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鲁漆室女 |
释义 | 鲁漆室女·刘向· 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斗,妇人转输,不得休息。 君子曰:远矣,漆室女之思也!《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此之谓也。 颂曰:漆室之女,计虑甚妙。维鲁且乱,倚柱而啸。君老嗣幼,愚悖奸生。鲁果扰乱,齐伐其城。 〔选自《列女传》〕 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定处在某种联系之中。有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但在一种特定情形下,它们也会发生关系。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平时所说的预见性,就是能认清这种联系,并能正确预测其发展的趋向和结果。鲁漆室女就是这样一个有预见性的人。客马践葵,使她终岁不能食葵(一种蔬菜);邻家女儿私奔,兄长帮助追寻而被洪水淹死,使她终身无兄。这两件事表面上与鲁国大乱,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并无多大关系,但是联系到“鲁君老悖,太子少愚”这个事实,那么她的忧虑就不是杞人忧天了。家不能一日无主,国不能一日无君。对于像鲁国这样的小国,若无励精图治、英明干练的国君,势必要受到大国欺侮。事情发展证实了这一点。“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斗,妇人转输,不得休息。”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灾难。漆室女之忧何其确也。 位卑未敢忘忧国。漆室女不过是鲁国一个普通女子,但她思虑深远,具有极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准确而精细地刻画人物对话,通过对话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复杂心理和精神世界,这是塑造血肉丰满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先为漆室女和邻人妇的对话作了必要的铺垫,交代了漆室女的特殊身份——超过出嫁年龄仍未嫁人。正是由于这一点,当她倚柱长啸时,别人可怜她,同情她却不理解她。就连平日与她要好,来往较多的“邻人妇”也误以为她是为出嫁一事,内心极度痛苦所致。于是安慰她,要帮她找婆家。好友的误会,深深刺伤了漆室女,一个“嗟乎”表达了她此时此刻心理的强烈反应。她责怪邻人妇:“始吾以子为有知,今无识也”。郑重表明自己不是为“不嫁”而悲,是为鲁国国君年纪老迈,太子岁数尚幼而忧。谁知“邻人妇”听了不以为然,反而讥笑她:“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在“邻人妇”看来,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做大臣的去考虑,女人无需参与其中,对此错误言论,漆室女予以有力驳斥。她先谈及自己因“乱”而受损害的两次经验——无葵食和兄溺死,然后以近河的土地要被河水浸湿这个自然现象设喻,形象地说明鲁国君老太子幼,人民必将要受其害的道理。最后她分析鲁国的社会现状:国君年老糊涂,太子年幼无知,国内人心浮动,奸诈之事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鲁国一旦有乱,不但君臣父子要受折辱,灾难还要落到老百姓头上,女人难道就能安然幸免吗?这一番话,语意中肯,说理严密。邻人妇听得心服口服,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子之所虑,非妾所及”。 在对话描写中,“邻人妇”对漆室女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她始而误,再而笑,最后折服向对方诚恳道歉,这些心态变化,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也使漆室女的形象一步步清晰、高大起来。确如文后所赞:“远矣,漆室女之思也!”漆室女在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上,表现出过人的见识,但她的预见性又是同她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假如她不关心国家大事和人民群众的安危,又怎么能看得出这诸多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呢?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