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重读《圣经)——“牛棚”诗抄第n篇)(绿原)读后感赏析 |
释义 | 《重读《圣经)——“牛棚”诗抄第n篇)(绿原)读后感赏析《重读《圣经》——“牛棚”诗抄第n篇·绿原》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儿时我认识一位基督徒, 他送给我一本小小的“福音”, 劝我用刚认识的生字读它: 读着读着,可以望见天堂的门。 青年时期又认识一位诗人, 他案头摆着一部厚厚的《圣经》, 说是里面没有一点科学道理, 但确不乏文学艺术最好的味精。 我一生不相信任何宗教, 也不擅长有滋味的诗文。 惭愧从没认真读过一遍, 尽管赶时髦,手头也有它一本。 不幸“贯索犯文昌”:又一次沉沦, 沉沦,沉沦到了人生的底层。 所有书稿一古脑儿被查抄, 单漏下那本异端的《圣经》。 常常是夜深人静,倍感凄清, 辗转反侧,好梦难成, 于是披衣下床,摊开禁书, 点起了公元初年的一盏油灯。 不是对譬喻和词藻有所偏好, 也不是要把命运的奥秘探寻, 纯粹是为了排遣愁绪:一下子 忘乎所以,仿佛变成了但丁。 里面见不到什么灵光和奇迹, 只见蠕动着一个个的活人。 论世道,和我们的今天几乎相仿, 论人品(唉! )未必不及今天的我们。 我敬重为人民立法的摩西, 我更钦佩推倒神殿的沙逊: 一个引领受难的同胞出了埃及, 一个赤手空拳,与敌人同归于尽。 但不懂为什么丹尼尔竟能 单凭信仰在狮穴中走出走进; 还有那彩衣斑斓的约瑟夫 被兄弟出卖后又交上了好运。 大卫血战到底,仍然充满人性: 《诗篇》的作者不愧是人中之鹰; 所罗门毕竟比常人聪明, 可惜到头来难免老年痴呆症。 但我更爱赤脚的拿撒勒人: 他忧郁,他悲伤,他有颗赤子之心: 他抚慰、他援助一切流泪者, 他宽恕、他拯救一切痛苦的灵魂。 他明明是个可爱的傻角, 幻想移民天国,好让人人平等。 他却从来只以“人之子”自居, 是后人把他捧上了半天云。 可谁记得那个千古的哑谜, 他临刑前一句低沉的呻吟: “我的主啊,你为什么抛弃了我? 为什么对我的祈祷充耳不闻?” 我还向马丽娅·马格达莲致敬: 她误落风尘,心比钻石更坚贞, 她用眼泪为耶稣洗过脚, 她恨不能代替恩人去受刑。 我当然佩服罗马总督彼拉多: 尽管他嘲笑“真理几文钱一斤?” 尽管他不得已才处决了耶稣, 他却敢于宣布“他是无罪的人!” 我甚至同情那倒楣的犹大: 须知他向长老退还了三十两血银, 最后还勇于悄悄自缢以谢天下, 只因他愧对十字架的巨大阴影…… 读着读着,我再也读不下去, 再读便会进一步堕入迷津…… 且看淡月疏星,且听鸡鸣荒村, 我不禁浮想联翩,惘然期待着黎明…… 今天,耶稣不止钉一回十字架, 今天,彼拉多决不会为耶稣讲情, 今天,马丽娅·马格达莲注定永远蒙羞, 今天,犹大决不会想到自尽。 这时“牛棚”万籁俱寂, 四周起伏着难友们的鼾声。 桌上是写不完的检查和交代, 明天是搞不完的批判和斗争…… “到了这里一切希望都要放弃。” 无论如何,人贵有一点精神。 我始终信奉无神论: 对我开恩的上帝——只能是人民。 1970年 本诗写于1970年,副标题“牛棚诗抄”点明写作的时间背景,是在“文革”诗人受隔离审查期间。当时,诗人已被剥夺了写作和讲话的权利,因此才有必要去重读《圣经》,点起公元初年的一盏油灯,来映照那些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畸形年代。 本诗共20节,可分作三大段。1—6节为第一段,说明并不信仰宗教的诗人,在沉沦到人生的底层之后,只有一本《圣经》借以“排遣愁绪”。第7—17节为第二段,借《圣经》中的一系列人物来对照,隐喻十年动乱中的世道和人品。最后3节是第三段,用明确的语言来谴责诗人在其中受难的那个黑暗年代,表明自己真实的信仰。全诗文笔遒劲酣畅,是对“文革”的彻底否定和有力批判。 《圣经》被信教者视为福音,认为可以由此望见天堂之门,对于不相信任何宗教的诗人来说,这当然是毫无意义的。《圣经》对西方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许多文艺作品从它取材,它的许多篇章也可当作文学作品阅读。诗人并不否认这一点,但是他从一开始创作便始终植根于中国现实生活的土壤上,因而对于《圣经》这样的“有滋味的诗文”以前也并不曾认真地阅读过。 第1—3节的大意如上,这三节是一种铺垫,一种烘托,下面才转入正文:4—6节使读者深刻体会到诗人写作此诗时的处境和心情。身处逆境,书稿全被查抄,现实的一切使人辗转反侧,倍感凄清,象但丁步人人生之中途迷失在昏暗的森林中一样,诗人也正当人生之中途却一次又一次沉沦到人生的底层,只能借《圣经》来抒发难以排遣的愤激之情。 第二大段是本诗的主体,内容较为丰富,各节的写法也不尽相同。第7节是提纲式的概括:从《圣经》中,诗人看到的不是灵光和奇迹,而是一个个活人:“论世道,和我们的今天几乎相仿,/论人品(唉! )未必不及今天的我们。”这是多么沉痛的慨叹,过了十九又半个多世纪,时间却仿佛回到了公元初年! 8—17节历数《圣经》中的一些人物,在抒情中夹叙夹议,不时蕴含着深长的寓意。向犹太民族传授上帝律法的摩西受到诗人敬重,他传授的“十诫”中就有不可制造和敬拜偶像、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等等,这在无法无天的十年动乱中不是可敬重的么。沙逊(参孙)复仇的故事见《旧约·士师记》。他被人陷害剜去双目投入狱中,最后伺机推倒神殿,和戏侮他的三千敌人同归于尽,这种“予及汝偕亡”的抗争精神,当然也是令人钦佩的。 丹尼尔(但以理)的故事见《旧约·但以理书》,他是古代传说中的先知,受人陷害被投入狮穴,由于上帝的神力而安然无恙。诗人不相信上帝,因而说“不懂为什么”能够如此。约瑟夫(约瑟)是雅各的小儿子,雅各最爱他,给他作了一件彩衣,哥哥们嫉恨他,把他卖给阿拉伯人。他在埃及受主人之妻的诬陷入狱,后来又受到法老的信任成为宰相。诗人对所谓的“好运”也是不相信的。但蒙冤者必将得到昭雪这个意思,诗人虽未明说而读者却不难意会。 大卫和所罗门的故事见《旧约·列王纪》,前者以勇猛著称,南征北讨,建立了希伯来统一王国。后者以智慧著称,在大卫死后继承王位,断案解疑,英明睿智,但晚年沉湎女色,广纳妃嫔,横征暴敛,穷奢极侈,种下国家分裂的祸根,故难免诗人有“老年痴呆”之讥。 诗人用了三节诗来写拿撒勒人耶稣,他本是“人之子”,却被人们神化了。他给人以抚慰和宽恕;幻想移民天国,虽然是傻想,却也是可爱的。尽管他无限忠于上帝,当他被钉上十字架的时候,上帝却遗弃了他,对他的祈祷充耳不闻。倒是那个风尘女子马丽娅·马格黛莲(抹大拉的马利亚)在他受刑时守在十字架旁,并怀着感恩之情站在他的坟墓外面哭泣。 彼拉多贵为总督,他相信耶稣无罪,但当犹太人威胁他如果释放耶稣就是背叛了该撒时,他只好将耶稣处决了。他虽然对真理无知,但并没有给耶稣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诗人对此也是“佩服”的。不仅如此,诗人对叛徒犹大也表示了“同情”,尽管他为三十两银子出卖了耶稣,但作为耶稣的门徒,在十字架的阴影下,他的良心还未丧尽,终于承认他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的。 诗人把上述人物一一向读者介绍后,又回到夜色尚浓的现实。第18节的四行诗,写的是现实,也是历史,每一个字仿佛都重如磐石:“今天,耶稣不止钉一回十字架,/……/今天,犹大决不会想到自尽。”诗人是在万籁俱寂的“牛棚”中写下这些令人心酸也令人心悸的诗句的。没完没了的检查、交代、批斗……诗人的心灵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被钉上了“十字架”。 我们和诗人一起重读了《圣经》,诗人的结论应该也是和诗人一起受过难的读者的结论:“我始终信奉无神论:/对我开恩的上帝——只能是人民。” 《重读<;圣经>;》是在那特定的历史年代产生的一首激越的悲歌,也是一首悲壮的信念之歌。个人的身世之感和对人生、对时代的深沉思索揉合在一起,强烈的激情和冷峻的笔触交织在一起,檄文式的陈词和带哲理味的谐谑融汇在一起,从而产生出使人震撼的艺术力量。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