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岑参 -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 |
释义 |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岑参 -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云间唐陈彝称此诗韵凡八转,如赤骥过九折坂,履险若平,足不一蹶。可谓知言。(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 【诗例】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解析】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加强形式,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的艺术形式。惟其如此,诗才能以声韵之谐美,打动人心。对于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古今评者多着眼于它对边关战事的出色描写,而较少专门论及其声韵方面的特点。王夫之的评论借他人赞语特别称道这首诗用韵的精妙变化,并指出诗人娴熟的押韵技巧。其评论亦可谓至言。 本诗用韵变化的显著特点是“韵凡八转”。全诗18句,9个韵脚,诗人采取逐章转韵的方法,平仄交错运用,产生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的音乐效果。作者先以入声药韵起首,接下是平声齐韵、入声职韵、平声庚韵、去声送韵、平声元韵、入声曷韵、平声真韵,最后两句再用平声真韵结束。通读全诗,其形成的是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的声律,韵凡八转,诗歌随着韵脚的转换,清浊刚柔,高下疾徐,极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的起伏变化。 结合作品来分析,这一特点便十分明了了。诗歌是以边塞战事为题材的。开篇警奇,首先写战斗发生之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开头两句连用 “轮台城”,一“城头”、一“城北”,以连贯的语势烘托出战前的气氛。然后紧接两句倒述气氛紧张的原因是因为胡兵入侵,唐军正壁垒森严,随时准备迎战敌军。仄——平——仄声韵的变化,恰符合局势之一触即发的紧张状态。接下四句写唐军出征并与敌交战的情形,从诗句的气势来看稍舒缓,大军的出征是从容、镇定的,与敌交战是满怀信心和勇武亢奋的,诗句的韵亦由仄声而转入平声。但是战斗并非轻易顺利,而是异常艰苦卓绝:“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为了击退强大的敌方兵力,无数将士浴血奋战,英勇捐躯。战场上惨烈、昂扬的气氛跃然纸上,诗之音韵又由平声转入仄声。末四句是诗人对即将出征的封大夫的赞扬和祝愿。在此之前诗句皆两句一转韵,节奏急促,而此四句一韵流转而下,预示着战斗必胜,三军必将凯旋的结局。 评语说此诗韵凡八转“如赤骥过九折坂,履险若平,足不一蹶”,所言极是,道出了诗人用韵流畅、多变的娴熟才艺。由于音韵的奇特效果,从诗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起伏激动的意绪,而诗句韵体所形成的注坡走丸之势,确使此诗读来令人回肠荡气,使读者深深为边塞将士之勇武气概所感动。岑参另有一首《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与这首《轮台歌》为同一时期、就同一事而作,诗中主要写唐军出征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全诗亦频频换韵,句句用韵,三句一转,造成急促有力的节奏,通篇读去仿佛是一首声情激越的军队进行曲,与《轮台歌》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