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鼓钟
释义

鼓钟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 淮有三洲, 忧心且妯。 淑人君子, 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 鼓瑟鼓琴, 笙磐同音。 以雅以南, 以籥不僭。

《小雅》 中有不少政治色彩很浓的抒情诗,《鼓钟》即是其中一首。诗的作者在淮水之滨,聆听琴瑟钟鼓之声,怀念淑人君子,引起内心的忧伤。有人认为此诗讽刺周王荒乱,《诗序》认为本诗意在“刺幽王”,或以为是昭王时诗,《集传》以为此诗之义未详。
全诗共四章,每章五句。首章写作者在淮水之滨,钟乐声中,思念已故的君王,内心感到忧愁悲伤。“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何以悲伤呢?“淑人君子,怀允不忘。”将将: 金玉撞击之声。《周颂·执竟》有“钟鼓喤喤,磬筦将将”句。《正义》说:“喤喤,将将,俱是声也。”陈启源在《毛诗稽古编》中说:“将将、 锵锵、、 钨钨、 钨钨皆见〈诗〉,字异而义同,杂指佩玉、八鸾、鼓钟、磬管之声也。”允,诚实,可信。先言作者对君子的怀念。“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喈喈,和谐的钟声。湝湝,犹汤汤,水流盛大。回,邪也,一说违背之意。《大雅·旱麓》有:“岂弟君子,求福不回。”《郑笺》说:“不回者,不违先祖之道。”本章写明怀念君子的原因是古代君子的品德高尚,品行端正。“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鼛,大鼓。妯,亦作怞,指悲悼。《郑笺》:“妯之言悼也。”犹,当作瘉,瘉,病也。一说: 犹,诈也。“间一多《诗经新义》说:“案犹训若,若者似是而非之谓,故引申为欺诈之欺。又一说: 已,止。《经义述闻》:“《尔雅》:‘犹,已也。’‘其德不犹’,言久而弥笃,无有已时也。”三章称颂君子之德诚实无欺,复议思念君子的原因。第四章“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钦钦,钟声。雅,雅乐,天子之乐为雅。南为南方乐调。一说雅、南均为乐器。雅,章太炎在《大雅小雅说》中说:“郑司农注《周礼·笙师》:”雅,状如漆篙而弇口,大二围,长五尺六寸,以羊韦鞔之,有两纽,疏画。”南,郭沫若《甲骨文学研究》:“《小雅》之‘以雅以南’,《文王世子》之‘胥鼓南’,实即‘以雅以铃’,‘胥鼓铃’也。‘籥,亦为乐器,〈…〉排箫,一说似笛。全章以各种乐器的和谐乐声,寄托了作者对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的怀念与想往。
诗中每章前二句为兴句,以鼓钟、淮水起兴,引起所咏之怀念君子的忧伤之情。所谓兴,即如朱熹所言:“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是《诗经》中的重要艺术手法,亦是本篇的主要艺术特色。鼓钟之声,悠远深沉,淮水之波,浩浩荡荡,以此起兴,引出怀古之忧伤,同时又兼写景叙事,将周围环境、景物作了交代,较好地烘托了诗中的抒情气氛。钟鼓琴瑟,声调激越深沉,先古宗庙之事均用此乐,闻之引起对古代君主的思念,当是顺理成章。淮水浩荡,源远流长,古人常有登高怀古,临水思人之感,如徐伟长之“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室思·其三》) 由淮水之波涛引起伤感之情,亦在情理之中。比兴自然贴切,毫不牵强。
思念淑人君子与悲伤哀愁是此诗的基调。作者在传情达意时并非直抒胸臆,一吐为快,而是重叠、复沓,一叹三咏,反复吟唱。回环往复,层层深入。《诗经》中这种复迭错综的手法运用比比皆是。如《周南·芣苢》中的“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又如《幽风·东山》中的“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而其濛,”重复吟诵。本篇中“鼓钟”、“淮水”、“忧心”与“淑人君子”在各章中重复出现,只改变其中一两个字,如“将将”与“喈喈”,“汤汤”与“湝湝”,形异而义同或义近。又如“忧心且悲”和“忧心且妯”,仅更替一字,作者由悲痛转而哀悼之情跃然纸上。这种寓变化于不变之中的手法,更增加了诗作的色彩。
全诗各章押韵,多用将将、汤汤、湝湝、喈喈与钦钦等像声叠字,使全诗充满音乐美和节奏美。而第三章与第四章之二句末用叠字,更使全诗抑扬顿挫,错落有致。末章五句共二十字,却列出八种乐器,真可谓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字里行间洋溢着慷慨激昂、深沉悠远的乐调,更增添了诗中的韵味。
关于本诗的创作旨趣,历来有两家之说,一说认为是作者怀念君子,一说是讽刺周王。纵观全篇,怀念君子之意已显于纸上,而“刺幽王”之意则未见诸文字。“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沈祥龙《论词随笔》)作者思念古之贤君,赞颂“其德不回”、“其德不犹”,便可知其所处时世的荒乱不治。以咏先之君子的贤德,刺当世政局的荒乱,可称曲折委婉。其抒情的含蓄婉转程度,尤以第四章为最,全章只讲各种乐器鸣奏的和谐、隽咏,无一字言情,无一字言事,然而作者耳聆古乐,目极长河,心潮澎湃,怀念古之淑人君子,渴望治乱之情已盈于字表。由此可见,“刺幽王”一说是无确证,亦不为过谬。西周文、武、成、康四王时期,政局稳定、国泰民安,为鼎盛时期,而由昭王到幽王,周王朝由盛而衰,东征西伐,混战不休,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人民不堪忍受,最后导致“厉王出奔”由此推断《鼓钟》的写作年代当在昭王至幽王之间,亦不无道理。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1: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