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一)羊欣论书品与“骨势”
释义

(一)羊欣论书品与“骨势”

羊欣(370-442),字敬元,泰山南城(山东费县附近)人,官至南朝宋中散大夫。他在书法史中的形象,似乎是紧粘在王献之名下的。王献之是他的舅舅,授之笔法真传,世称“买王得羊,不失所望”,也因此被人讥为“婢作夫人”,终不能超越献之,自成一家。其实,羊氏世家自有家传文化,书法也源自蔡邕一路。《宋书》、《南史》载羊欣本传,说他“泛览经藉,尤长隶书”,“欣书本工”是有道理的。
《后汉书·蔡邕传》载:179年蔡邕赦还,为邂党锢之祸,“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往来依太山羊氏,积十二年”。后来,他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羊衜,生了羊徽瑜、羊祜姐弟俩。羊徽瑜即是景献羊皇后,司马师的第三位妻子。羊祜即是西晋著名的大将,为晋王朝收归东吴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母亲是249年去世的,是蔡文姬的妹妹。泰山羊氏世家,原以清德著称,善书者不见史载。羊祜是羊氏世家中以工书、清德、政绩并显于世的第一位文化名人。庾肩吾《书品》将其列为下之上,说:“擅毫翰,动成楷则,殆逼前良,见希后彦。”这恐怕是他母亲所传授的蔡邕笔法吧。因为羊祜的氏族兄弟无一人以工书而称。羊祜无子,只有女儿,生前与从兄羊繇“同堂相善”,很赏识从兄子羊忱。羊忱得从叔羊祜所授书艺,善草、行、楷,有称于一时。羊欣父亲羊不疑即是羊忱的孙子,羊不疑、羊欣父子的书法渊源,至此即可明了。羊氏世家自羊祜、羊忱以下,著称书家者不乏其人,而羊祜之前,无一人以书家而载,个中原因或转换的关键,即是蔡琰之妹,是她使羊氏世家的家传文化增添了一项新内容——书法。
蔡邕两个女儿,大女儿将笔法传入河东卫氏,与卫门书派融为一体,由卫夫人传至王羲之,羲之传献之。小女儿将笔法传入泰山羊氏,由羊祜、羊忱而至羊欣。这一源二脉的家传书系,经一百八十多年的分流世传,至献之一羊欣处,又意想不到地合流交汇了。这一喜剧性的历史巧合,冥冥之中的蔡邕也要拊掌而颜开了。
羊欣为献之甥,此说源于唐人张彦远《法书要录·传授笔法人名》。如此,献之同门姐妹中应有一人嫁给了羊欣的父辈,这一姻亲关系,尚难查证。不过,王、羊两家确有联姻关系。献之从孙女王僧首嫁给了羊欣族弟羊辅。所以,羊欣能得献之尚奇书风的亲授,书艺更上一层楼,见重一时,甚至有人说: “子敬之后,可以独步。”
羊欣论书,别开蹊径。传其所著《采古来能书人名》,以书法家为主体,开创了新的书法审美视野。从扬雄到王羲之,书法审美视野注重书法本体,以“书势”、“字势”、“笔势”为范畴,涉及书法家时多从创作角度,落脚点在“创作”与 “本体”的关系上,从神、情、性、意、心讲到书法技法等等,对书法家个体的评论也是消解在这一书法本体的审美视野中的。
《采古来能书人名》以书法家为纲,列自秦李斯至晋谢安等六十九人。对每个书法家,结合其经历、轶闻,评述书法师承、善长书体、艺术特色、社会影响等。这一审美视野无疑具有史传和品评的特点,其落脚点在书法的创作主体——书法家。书法美学思想由此别开一面,直接影响了以后的各种书品论。这一书法审美视野的开拓,并非孤立地存在,北朝书论家王愔 《古今文字志目》也以“人”为对象。如果说魏晋书法审美思想是由 “书”涉“人”的话,那么南北朝的书法审美思想是由 “人”涉“书”,“书”、“人”一体。这一变化,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点可能比较直接,即书法本体的基础——书体,至魏晋已演变结束,各书体的基本范式已趋稳定,兹后的书体变化重在书家的艺术风格化和个性化。如果仍局限在“书体论”视野中,就很难揭示其变化的根由。“书家论”便由此而生。
羊欣对书法家的评述,用语极为简约,却已初具史传体例。例如他对蔡邕是这样写的: “陈留蔡邕,后汉左中郎将。善篆、隶,采斯、喜之法,真定《宣父碑》文犹传于世,篆者师焉。”包括了籍贯、时代、官职、善长书体及师承、传世作品、社会影响等内容。羊欣对书法家的审美品评,是结合书法家的行状展开的。他认为张芝的草书“精劲绝伦”,紧接着写道:“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这样构联的语境,自然会使抽象的品评语生发出联想,一种形象的 “因”——“家之衣帛”云云,与一种抽象的 “果”——“精劲绝伦”,逻辑地存在着。羊欣对书法家的审美品评,善用比较法,在比较中定其优劣差异。如: “河间张超亦善草,不及崔、张。”这一条,无一词讲张超草书的审美特点,仅有比较。而其实张超的审美特点,已经在前后文的联系中被表明了。张芝的草书 “精劲绝伦”,张超自然不够 “精劲”了。羊欣的有些审美品评,直接采录了他人的评语。如对王洽的品评,就采其 “从兄羲之云: ‘弟书遂不减吾’”。
羊欣对二王父子的审美品评最有意思,充满了新意。“王羲之,晋右将军、会稽内史,博精群法,特善草隶。羊欣云: ‘古今莫二’。”“王献之,晋中书令,善隶、藁,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对大王善长草隶,加一个“特”字,唯此特有,己显别殊,“古今莫二”更推崇备之,酷似唐太宗李世民语“详察古今”、“尽善尽美”。羊欣用“骨势”、“媚趣”分论二王父子,审美眼力非同一般。骨和势在以往的书论中已频繁地使用过,骨主要是指笔力,势主要是指运笔,“骨势”并用在此首次出现。如果从运笔和笔力的结合上去理解 ‘骨势’,那就是卫夫人语“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但羊欣用“媚趣”一词对应“骨势”,又似乎不尽是卫夫人所言之意。“骨势”的审美含义,似乎还隐括着 “质直”的意思。晚羊欣不多年的刘勰《文心雕龙 ·风骨》说:“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所以,“骨势”意指运笔的质直、精到、力度,倾向于书艺的内质。“媚趣”一词首次出现在书论中,可见羊欣的审美趣味是有独特性的。“媚”在这里是一种赞美的肯定,一点都不带贬意。跟韩愈“羲之俗书趁姿媚”一语中的“媚”是不同的。魏晋南北朝的人物品评,常用 “媚”来评介,肯定其美,这跟当时的男人使用化妆品的风气是有关的,再加上饮酒服寒食散,极容易使人燥热而脸色常带红潮。这种“媚”态就是姣好优美,是一种女性化的阴柔之美。所以,羊欣用“媚趣”肯定小王书风的优美性,即所谓“妍”,悦目赏心的 “妍”,“媚”,当然是令人兴趣无穷的。后人用“古质今妍”分论二王父子书风的倾向,大概就是源自羊欣的 “骨势”和 “媚趣”。
大王质胜文,小王文胜质,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羊欣称大王“古今莫二”,似乎也有点言不由衷了。按一句现代流行语来转述羊欣对小王的审美评介:“不要太漂亮啦,不要太萧洒啦!”羊欣的审美感觉实在是很敏感而精微的,难怪他不贪仕途,仅乐山水。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5: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