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中国古典诗歌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 |
释义 | 中国古典诗歌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如果从《诗》三百篇算起,中国古典诗词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最早的诗体是不等句的,间以二言体。《吴越春秋》描写黄 帝时代狩猎生活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就是二言。被 历代学者尊为“群经之首”的《易经》中的一些卦辞和爻辞中有不少 古代歌谣。其中,也有二言体(四卦《蒙》;十五卦《谦》等)。《中孚·六 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生动地描写了克敌制胜后的 动人场面。从西周开始,二言体被突破,四言体取而代之,成为主要 诗体。 《诗经》是四言体这一流变的标志。可以说,《诗经》既是中国诗 歌第一部总汇,也是后起中国诗歌的总渊源。挚虞《文章流别论》认 定汉郊庙歌出自《诗经》之三言,徘谐倡乐出自《诗经》之五言,乐府 出自《诗经》之六言。清人汪森还有词起源于《诗经》、诗与词“分镰 并骋,非有先后”之论。 《诗经》之后,在战国时代,“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 物”的“楚辞”出现了。经西汉刘向编成《楚辞》后,《楚辞》又成了 我国古代又一部诗歌总集。鲁迅评价《楚辞》的《离骚》说:“《离 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 《诗经》之上。”《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的主要作 品。《离骚》创造了“骚体”这一前所未有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 新诗体。 骚体之后登场的是赋体。赋体与骚体有血缘关系,自荀子、 宋玉之后而在诗歌中独成新体,在汉代达到高峰。就赋家而言, 汉代司马相如被尊为“赋之圣者”(古人有“他人之赋,赋才也;长 卿,赋心也”之说)。赋自身也在不断发展,从汉赋到六朝俳赋,从 六朝俳赋到唐宋律赋,作为一种文体,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基本审 美特征。 自秦汉之后,乐府诗也一度盛行。汉乐府最大、最基本的艺术 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 的。比如《孔雀东南飞》诗中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 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其间,五言诗出现了。 五言诗体源于汉代,经魏晋,历南北朝隋唐,成为中国古代诗 歌的主要诗体之一。汉末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使五言体最后成 形,《古诗十九首》之后,建安诗歌将五言古诗推向文质并茂的最高 峰。唐以后,五言诗成为“近体诗”的主要诗体之一,五言律诗、五言 绝句盛传不衰。 七言诗也是最早见于汉代。据传汉武帝群臣联句的 “柏梁台 诗”开了七言诗的先河(后人称为“柏梁体”)。现存的最早的文人七 言诗是东汉张衡的《四愁诗》。三国时魏国曹丕《燕歌行》被认为是 七言诗的奠基之作。曹丕之后,六朝文人多作七言,刘宋时的鲍照 最具影响。鲍照改早期七言诗的句句用韵为隔句用韵,这极具诗学 意义,大大扩展了七言诗的表现空间。至唐代李杜元白,七言诗更 臻完美,七言古诗之外,还有七绝和七律,与五言一起,成为中国古 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诗体。 词,起源于唐而盛于宋,并达到高峰。词体多为杂言,它的句 子依词牌而长短错落,故有“长短句”之称。另外词分阕或分片, 词人对词调的变格(减字、偷声、摊破等)更强化了词的艺术表 现力。 散曲是词之后的又一个依声填词的新诗体,仍为歌诗。王力在 《汉语诗律学》里写道:“古人称词为诗余,因此又有人称曲为词余, 其实词曲都是广义的诗的一种。”曲在元代最为盛行,故称元曲。词 有词牌,曲有曲牌。曲在用韵上较为复杂,不仅分平仄,且上声、去 声在曲谱中也有明确限定,且不避重韵。无论小令还是散套,多是 一韵到底。曲的另外一个特点,多用衬字,使曲在形式上、节奏上比 词更灵动,更口语化,更富音乐美。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