领十万天兵,与此妖魔斗圣,走一遭去。”⑤封建时代称帝王或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史记·秦始皇本纪》:“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弗:
①副词。表示否定。不。《韩非子·有度》:“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②通“祓”。除去不祥。《诗经·大雅·生民》:“克禋克祀,以弗无子。”为:
(一)①做。《诗经·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烝:进献。畀:给予。)《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爱。)②制作;创作。《礼记·曲礼下》:“为宫室,不斩于丘木。”(丘木:墓地的树。)《汉书·枚乘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迟:慢。)③治理。《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偷:怠惰;忽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④行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尝:曾经。)⑤充当。《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⑥当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⑦变为;成为。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认为。《孟子·公孙丑上》:“而子为我愿之乎?”(子:你。)⑨是。《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儵,余而祖也。”⑩介词。1. 表被动。被。《三国志 · 吴书· 吕蒙传》:“为张辽等所袭。”2.表对象。对;向。《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11)连词。如果。《战国策·秦策四》:“秦为知之,必不救也。”(12)语气词。1. 与“何”相配,表疑问语气。《论语·季氏》:“何以伐为?”(伐:进攻。)2. 多用于句未,表示反问语气。《汉书·外戚传下·赵皇后》:“今故告之,反怒为!”(故:故意。) (二)wèi ①帮助。《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为。”②介词。1. 表对象。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表目的。为了。《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③通“伪”。假装。《礼记·檀弓下》:“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难:
(一)nán 困难;艰难。与“易”相对。《老子》第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二)nàn ①灾难;祸患。《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厉兵:磨快兵器。)特指兵难,反抗或叛乱。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天子的宗庙。隳 :毁坏。)苏轼《晁错论》:“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②怨仇。《战国策·秦策一》:“以与周武为难。”(周武:周武王。)《史记·张仪列传》:“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③责备;责难。《孟子·离娄下》:“于禽兽又何难焉?”又诘问;反驳。《论衡·问孔》:“造难孔子,何伤于义?”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壬人:佞人,巧言谄媚的小人。)又辩驳的观点,论点。《汉书·高帝纪》:“(汉王)以问张良,良发八难。” (三)nuó ①茂盛的样子。《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阿:通“婀”,柔美的样子。)②驱逐疫鬼。后来写作“傩”。《周礼·夏官·方相氏》:“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