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陇上歌》
释义

《陇上歌》

陇上歌

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

爱养将士同心肝,讘骢父马铁锻鞍。

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

十荡十决无当前,战始三交失蛇矛。

弃我讘骢窜岩幽,为我外援而悬头。

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

《陇上歌》始见于《晋书·刘曜载记》,《乐府诗集》列为歌谣。但据《晋书·刘曜载记》说,刘曜听到这首歌谣时, “闻而嘉伤,命乐府歌之”,似曾入乐,所以也可归入乐府杂曲辞类。一般都依乐府列入歌谣类。

这首歌谣是陈安手下的将士在陈安死后对他表示哀悼与歌颂的歌谣。陈安原为晋南阳王司马模帐下都尉。司马模死后,反复于晋相国司马保和前赵王刘曜之间,最后坚决反抗刘曜,公元318年,兵败战死。因为他“善于接抚,吉凶夷险与众同之,及其死,陇上歌之”,唱的就是这一首。

这首歌用的是当时民间的质朴语言,和直接陈述的歌谣形式,表达将士们对陈安的歌颂、哀悼和怀念之情,散发着浓郁的下层人民的生活气息。全歌分为两个段落。

前十句为一段,从三个方面歌颂陈安。 “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三句,说陈安心地宽厚,爱护将士。“陇上”指西晋时秦州的陇西,今甘肃的陇西县。 “壮士”是将士们对陈安的亲切称呼。不以职位相称而称为“壮士”,见出陈安能较为平等地对待将士。 “腹中宽”是说他既有容人之量,又能“爱养将士”。 “腹中宽”与“躯干虽小”对举,用对比手法描绘陈安的形象和突出他心地宽厚的特点。 “心肝”一词是民间的常用语,用“同心肝”一语描写陈安极其爱惜将士的品格,于平易中道出陈安和将士们的关系与将士们对陈安的爱戴,又是民谣的本色。 “讘骢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四句,描写陈安的勇猛。说他骑的是杂色公马,马鞍是铁的。 “骢”是青白相间的杂色马, “父马”就是公马。说他用的武器是“七尺大刀”、“丈八蛇矛”。说他武艺高强,挥动大刀迅如急流,舞起长矛左右盘旋,多次冲击,多次使敌人溃退,没有人能阻挡他前进。这几句用简洁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突出陈安的勇武形象,并于描写中渗透了将士们对陈安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战始三交失蛇矛,弃我讘骢窜岩幽,为我外援而悬头。”写的是陈安战死的经过,特别强调了陈安之所以“悬头”(被杀),是“为我外援”的结果,他的牺牲是在敌人包围中,为将士们寻求外援所致。这就把陈安的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对这种英雄行为的吟唱里,寄托了将士们对陈安的深切怀念与热烈赞颂。据《晋书·刘曜载记》载: “曜亲征陈安,围安于陇城。……(陈安)帅骑数百突围而出,欲引上邽、平襄之众还解陇城之围。安既出,知上邽被围,平襄已败,乃南走陕中。曜使其将平先、丘仲伯率劲骑追安,频战败之,俘斩四百余级。安与壮士十余骑于陕中格战,安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辄害五六;远则双带鞬服,左右驰射而走。平先亦壮健绝人,勇捷如飞,与安搏战,三交,夺其蛇矛而退。会日暮,雨甚,安弃马,与左右五六人步逾山岭,匿于溪涧……呼延清寻其径迹,斩安于涧曲。”这里说的就是陈安战死的本事。

陈安受到人们的歌颂自然与陈安本人的品格有关,但也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西晋末年至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动乱时期,先是由晋室起始的相互杀夺的八王之乱,接着由入境的少数民族反晋和相互攻伐的十六国大乱,这中间人民成了他们攻伐的工具和肆意屠杀的对象,有谁还把人民当作人看待呢?陈安却能“爱养将士”“吉凶夷险与众同之”,实属难能可贵,因而博得人民的爱戴也就不足为奇了。

末了两句为第二段, “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西流之水指陇水,河指黄河。这里以陇水、黄河之水的一去不返作比,比喻陈安的长逝,深深地表达了人们对陈安之阵亡的痛惜、怀念与哀悼之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