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逢眼中人,调苦车逶迟。”诗句出处:《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是唐朝诗人独孤及的作品。
猛虎啸北风,麇麚皆载驰。深泥架疲牛,踸踔余何之。
诘屈白道转,缭绕清溪随。荒谷啸山鬼,深林啼子规。
长叹指故山,三奏归来词。不逢眼中人,调苦车逶迟。
士繇松筠操,幼深琼树姿。别来平安否,何阶一申眉。
白云失帝乡,远水恨天涯。昂藏双威凤,曷月还西枝。
努力爱华发,盛年振羽仪。但令迍难康,不负沧洲期。
莫作新亭泣,徒使夷吾嗤。
【注释】:
诗文 | 不逢眼中人,调苦车逶迟。 | |
释义 | 不逢眼中人,调苦车逶迟。“不逢眼中人,调苦车逶迟。”诗句出处:《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是唐朝诗人独孤及的作品。 种田不遇岁,策名不遭时。胡尘晦落日,西望泣路岐。 | 猛虎啸北风,麇麚皆载驰。深泥架疲牛,踸踔余何之。 诘屈白道转,缭绕清溪随。荒谷啸山鬼,深林啼子规。 长叹指故山,三奏归来词。不逢眼中人,调苦车逶迟。 士繇松筠操,幼深琼树姿。别来平安否,何阶一申眉。 白云失帝乡,远水恨天涯。昂藏双威凤,曷月还西枝。 努力爱华发,盛年振羽仪。但令迍难康,不负沧洲期。 莫作新亭泣,徒使夷吾嗤。 【注释】: 不:(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逢:(一)①遇见;碰到。李白《古风·二十四》:“路逢斗鸡者。”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②迎接。王维《与卢象集朱家》:“主人能爱客,终日有逢迎。”③迎合;奉承。《孟子· 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④大。《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掖:胳肢窝。“逢掖”即大袖子。)(二)péng [逢逢]象声词。鼓声。李贺《上之回》:“蚩尤死,鼓逢逢。”眼:(一)①眼睛。《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②眼光;眼力。陆游《冬夜对书卷有感》:“万卷虽多当具眼,一言惟怨可铭膺。”(铭:刻。膺:胸。)③孔洞;窟窿。杜甫《石笋行》:“古来相传是海眼。”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④事物的关键精要处。黄庭坚《赠高子勉》之四:“拾遗句中有眼。”(拾遗:指杜甫。杜曾任左拾遗之职。)⑤戏曲中的节拍。方以智《物理小识·天类》:“瑟实以配琴,笙实以和管箎(chí),岂有不合止于版眼而可听者哉?”(箎:同“篪”。一种乐器。)⑥围棋术语。指成片棋子中的空格,对方不能下子处。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曲中有务头,犹棋中有眼,有此则活,无此则死。”⑦量词。用于泉,井等。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眼。” (二)wěn凸出的样子。《周礼·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毂gǔ:车轮中心可以插轴的圆木。)中:(一)①中间。《墨子·经上》:“中,同长也。”(同长:同样长的半径。)柳宗元《天说》:“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②内;在一定的范围内。《孟子·滕文公上》:“国中无伪。”《考工记·巨人》:“国中九经九纬。”③位置、等级在高下或两端之间。《列子·力命》:“中涂遇东郭先生。”(涂:同“途”。)《汉书·食货志下》:“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④正;适中。《礼记·玉藻》:“头颈必中。”《孟子·离娄下》:“汤执中。”(汤:殷商国君。)⑤宜于;合于。《史记·外戚世家》:“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 (二)zhòng ①符合;适合。《吕氏春秋·怀宠》:“必中理,然后说。”《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②诬蔑;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汉书·何武传》:“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显、商:人名。)③遭受;感受。《后汉书·马援传》:“援亦中病。”调:(一)①调动。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婿竟不调。”②转换。徐陵《玉台新咏·织妇》:“调梭辍寒夜,鸣机罢秋日。”③征调。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调其赋税,以充军实。”④计算。班固《汉书·晁错传》:“调立城邑,毋下千家。”⑤音调。白居易《琵琶行》:“未成曲调先有情。”⑥人的才情风格。秦韬玉《贫女》:“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⑦古代的一种赋税。汉末、魏晋有户调,即按户征税。《三国志·魏书·赵俨传》:“都尉李通急录户调。”唐代建立租、庸、调制度,仍按户征调。⑧指声调,即字音高低升降的音调。⑨腔调。(二)tiáo ①协调。洪亮吉《治平篇》:“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②调弄;弹奏。刘禹锡《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③嘲弄;调笑。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④驯养;调教。司马迁《史记·秦本纪》:“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⑤烹调;调味。《战国策·楚策四》:“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⑥音律和谐。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苦:(一)①苦菜。《诗经·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首阳:山名。)②苦味。与“甘”、“甜”相对。《国语·晋语一》:“言之大甘,其中必苦。”(大:太。)③辛苦;劳苦。《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佚名《衣铭》:“桑蚕苦,女工难。”④痛苦。杜甫《石壕吏》:“妇啼一何苦。”⑤苦于。佚名《忼慨歌》:“贪吏常苦富,廉吏常苦贫。”⑥刻苦;勤学。白居易《与元九书》:“盖以苦学力文所致。”(盖:大概。)⑦甚;很。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gǔ 通“盬”。粗劣。《管子·小匡》:“辨其功苦。”(功:坚固。)车:①车子。《礼记· 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②特指兵车。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③指用轮子转动的工具。《宋史·河渠志五》:“地高则用水车。”④用水车戽(hù)水。范成大《围田叹四绝》之二:“六七月间天不雨,若为车水到山边。”⑤牙床骨。《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辅:面颊。)⑥量词。白居易《卖炭翁》:“一车炭重千余斤。”逶:[逶迤(yí)]也作“逶蛇”、“委蛇”、“逶迆”、“委移”、“逶迟”等。1. 曲折绵长的样子。王粲《登楼赋》:“路逶迤而修迥(jiǒng)兮,川既漾(yàng)而济深。”(修:长。迥:远。漾:水流久。济:渡口。)2. 曲折行进。《洛阳伽蓝记·法兰寺》:“逶迤复道。”3. 游移徘徊。徐凝《浙东故孟尚书种柳》:“孟家种柳东城去,临水逶迤思故人。”4. 自得从容的样子。《后汉书·杨秉传》:“然逶迤退食,足抑苟进之风。”(退食:减膳。)5. 依顺的样子。李康《运命论》:“俛仰尊贵之颜,逶迆势利之间。”(俛:同“俯”。)逶迟:迂回,遥远。江淹《别赋》:“舟凝滞於于水滨,车~~於山侧。”也作“威迟”。颜延之《秋胡》:“驱车出郊郭,行路正~~。”又作“倭迟”。《诗·小雅·四牡》:“四牡,周道~~。”迟:(一)①徐行。《诗经·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中心:心中。违:不顺心。)②缓慢。贾谊《新书·大政》:“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庄子·养生主》:“吾见其难为,怵(chù)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怵然:恐惧的样子。)③晚。《金史·食货志》:“地寒,稼穑迟熟。”④犹豫。白居易《琵琶行》:“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⑤鲁钝。《三国志·吴书·孙奂传》:“初吾忧其迟钝,今治军,诸将少能及者,吾无忧矣。”⑥长久。欧阳修《苏氏文集序》:“迟久而不相及。”[迟明]黎明;破晓。曹唐《望九华寄池阳杜员外》:“戴月早辞三秀馆,迟明初识九华峰。”[迟迟]1.缓慢的样子。白居易《长恨歌》:“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2.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3.迟疑不前的样子。范晔《后汉书·邓彪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途难御,故昔人明慎于所受之分,迟迟于歧路之间也。”[迟暮]1.暮年。比喻衰老。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2.徐缓。鲍照《舞鹤赋》:“飒沓矜顾,迁延迟暮。”(飒沓:群飞的样子。)[迟日]1.日子久。《商君书·君臣》:“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2.春日。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二)zhì等待。《后汉书·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思:思念。侧席:不正坐,以待贤者。异闻:新的学说见解。)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