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丁晋公
释义

丁晋公

丁晋公从车驾巡幸,礼成,有诏赐辅臣玉带。时辅臣八人,行在祗候库止有七带;尚衣有带,谓之比玉,价值数百万,上欲以赐辅臣,以足其数。晋公心欲之,而位在七人之下,度必不及己;乃谕有司:“不须发尚衣带, 自有小私带,且可服之以谢,候还京别赐可也。”有司具以此闻。既各受赐,而晋公一带,仅如指阔,上顾谓近待曰:“丁谓带,与同列大殊,速求一带易之。”有司奏唯有尚衣御带,遂以赐之。其带,熙宁中复归内府。
丁晋公,名谓,字谓之,一字公言,北宋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宋太宗淳化年间中进士,真宗景德时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天禧三年为参政知事,次年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行在祗候库,皇帝行宫的供应库,尚衣,即尚衣局,为掌管皇帝御服的机构。
作品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真宗赵恒执政的景德或大中祥符年间。真宗出外巡游,丁晋公等辅臣陪同。一次典礼完毕,真宗下诏赏赐随行的辅臣每人一条玉带。当时陪同皇帝巡游的辅臣一共八位,而皇帝行宫的供应库中只有七条玉带。真宗打算把自己的一条尚衣御带加上,凑足八条,赐给每位辅臣一条。这条尚衣御带称作“比玉”,价值几百万,十分名贵。丁晋公自己想得到这条御带,可是他当时位居另外七位辅臣之下,如果八条玉带一起颁发,绝轮不到他得到这条御带的。他便对掌管赐赍的官员说:“用不着发皇帝这条御带了,我先系自己的玉带向皇上谢恩,等回京后再给我补赐一条就行了。”掌管赐赍的官采纳了他的建议。在颁发赐品的仪式上,其他七位辅臣每人得到了一条玉带,而丁晋公却系着自己的腰带。真宗见到他系着一条仅一指宽的腰带时,便问身边的侍从为什么给丁晋公的玉带与别人不一样,赐赍官奏禀真宗只剩下尚衣局里的一条御带了,于是真宗便把这条御赐给了丁晋公。
这篇小说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文笔简约。平和淡泊,令人回味。这是一篇笔记小说。全篇仅两百余字,便结构成一篇故事,没有冗长的说教,也没有复杂的情节,只是平铺直叙,将事件经过如实地记录下来。没有过多的修饰形容,也不加渲染夸张,故事交代得完完整整,干净利落。故事讲完了,立刻打住,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字多余,绝不拖泥带水。作品不显山不露水,没有一字评价,不加一点褒贬,然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尽在其中。这篇质朴无华的短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那位蝇营狗苟,口心不一的丁晋公的揭露和鞭挞。
在人物塑造方面,作者采用漫画笔法,抓住人物主要特征,仅用寥寥数笔,便形象、鲜明地勾勒出一位擅长钻营,工于心计的封建官吏形象。丁晋公确有其人。据史载此人为人阴险奸诈,善于溜须拍马、趋炎附势,为北宋有名的奸相。真宗崇尚佛道,他曲意逢迎,到处修造佛寺道观,并屡次上奏,说发现祥兆,讨好皇帝,因此发迹。他排挤贤相寇准,勾结宦官,独揽朝政,臭名昭著,不一而足。他的劣迹,可以说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作者没有一一罗列他的丑行,而是选取他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去获取一根御带的小事,勾画出这位狡猾、虚伪的丁晋公的嘴脸。他为了得到这根御带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必欲占有之而后快。然而,在表面上他却不露声色,不显痕迹,还假惺惺地作出一副谦让的样子,结果既讨了便宜,又留下美名,可谓一举两得,名利双收。一位皇帝身边的近臣,如此工于心计,唯利是图,实在是出人意料。作者塑造丁晋公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不仅在于揭露和批判他的虚伪和奸诈,还在于提醒人们在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任何花言巧语,要防止遭到这种人的暗算。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