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不罪碎盏烧须人
释义

不罪碎盏烧须人

·刘斧·


韩魏公在大名日,有人送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
一日召漕使,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之宽厚。
公帅定武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兵他顾,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拂之,而作书如故。少顷闲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吏笞之,亟呼视之曰:“勿较,渠已解持烛矣。”军中咸服其度量。

〔选自《青琐高议》〕

●●
提起韩琪,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北宋名将。他生于公元1008年,相州安阳人,字幼圭,天圣五年(1027年)中进士。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侵宋边境,韩琦任陕西经略招讨使,与范仲淹率兵拒战。韩琦和范仲淹久在兵间,名重当时,为宋廷所倚重。时人称为“韩范”。庆历四年(1044年)宋与西夏和议成,韩琦回朝任枢密副使,喜祐中(1059、1060年)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宋英宗即位(1063年),封魏国公。韩琪任宰相十年,临大事,决大议,虽处危难之际,知无不为。
有关韩琪的事迹,《宋史》有详细记载。其佚闻趣事,在宋人笔记中亦多有之,这篇《不罪碎盏烧须人》就是其中的一则。
这篇短文,写韩琪在大名府时对两件发生在他身边的事的处置和态度。
“韩魏公(韩琪)在大名日,有人送玉盏二只,云:‘耕者……表里无纤瑕,世宝也。’”开门见山,写出两只玉盏的由来及其珍贵之处。为了感谢送玉盏的人,“公以百金答之”。对这两只玉盏,韩琪“尤为宝玩”,甚至“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yi,铺,此指用锦铺在桌上)置玉盏其上。”生动地写出韩琪对玉盏的喜爱和珍重。“一日召漕使,且将用之酌劝。”为召漕使,特别摆出玉盏,并将以此劝酒。“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在这时,玉盏被摔碎了。宴会上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众宾客惊愕万状,摔碎玉盏的人更愧悔交加,只有伏在地上听候发落。可以设想,在那时即使重责他几十大板,甚或削去职务,恐怕也不为过。可是,韩琪却不动声色地对众宾客说:“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以这样的议论来解除大家的惊惧。接着又回头对摔碎玉盏的人说:“你是一时失误,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一语把这件事轻轻地带过。结果“客皆叹服公之宽厚。”实在的,韩琦对这件事的处置,确乎异乎寻常。在此,韩琦的宽厚长者之风,进而“金玉是贱,人为宝(见《新序·杂事第四》)的贤者器度,跃然纸上。
一、二两段,详细叙述玉盏被摔碎的故事。
第三段,概括写持烛烧须的故事。
“公帅定武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一旁,兵他顾,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拂之,而作书如故。”韩琪正在写信,突然胡须被烧,他仅仅“遽以袖拂之”,而照常写信。写专心致志的神态,异常生动。“少顷闲视,则已易其人矣。”持烛换人,全然未觉,说明写信时全神贯注,无暇他顾。“公恐吏笞(chi,鞭打)之,亟呼视之曰:‘勿较,渠已解持烛矣。’”古时,男子无须,是很难堪的,胡须被烧得参差不齐,更要成为笑柄,又何况身为全军主帅,而韩琦对这些全然未想,他首先想到的是持烛者的处境,急忙为他讲情。这样爱兵如子的主帅,率军抗敌,焉能不士卒争先,所向披靡!
读了此文,魏公的贤者器度,名将风范,令人肃然。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