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中州科技
释义

中州科技

中州的科学技术也很发达,仅以东汉时期为例。如东汉和帝时,宦官蔡伦在京都洛阳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发明了造纸术,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又如东汉时期的张衡和张仲景,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医学家。
(1) 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及其故里南阳。张衡,字平子,东汉南阳郡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县)人。张衡出生在南阳一个贵族世家。祖父张堪曾做过蜀郡太守。张衡从少年起就表现出聪慧的天资。他年轻时到京师洛阳,入太学,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以处世。
张衡特别喜欢天文、历法、算学等。东汉安帝闻知张衡长于算学,派公车接张衡到京师,任为郎中,又升迁为太史令。在此期间,张衡认真钻研历法、天象,创制出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并写成《算纲论》等“网络天地而算之”的数学著作。阳嘉元年(132),张衡又造成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器表铸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器表有八条龙,龙头分别向四面八方,龙口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准备承接。各种机关皆在尊中,机关通龙口。如果哪一个地方发生地震,则面向地震的龙便将铜丸吐出,落入蟾蜍口中,振声清越激扬,向人们报告发生地震的方向。虽一龙发机,其余七龙却不会动。曾有一次,面西的龙发机,口吐铜丸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皆怪其不准。数日后驿者来报说,陇西发生地震,“众皆叹服其神妙”。从此,史官观候风地动仪记载地震。
张衡还绘制了我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制造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等,对中国和世界科技的发展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张衡还是一个文学家和画家,他所写的《二京赋》《思玄赋》《南都赋》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世界科学组织为纪念张衡,曾用他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及宇宙中的行星。
河南省南阳县夏村是张衡的故里,有“平子读书故址”和张衡纪念馆。张衡墓在南阳县小石桥村,墓高八米,周长七十九米,环以八角形花墙,伟大的科学家张衡就长眠在这里。
(2) 医圣张仲景及其故里南阳。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他自少年起,就聪慧异常,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拜同郡名医张伯祖为师,尽得其传。东汉灵帝时,张仲景曾“举孝廉,为长沙太守”,但时值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廷昏乱,官场黑暗,民不聊生。民间伤寒流行,病死者甚众,他遂弃官归隐,潜心研究医学。张仲景他广泛地征集方剂药方,总结前代经验,在百姓中间行医治病。他写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流传下来的是经晋代名医王叔和改编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种),总结出中医诊断学上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和汗、吐、下、温、涛、和等治疗方法。
张仲景所总结出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成为后代中医在行医治病中的准绳,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张仲景被后世中医称为“医圣”。
张仲景去世后不久人们就在他的故里建立了“医圣祠”,以纪念这位对人类健康和祖国医学做出巨大贡献的医学家。“医圣祠”在南阳市东郊温凉河畔,为一古朴陵园,分前后两进。进大门后,两侧有塔形子母阙一座,高达十三米,上饰朱雀彩绘。大门里侧有一石刻屏门,正面刻张仲景传略,背刻《伤寒杂病论》序。院中长廊镶嵌着石刻的张仲景生平组画,以及我国古代名医的石刻画像一百一十七幅。
碑廊之后就是“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先生之墓”。仲景墓方圆三十三米,上有飞檐流角的墓亭,墓亭后有过殿,正殿和东西偏殿。正殿内塑有张仲景像。祠内收藏有清朝同治年间、张仲景的第四十六代孙张绍祖珍藏的《伤寒杂病论》的木刻原版和有关张仲景医史一万多卷。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中医学家,他首先以各种中药相配治疗疾病,被称为立方鼻祖。他所写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奉为医典。张仲景成为我国中医学的奠基人,被称为“医圣”。目前,河南省南阳市设有“张仲景医科大学”。1982年,中外医学界人士在这里召开“张仲景医术思想研讨会”,研究并纪念这位伟大的中医学家。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