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赠圆上人》
释义

《赠圆上人》

诵经千纸得为僧, 麈尾持行不拂蝇。

古塔月高闻咒水,新坛日午见高灯。

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彩绳。

且说近来心里事,仇雠相对似亲朋。

开成四年(839年),距贾岛元和中初到京师已30余载,诗人年已花甲,才在令狐楚帮助下,做了一名边区县佐——长江主簿。世俗社会中的不得意,使诗人在精神上更加接近佛教禅境,诗中的佛理禅意也更浓了,《赠圆上人》 即写于是年。“圆上人” 即圆禅师,宋代《高僧传》第六《宗密传》载: “元和二年偶谒遂州圆禅师”。唐后期诗人谒圆上人并赠诗给他的不少。

贾岛同圆上人有30多年的交往,这首赠诗却不是叙旧言情,而重在表现对佛家禅境的思慕。 “诵经千纸得为僧,麈尾持行不拂蝇。”唐朝僧人在出家前必须先熟读经书,接受考试,然后才能正式剃度、获得度牒,考试主要以读经、背经为主,数量依时代而有多寡不同,故 “诵经千纸” 既反映一般佛徒成为真正僧人的不易,也表现出圆上人德行高深。他精心研习经义,饱读经书,深通佛理。 “麈”是鹿群中的领头鹿, 讲经者取其尾为拂子, 因称“麈尾”,用来指授听众。圆上人手持麈尾,诵经礼佛,由于专心致志,虫蝇飞扑脸上也无动于衷。“不拂蝇”,既是写佛家人的行事(表现),也暗寓了佛门不杀生的戒律。接着诗人将笔锋转向修持环境的描写,以此烘托僧人日夜诵经的辛劳与虔诚:“古塔月高闻咒水,新坛日午见高灯。”夜里,一轮明月高悬,月下古塔分外静穆,寺里传出一片喃喃的诵经之声,为天地间渲染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咒水”是一种念经仪式,一面诵经,一面以指弹水。白天,供奉菩萨的佛坛前,一盏佛灯长明,为菩萨金刚抹上一层暗黄的光色,更增添了佛殿庄严的禅寂气氛。诗人由寺外及庙内,从夜晚到白昼,描绘出充满神秘宗教氛围的寺庙环境和僧人活动,这也是诗人所倾慕的经过艺术化的佛家禅境。诗人之笔接下来移向寺庙的佛像和高僧:“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彩绳。”“一双童子”指八大金刚的第七位矜羯罗童子和第八位制吒迦童子,佛家称“二童子”。前者持爱念之貌,后者着柔软之相,都是仁慈的化身。“红药”即芍药。诗人用金刚惜花的画面自然地赞扬佛家无怨无恨、慈悲为怀的教义。“百八真珠”即指佛珠,佛家以108颗木槵子贯为佛珠,意为人世有108种烦恼,若能将佛珠串数满100万遍,则可断除一切烦恼。诗人既宣传了佛理,又赞美了圆上人已达到超然世外、断绝尘缘、大彻大悟的境界,这正是诗人所追慕的。诗人写佛写僧,十分自然地将慈悲为怀、断净烦恼的佛家境界化入具体的艺术形象之中。经过佛境的洗礼,诗人内心净化,清静澄彻,道出忧虑和希望:“且说近来心里事,仇雠相对似亲朋。”开成四年 (839年) 已是中唐末期,社会矛盾非常尖锐。朝廷内,牛李党争日益加剧;朝廷外,各地藩镇官僚残酷搜刮百姓,“唯思竭泽,不虑无鱼”,官民之间势若水火。诗人希望佛家境界能感化众生,世人都能信奉佛家慈悲为怀、无怨无恨的义理,消弥隙怨,相亲相善,断除一切烦恼; 也希望佛家的无边法力能把世俗的纷扰驱得烟消云散,从而使“仇雠相对似亲朋”。这种追求正好说明诗人在晚年更加退回自己曾经从中走出的世界。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