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一、呼人 |
释义 | 一、呼人在说话或写文章中,突然撇开听众或读者,直接对所说所写的人物呼名说话。呼人呼告具有鲜明的示现色彩,可以将未闻未见的人物写得活灵活现,并传达说写者的各种感情。 1. 思念着母亲,我一阵阵鼻酸眼胀,啊,母亲,我慈爱的母亲哟! 你儿子已经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故事,为甚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我现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 (郭沫若《山中杂记·芭蕉花》) 评析 这是一篇回忆儿时故事的散文,“我”在五六岁时,为治母亲的病,偷摘了供奉在“后天圣母”后宫中的芭蕉花,不想却受到了母亲的责罚。这些往事历历在目,与对母亲的思念联系在一起,作者运用呼告句,充分抒发了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例中最后两句,借摘芭蕉花之事引申开去,暗含自责的意思,使文意得以升华。 2.北风吹,雪花飘满地,寒夜孤灯下,只有我母亲,一付针线团搁在地,窗外银光闪,她在织毛衣。皱纹的慈颜,老花的眼睛,一针一线充满爱心与关心。啊母亲,啊母亲,我爱您皱纹的慈颜,老花的眼睛,她的笑容充满了爱心与关心。啊母亲,母亲,我爱您。(林保勇、王梦麟歌词《母亲! 我爱您》 评析 在抒情歌曲中,呼告较为常见。这种强烈的抒情形式常常和歌曲的旋律结合在一起,形成高潮。 3. 追悼会由党委副书记孟宪东主持,由林子午致悼词。他的讲话刚刚结束,魏旭之老爷子就拄着手杖,走上小舞台。他朝郑柏年的遗像鞠了一躬,然后仰天长啸:“不该,不该呀,柏年!你不该这么早就决然撒手,不该这么早就永诀人世!” (苏叔阳 《故土》) 评析 呼告是感情激荡的产物,它常常运用于情感急剧变化之处。郑柏年是一个忠厚、诚挚的好同志,沉重的工作负担、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他心力交瘁而早夭。例中魏旭之老爷子在追悼会上,运用呼告的语言形式,倾吐出心中的悲痛。 4.拿物质文明来比方:研究人类科学的人如若只能亦步亦趋,最多也不过贩进一些西洋的政治学、经济学,既不合时宜,又常多短缺,实用物质科学的人如若只能萧规曹随,最多也不过摹成一些欧式的工厂商店,重演出惨剧,肥寡不肥众。……我们有几千年物质文化的国家不该如此。……东方的画师呀! 麒麟死了,狮子睡了,你还不应该拿起那枝当时伏羲画八卦的笔来,在朝阳的丹凤声中,点了睛,让困在壁间的龙腾越上苍天吗? (朱湘 《画虎》) 评析 文中的 “东方画师”是喻指有志于民族解放和祖国振兴的能人志士。作者以画虎为题,阐述了构建中国文明的途径: 不应照搬外国,应该符合中国特有的国情。呼告语句,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同行的殷切期望。是号召,也是鼓舞,字里行间跳动着一颗爱国主义的滚烫的心。 5. 那大斧头为油锯开路, 砍伐根边枝条丁丁有声。 欢乐的啄木鸟啊, 好像天真的孩子也模仿成人。 那油锯锯木别具神韵, 仿佛松鼠用尾巴洗净耳朵, 白围巾的喜鹊兜着围裙, 都在静静倾听。 一棵大树锯倒了, 崩倒了一块绿云伴着白云…… 伐木者啊, 你那斧锯声, 在开天辟地向世纪叩问。 宏材能不尽其用吗? 世界能不永葆青春? (邹荻帆《伐木者的黎明》) 评析 为了表现伐木工人的劳作,着重摹写了斧与锯的声音,又以啄木鸟的啄木,松鼠和喜鹊喜悦的倾听作陪衬,歌颂了伐木工人的劳绩。画出了一幅白云衬托绿云 (树) 的优美画图。例中的呼告句从伐木声申发开来,两个连续设问,开拓了深邃的文意,赞美了伐木工人劳动的伟大,劳动所创造的美好生活。 6. 傅雷再也不能活过来了,而林彪、“四人帮”那个昏天黑地的日子,由我们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把它彻底粉碎了。……傅雷呀! 你的冤情昭雪了,你的儿子也快回国来探亲了,看看祖国胜利的前进,你在地下一定也和我们同样高兴吧! (楼适夷《痛悼傅雷》) 评析 呼人呼告常常出现在悼念和回忆性文字中。它可以情深意长地表现出写作者与被悼念者 (或被回忆者) 之间的深厚感情。本文舒缓深沉,只是在结尾处才运用呼告形式,将有意压抑的感情喷涌出来。然而也正是在感情抒发的最高峰,文章却戛然而止,留下了不尽的涵蕴,让读者细细品尝。 7. 少年时代我打开历史的篇章, 就听见尼罗河光荣的声响。 古国的人民呵, 我对你怀着深深的敬意, 虽然我生在远远的东方。 (魏巍《不断集》) 评析 尼罗河边的埃及人民远在万里,一经呼告,宛在眼前,倍感亲切。呼人呼告的示现色彩,给诗歌增添了浓浓的情味。 8. 太阳追赶, 月亮奔逃, 终久不能相遇。 太阳是烦恼心焦暴躁, 月亮是悲凉而忧郁, 姑娘, 我是那追赶你的太阳, 愿你莫学那奔逃的月亮。 (汪静之 《太阳和月亮地情爱》) 评析 用拟人化手法写太阳和月亮的恋情,含有比喻意味。目的是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接着用呼告句式,直接点明喻义,照应了前文,给读者留下了回味。 9.等到我把一盘用精盐、麻油、味精、白糖精心调配好的荠菜放到餐桌上面的时候,……看着他们那双懒洋洋的筷子,我的心里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孩子,让我们多谈谈心吧,让妈妈多讲讲当 “馋丫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菜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热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张洁《挖荠菜》) 评析 对一盘荠菜,两代人有不同的滋味,不同的感情,以此展开的回忆与谈心,构成了全文思想感情的基调。呼告显示出来的感情色彩是深沉、含蓄的,表现出的语气是亲切、平等的。读者从呼告的内容中可以体会到一位饱经沧桑的母亲呼唤两代人沟通与理解的美好愿望。 10.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用嘴,写出了说出了千万人心中压着的话,大家有笔有嘴有理由讲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偷偷摸摸的杀!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 无耻啊!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是李先生的光荣; 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闻一多 《最后一次的讲演》) 评析 闻一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对反动当局违背民心搞内战和迫害暗杀爱国人士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讲演中,他直呼 “今天,有没有特务……”急促有力的语句如鼓点投枪,直刺反动当局,倾吐出心中全部的激愤。这里采用呼告句,正是由于情之所至,怒不可遏,显示了演讲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1.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评析 这首民歌,表现出一名少女既怀念情人,又惧怕流言中伤的矛盾心情。诗歌以少女的口吻,反复呼唤,求告心中的情人。描写了一个多情而又胆怯的少女形象。此诗共三段,每段开头都是“将仲子兮”,呼告在诗中不仅引起抒情,且起到一唱三叹的作用。 12. 张光奎推开她的胳膊,从沙发上站起来说: “好! 你给刘部长再挂个电话,就说卞局长今天也在,请他一定来一块坐坐。”我一听这吩咐,有点愕然。刚才我们谈话时,被张光奎恨得咬牙的人,为什么忽然又邀他也来聚会呢?噢,我明白了:“老张呀老张,你确实是个有点权术的人啊!”(西戎《在住招待所的日子里》) 评析 例中呼告并不是 “我”直接对“老张”讲话,而是 “我”的内心表白,可以理解为视而不见,具有符号呼告修辞的特征。当时“我”正坐在旧友“老张”家中,通过对他言行的观察,产生了新看法。例中的呼告正是这种心理活动的描写。采用呼告既有抒情作用,也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 13. 宝玉袭人听说,都吃了一惊。宝玉道:“可不是。”说着,便滴下泪来,说:“林妹妹,林妹妹,好好儿的是我害了你了! 你别怨我,只是父母作主,并不是我负心。” 愈说愈痛,便大哭起来。(《红楼梦》第一○八回) 评析 黛玉死后,宝玉第一次来到潇湘馆,往日深情挚爱,如今人去房空,无限悲痛涌上心怀,禁不住放声呼唤。“呼告”不仅使宝玉倾吐出心中郁结,而且以其强烈而深沉的抒情感染着读者。 14. 哦,老李,我来迟了。医院急诊室的心脏起搏器上,那牵动着战友和亲人一线希望的荧光点,竟终于给了我们无情的回答。老李,仅仅几十分钟,你就这样离我们而去,又去得那样遥远了吗?(贺敬之《你永远和我们同在——怀念战友李季同志》) 评析 文章通篇以第二人称来写,连续呼告,正是因为感情抑制不住所致。作者对战友的不幸去世悲痛欲绝,为“来迟了”表示出深深的自责和悔恨。这些用呼告句式抒写出的深情,动人心弦,催人泪下。 15. 严寒的冬天,没有生火的小屋有点冷,但我的心却是烫烫的,仿佛生了个火炉。这公开参加革命的第一天呵,将永远铭记在我心里。我抱着双肩,好像抱着我的小女儿,我又忍不住对她喃喃低语:“然然,宝贝!正是为了你,妈妈才会舍掉你——为了把敌人赶走,为了在祖国创造一个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幸福社会,千千万万的青年,不是都舍掉了亲人,奔向解放的疆场了么?……”(杨沫《青春啊,永远发出绚烂的光彩吧》) 评析 1937年冬,作者毅然割舍了刚刚呀呀学语的孩子,投身于抗日革命根据地。27年后写作此文,往事历历在目。作者运用呼告手法,生动地描写了到达根据地第一天时,怀念孩子的情景,展示了一个普通的年轻母亲升华为革命战士的光辉历程。骨肉情和爱国情融为一体,博大、深邃的思想境界,令人钦佩。 16. 沫若呀,仿吾成均呀,我老实对你们说,自从你们下船之后,我一直到了现在,方想起你们三人的孤凄的影子来。啊啊,我们本来是反逆时代而生者,吃苦原是前生注定的。我此番北行,你们不要以为我是为寻快乐而去,我的前途风波正多得很呀! (郁达夫 《海上通信》) 评析 呼告手法常常运用于书信体的作品中,不在身边的亲朋友好,一经呼告,拳拳之意,眷眷之情,油然而生。 17. 因此想到自己的孩子的运命,真有些胆寒! 贱世界里的生命市场存在一日,都是我们孩子的危险! 都是我们孩子的侮辱!您有孩子的人呀,想想看,这是谁之罪呢?这是谁之责呢? (朱自清《温州的踪迹·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评析 生命市场的存在令作者“胆寒”,一个穷苦女孩的生命仅值七毛钱,怎能不使人触目惊心。作者向天下的父母呼告,以有力的诘问,引导读者去思考黑暗社会的罪恶。激情洋溢的语言,喷发出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18. 辽阔草原美丽山岗成群的牛羊,白云悠悠彩虹灿烂挂在蓝天上。有个少年手拿皮鞭站在草原上,轻轻哼着草原牧歌看护着牛和羊。年轻的人啊,我想问一问,可否让我可否让我诉说衷肠?年轻的人啊,希望我能够和你一起和你一起看护牛和羊。 (黄仁清《原野牧歌》) 评析 前四句歌词描写草原辽阔、牛羊肥壮、景色优美和唱着歌的牧人。后面变换了角度,突然直接与牧人对话,是赞美还是请求?美的草原、美的生活,自然会产生美的感情。 19. 那肩拉扒犁的将军, 竟然被泼上泥浆污水, 在开都河畔拉过第一犁的功臣, 反倒被宣布为罪人。 眼睁睁, 田地荒芜, 林带遭劫, 水渠塌顶。 你们都哪儿去了? 我叱咤风云的勇士。 你们都哪儿去了? 我改天换地的英雄! (魏钢焰 《戈壁之歌》) 评析 诗人以滚烫的语言,将人们带进已逝的历史年代,屈辱与苦痛,疯狂与颓败犹在眼前。作者激情难捺,呼唤往日的“垦荒”战士,期盼正义之心和忧虑之情滚动于字里行间。 20. 啊,雷锋, 你,《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 你,红旗上的一纤维; 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 (魏钢焰《你,浪花里的一滴水》) 评析 连续四个比喻句构成一组激情洋溢的排比句式。呼告手法,加强了语言的歌颂赞美色彩。作者对雷锋的崇敬之情回荡在字里行间。四个比喻寓意深沉,启发着人们思索伟大与平凡之间的辩证关系。 21. 晴雯,晴雯! 难怪作者这么赞美你,称你是 “俏丫鬟”、“灵巧”人,又是 “勇晴雯”! (蒋和森《红楼梦论稿》) 评析 文学评论中运用呼告,可以把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表达效果。 22. 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离情来临了。……我的一滴泪,也止不住滴在这千行泪雨中。啊,亲爱的,可敬的朝鲜人民! 在纷飞的战火中,你是那样刚强! 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 敌人把你的家园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评析 呼告可以转换人称叙述线索,与叙述对象直接对话。第二人称写法,增加了语言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把读者未见的人物与场景描述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此例可见一斑。 23. 谁能想到,又一个20年之后,再也不能见面了。……在那样的不安定中结束了她的一生,钱白荷同志啊!依30年代,在上海称呼,我应该叫miss钱。miss钱,我第一次在上海遇见你,知道你反对旧式婚姻的事迹,我觉得你是个勇敢的人,令人敬重。1962年再行遇到你的时候,也还是看出了你仍然是勇敢的。为什么不继续发扬你的勇敢呢?面对困难,挺起胸口嘛!……miss钱啊,你的儿女,你的朋友,你的熟人,哪个不希望你活到今天…… (艾芜《南行记新编·平静的湖水》) 评析 一个曾经活跃于30年代诗坛,作者熟知的,勇敢的反封建女性,竟然因为钟爱的女儿找了一个海外关系的男朋友而投湖自杀了。这是何等凄惨的悲剧! 固然,事情发生在那早已逝去的岁月,有它的社会背景,可是……作者中断了第三人称的叙述线索,用呼告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深切悼念。无限的痛惜,启发人们去探讨这个扭曲了人性的悲剧所产生的意义。 24. 我的血里, 流着痛苦的奶汁; 我的脸上, 沾着慈爱的泪水; 我的胳膊和肩头, 涨着劳动的勇气…… 生我的母亲呵, 为了你, 母亲,母亲呵, 你的奶汁哺育了我, 你的泪水烧痛了我, 你的勇气鼓动了我, 我要走出门去, 我要走出门去。 (胡风《前进曲》) 评析 前几句为排比句式,已透出较强的情感。由于情之所至,作者变换人称角度直呼“母亲”,又组成了一组新的排比句,情感更为直接强烈。排比与呼告的结合,使得诗句语势强劲,内涵丰富,情感浓郁。 25.为了提高采茶的速度,沈顺花,这个话语不多有着惊人毅力的姑娘,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苦磨苦练,有时天不亮就爬上山去练习……沈顺花,你这个不声不响的姑娘,你为什么对采茶这样的热心,你为什么对提高速度这样的追求…… (峻青《秋色赋·翡翠谷》) 评析 记叙文中运用呼告修辞手法也是常见的事。它不仅可以将叙述和抒情结合起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可以变化叙述角度和人称,造成行文的波澜起伏,增加语言的亲切感和生动感。 26. 对情人, 她有着多少缠绵; 对孩子, 她有着多少嘱托; 对兄妹, 她有着多少召唤。 那么, 当她面对江河 要作最后一次倾吐, 为什么, 为什么却要割断她的喉管? 我的同胞呵, 你们可曾听见, 当她被割断喉管之后, 没有说出来的是些什么语言? 我的同志呵, 你们可曾听见, 当她割断喉管之后, 没有吟出的是些什么诗篇?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评析 这是一首歌颂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张志新烈士的诗歌。“我的同胞呵”以后,将呼告、排比、反问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组悲愤交集,感情激荡的诗句。作者暂时离开了赞颂对象,直接与读者对话,一方面是情之所至,不能自禁,另一方面,则是作者阐发烈士的死难意义,有意对读者启示和号召。 27. 且不言他三人战斗。却说那长老在洞里悲啼,思量他那徒弟。眼中流泪道:“悟能呵,不知你在那个村中逢了善友,贪着斋供;悟净啊,你又不知在那里寻他,可能得会? 岂知我遇妖魔,在此受难! 几时得会你们,脱了大难,早赴灵山!” ( 《西游记》第二十九回) 评析 唐僧被奎星下凡的妖怪抓进山洞,想起了猪八戒和沙和尚。运用呼告手法,流泪说出一番话语,抒发了对徒弟们的惦念感情,也表达了到西天取经的决心。 28. 我倒霉,我如受奇辱,看到这样等等的魔影! 我愤怒地张大眼睛,什么魔影也没有了,只见满街恶魔的乱箭似的急雨。微笑的魔影,漂亮的魔影,惶恐的魔影,我咒诅你们: 你们灭绝! 你们销亡! 你们是拦路的荆棘! 你们是伙伴的牵累! 你们灭绝,你们销亡,永远不存在一丝痕迹,永远不存在一丝痕迹于这块土! (叶圣陶 《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评析 文章写的是五卅惨案后第二天在街面上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前文中曾写道: “恍惚有蓝袍玄褂小髭须的影子在我眼前晃过,玩世地微笑,仿佛鼻子里发出轻轻的一声: ‘嗤’。接着又晃过一个袖手的,漂亮的嘴脸,漂亮的衣著,在那里低吟,依稀是 ‘可怜无补费精神!,……一个瘠瘦的中年人,如鼠的觳觫的眼睛,如兔的颤动的嘴,含在喉际,欲吐又不敢吐的是一声‘怕……’。由此可见,例中提出的“微笑的魔影,漂亮的魔影,惶恐的魔影”就是指以上三种人。作者对他们在人民革命面前表现出的玩世不恭,袖手旁观,胆怯如鼠的态度嗤之以鼻,以一连串急切的语言,宣泄出心中的愤慨。同时袒露出自己追求光明的无畏胸怀! 29. 是的,我们需要为弟弟这批青年创造更加有利的外在条件: 更多的真话,更少的反复,更具体的成效,更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更能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可是,归根结底,却又有赖于弟弟他们自身的醒悟,决心和毅力……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民族,我真想把双臂伸出窗外,大声地呼唤——醒来吧,弟弟!(刘心武《醒来吧,弟弟》) 评析 “弟弟”是一个人,也是一代青年的代表,他们在文革中受到了严重的“内伤”,理想破灭,意志消沉,自诩看破红尘,对人生抱消极态度,当 “四害”灭亡,向四化进军的号角吹响后,他们仍未觉醒,未能积极投入这需要千千万万人,更需要青年一代不懈努力的伟大事业。呼告句是“我”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对弟弟们的呼唤,表达了对青年一代的热切期望。 30. 周总理啊,您在天安门前停一步吧!在这里,您和我们一起欢度过多少个胜利的节日,此时此刻,您爽朗的笑声还回响在我们的耳边,您炯炯的目光还在亲切地看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我们多么想念您,我们多么需要您!(解说词《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 评析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 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去”。这声声深情悲切的呼告,不仅道出了人民对周总理无限怀念的心声,而且还证明了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31. 黄省三: ……经理,我是银行的小书记。我姓黄,我叫黄省三,我一个月赚十块二毛五。我有三个孩子,经理,我有三个孩子…… (忽然嘤嘤地像一个女人哭起来)我的孩子,我的可怜的孩子们,我把你们害死了,爹爹逼你们死了。(曹禺 《日出》) 评析 被银行解雇的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了自己的孩子,投河自杀却又被人救起,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精神失常陷入疯狂。面对李石清,竟停下对话,对死去的孩子痛诉衷肠。由于运用了呼告修辞手法,这段台词具有催人泪下的艺术感染力量。 32. 梁中书问: “杨提辖何在?”众人告道:“不可说!这人是个大胆忘恩的贼……”梁中书听了便骂将起来:“这贼配军!你是犯罪的囚徒,我一力抬举你成人,怎敢做这等不仁忘恩的事! 我若拿住他时,碎尸万段!”(《水浒》第十七回) 评析 杨志丢了生辰纲后不得不逃走。梁中书因生辰纲的丢失大骂杨志。当时杨志并不在场,这里使用第二人称,正是呼告句式。呼告的使用对表现梁中书的又气又急的心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33. 听说罢心怀悒怏,把一天愁都撮在眉尖上。说:“夫人节操凛冰霜,不召呼,谁敢辄入中堂?”自思量,比及你心儿里畏惧老母亲威严,小姐呵,你不合临去也回头儿望。待飏下教人怎飏?…… (王实甫 《西厢记》) 评析 张君瑞在普救寺遇见崔莺莺,一见钟情,见到红娘有意自报家门,打听莺莺情况,红娘以夫人家规严厉相告,给张君瑞兜头浇了一桶凉水。他情不自禁地呼告小姐,倾吐出内心的思念。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