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下泉 |
释义 | 下泉冽彼下泉, 浸彼苞稂。 忾我寤叹, 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 浸彼苞萧。 忾我寤叹, 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 浸彼苞蓍。 忾我寤叹, 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 阴雨膏之。 四国有王, 郇伯劳之。 山泉水哟清澈冰冷,淹得莠草难以滋长。睁眼醒来不断叹息,把那周王的京都怀想。 山泉水哟清澈阴凉,淹得莠草难以生长。睁眼醒来不断叹息,把那周王的京都怀想。 山泉水哟清澈冰冷,淹得莠草难以生长。睁眼醒来不断叹息,把那周王的京城怀想。 黍苗蓬勃兴旺,雨露滋润助它成长。四方诸侯来上朝,郇伯一一来慰劳。 《下泉》四章,章四句。关于此诗的主旨,历代说法不一,争论的也很激烈。《毛序》曰:“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认为是曹人刺共公而思明王贤伯。宋人朱熹在《诗集传》中说:“王室陵夷,而小国困弊,故以寒泉下流而苞稂见伤为比,遂兴其忾然以念周京也。”认为是小国困弊而思念周京之作。清人姚际恒也认为这是曹人思治之作,但未必是共公时,他在《诗经通论》中说:“此曹人思治之时。大序必谓共公时,无据。”清人方玉润认为此诗是“伤周无王,不足以制霸也。” 他在 《诗经原始》 中说:“此诗之作,所以念周衰伤晋霸也。使周而不衰,则 ‘四国有王’,彼晋虽强,敢擅征伐?”他批评《毛序》之说,已属悬揣,而《诗集传》也为泛泛之谈,皆未尝即时势而一论之也。上述人总的看法是一致的,认为是思周治之作,但何人所思,因何而思颇有争论。至于曹人为何思周道,吕祖谦在《读诗记》中说:“政出天子,则强不凌弱,各得其所;政出诸侯,则徵发之烦,供亿之困、侵伐之暴,惟小国偏受其害,所以眷怀宗周为独切也。”另有一些人认为是为美荀伯而作。《齐诗》曰:“下泉苞稂,十年无王。荀伯遇时,忧念周京。”何楷在《世本古义》中说此诗是:“曹人美晋荀跞纳敬王於成周而作。”清人王先谦赞同何楷的见解,他在《诗三家义集疏》中说: “何氏阐明齐说,深于《诗》有裨,今从之。自文王定霸之后,曹之事晋甚恭,议戍必皆从役,而成周之城则曹人明书于经,故曹人在周者为此诗。”那么为什么赞美晋国荀跞之诗却列入曹风呢?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说:“美荀跞而诗列曹风者,昭二十五年:‘晋人为黄父之会,谋王室,具戍人。’ 二十七年: ‘会扈,令戍周。’三十二年: ‘城成周。曹人盖皆与焉。’ 故曹人歌其事也。”他认为曹人参与晋国荀跞纳周敬王于成周之事,故列入曹风。 本诗通过对王室倾轧的战乱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的描写,抒发作者居危思安,逢乱思治的美好愿望; 赞美荀跞平息战乱,纳周敬王于成周的功绩;表达人们获得暂时的安宁后的喜悦心情。正是由于王室争夺王位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稂草、萧草、耆草,代表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他们都受到战争的侵扰,流离失所,生活失去依靠。夜里,他们悲苦忧伤,难以入眠,只好长声叹息,怀念周京的繁荣,怀念周王的贤良。前三章,作者用大量笔墨,渲染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表达百姓渴望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最后一章出现一种生气勃勃的景象,黍苗茁壮成长,与前三章形成鲜明的对照,不仅使人产生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原来是四国有了王,最后点明是荀伯的功劳。所以说全诗表达人民思安思治以及获得暂时的安定和治理的喜悦心情,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是诗篇所要表达的完整主题。 全诗四章,前三章的结构相同,内容相近,皆以“冽彼下泉”为起句,又分别以寒泉下流而苞稂见伤、寒泉下流而苞萧见伤和寒泉下流而苞蓍见伤为比,再兴以念周京之情。这里的 “冽彼下泉”喻王子朝作乱后社会出现的一片混乱景象,以 “稂”、“萧”、“蓍”代表社会各阶层人士,以它们之见伤,暗示诸侯争夺王位的斗争给社会各阶层的人士都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作者运用这种比而兴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阴冷、肃杀和哀伤的意境,含蓄地表现出王室倾轧带给人民的祸患。第四章同样运用了比而兴的艺术手法,却忽然变调,以“芃芃黍苗,阴雨膏之”为比兴,通过自然界茁壮成长的黍苗,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创造出一种清新、欢快和恬静的意境,含蓄地表现出战乱平息后,人民获得暂时安宁后的淡淡喜悦。作者又成功地运用了抑扬结合,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为表达平息战乱后的喜悦心情,作者首先用大量笔墨渲染战乱带给人民的痛苦,最后笔调一转,作者笔下出现一派生气勃勃的欢快景象,将反面的衬托和正面的渲染安排得恰到好处,给人以一种自然贴切的感觉,产生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