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东坡海南食蠔》 - 〔明〕陆树声 |
释义 | 《东坡海南食蠔》 - 〔明〕陆树声〔明〕陆树声 东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使士大夫而乐南徙,则忌公者不令公此行矣。或谓东坡此言,以贤君子望人。 ——《清暑笔谈》 〔注释〕 叔党:苏轼少子苏过,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绍圣元年苏轼谪岭南,过随行奉侍。 中朝:即朝中。 记载在《清暑笔谈》中的这则东坡轶事,是颇能反映苏轼幽默感的一篇小品文。苏轼因为喜欢吃海南的牡蛎(蠔),便急忙忙地写信给儿子苏过,让他别将此事透露给京城的士大夫们,否则那些没吃过海南美味牡蛎的京城官吏闻讯都要求调到海南来工作,那苏轼自己就没法独享牡蛎佳肴了。 不过如果苏轼果真是为海南美味而有此举,则他的幽默只能算是比较浅层的调侃,而不是真正的幽默。今人曾云:“幽默是痛苦与欢乐交叉点上的产物。”此言深得幽默三昧。苏轼在海南“食蠔而美”并有贻书苏过之举,实在是有一份深沉的悲愤与企求在,而与这深沉的悲愤与企求共存的,又是一种知足的快乐。 此话怎讲?这还得翻翻东坡的履历。苏轼在政治上不得志,晚年值绍圣年间贬斥元祐旧臣,被一贬再贬,最后的放逐地竟远至儋州(今属海南)。在儋州,他的实际生活面貌是“饮食不具,药石无有”。而处于这样恶劣的环境与心境中,他仍能“食蠔而美”,这不能不归功于他不断的“修炼”,使自己“修炼”成了一个能知足常乐的典型的中国士大夫。不过苏轼又不是一个性格简单的普通文人,他的知足并非是一种万事皆休、余生几何的漠然,而是一种承认现实又不满现实的矛盾。他在给苏过的信中所谓“无令中朝士大夫知”云云,真正的含义是不希望再有人像他那样被远贬到海南来,因而他写这番话语时的心情,是不平与悲愤的。但是他又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很可能在他的内心,隐约有一种悲凉的预感:还有人会像他一样被贬斥,被远逐。因此当他要表述自己的想法时,他采用了一种反语,那便是不希望士大夫们争先恐后地南徙,来分享他的美味。这种正话反说,悲愤之情以欢快之语出之的风格,不正是真正的幽默吗? 《清暑笔谈》的作者陆树声记载后人对苏轼所言的评价,是“或谓东坡此言,以贤君子望人”,言下之意是苏轼希望朝廷的同僚不要老干相互倾轧的勾当。这话或许有道理,但以敦诚老儒之心度东坡落拓名士之腹,显得不那么般配。而陆氏自己解释东坡之言,竟谓“使士大夫而乐南徙,则忌公者不令公此行”,那就似乎太缺乏幽默感了。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