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送沈子福之江东》 - 王维 -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释义

《送沈子福之江东》 - 王维 -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援拟入情,乐府神韵。(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卷十五)

【诗例】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解析】

“援拟入情”,依据宋宗元的评论,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援引眼前景物化作比拟,入情入理;二是摹拟乐府神韵运用比拟以传情。总之,以乐府精神化实景实物为比拟,是诗歌创作的技巧之一。

王维的这首七绝是送别诗,首句写渡头送客,次句写船夫荡舟远去,三句言诗人相思之情“似春色”,末句言江南江北皆有春色,犹如诗人相思之情伴送友人东归。这里最重要的是“杨柳渡头行客稀”、“惟有相思似春色”两句,是理解“援拟入情”的关键。对此我们略加辨析:“杨柳”,乃春日最富特征的景色,诗于开端特意拈出“杨柳”二字,点明送别时节,又以为统摄全诗的抒情意象,为第三句“春色”预先作一提衬。杨柳或折杨柳,在古代送别诗词中几乎触目皆是,成为表达男女离愁别绪、相思依恋之情的象征物,从而转化为送别相思之情的符号或代名词。这在乐府歌辞中多有描述。例如: “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梁简文帝 《折杨柳》)“曲”,即《折杨柳》歌曲。“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孟郊《折杨柳》)杨柳,还为送别点染特定的情境与氛围,像乐府《折杨柳》所写:“悬丝拂城转,飞絮上宫吹”(岑之敬),“叶似镜中眉,花如关外雪”(韦承庆)。这是春日柳丝拂乱、柳花飘雪、柳叶明媚的一种缭乱、凄迷的情境与氛围。如此,杨柳为相思的象征物,反之,相思依恋之情又似这缭乱、凄迷的杨柳,相思之情与杨柳之境融合无间,正是杨柳意象的妙用所在。再者,第三句“春色”,并非泛指春天一切景色,而是特指的“杨柳”,据此,“杨柳——相思——春色”则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抒情意象:“杨柳”为“相思”的象征符号,“春色”又是从“杨柳”这一具象景物而转化出的抽象景色,并升华为“相思”的巧妙比拟,反之,“相思”又如“杨柳”之凄迷,如“春色”之无边。总之,这三者的连环生发,融合渗透,成为此诗“援拟入情”的巧妙构思,妙用比拟的关键。末句的 “江南江北送君归”,便从上述比拟构思中自然生发而成: 杨柳遍地皆生,除“春风不度玉门关”外看不见杨柳,江南江北则无处不有,特别是江河岸边,湖泽周畔,更是杨柳繁茂之处,故江南江北遍生杨柳,即江南江北遍有春色也!王维此诗所写大约是自江汉某地送别沈子福顺江而下归江东,诗人想象自西往东舟行江上,但见沿江南北两岸垂丝摇艳,花明似雪的杨柳,夹江而生,似乎炫耀着无边的春色,携带着自己无边的相思绵延伸向远方,仿佛将朋友一直送回江东。诗人援引春天触目可见的眼前景物“杨柳”,升华为遍布大自然的“春色”,转化为“相思”这一心灵情感的比拟意象,将景物与情感、比拟与相思、具象与抽象、实境与虚境妙合无间地融为一体,入情入理,极为自然。而这种“援拟”手法,完全是采取乐府歌辞常用的“杨柳”意象加以巧妙的组合、生发和升华,便将常见的朋友送别相思之情表现得如此直观、丰满、深厚、开阔。这得力于诗人“援拟”技巧之高妙,善于“援拟”而入于人的心灵情感之奥府。这种“援拟”手法,实为《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新变。如《周南·汉广》: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方玉润《诗经原始》讲:“终篇忽叠咏江汉,觉烟水茫茫,浩渺无际,广不可泳,长更无方,唯有徘徊瞻望,长歌浩叹而已。故取之以况游女不可求之意也可,即以之比文王德广洋洋也,亦无不可。总之,诗人之诗,言外别有会心,不可以迹相求。”这是援景以为比拟的妙例。像南朝乐府《西洲曲》的“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虽与双关相通,也是“援拟”手法的巧妙运用,与《汉广》援景不同者,在此诗为“援物”罢了。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5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