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圣朝有遗逸,披胆谒至尊。岂是贸荣宠,誓将救元元。
权豪非所便,书奏寝禁门。高歌长安酒,忠愤不可吞。
欻来客河洛,日与静者论。济世翻小事,丹砂驻精魂。
东游无复系,梁楚多大蕃。高论动侯伯,疏怀脱尘喧。
送君都门野,饮我林中樽。立马望东道,白云满梁园。
踟蹰欲何赠,空是平生言。

《送李十四山东游》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

【注释】:

高:

①高。与“低”相对。《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重:重叠。)②指高度。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之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③高级;上等;优良。《对楚王问》:“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④岁数大。《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孙伯黶,司晋之典籍。”⑤高超;高明的。《汉书·晁错传》:“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对策:对答写在简策上的考题。)⑥尊崇。《庄子· 盗跖》:“世之所高,莫若黄帝。”⑦高尚。《韩非子·五蠹》:“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

高论:

①高远的议论。李白《大鹏赋》:“吐峥嵘之~~,开浩荡之奇言。”②空洞的议论。《史记·张释之冯唐传》:“卑之,毋甚~~,令今可施行也。”

论:

(一)①讨论;研讨。《论语·宪问》:“世叔讨论之。”②议论;评论;谈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③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日廷论。”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④陈述;述说。张衡《西京赋》:“众形殊声,不可胜论。”⑤评判;评定。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盐铁论·箴石》:“论其才能,然后官之。”⑥定罪;判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晦:每月最后一天。)⑦顾及;考虑。李斯《谏逐客书》:“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⑧言论;学说。《荀子·成相》:“君法明,论有常。”⑨文体的一种。萧统《文选序》:“论则析理精微。” (二)lún①《论语》的简称。刘向《别录》:“鲁人所学谓之《鲁论》。”②通“伦”。顺序,次序。《诗经·大雅·灵台》:“於论鼓钟。”③通“抡”。选择。《国语·齐语》:“权节其用,论比其材。”

动:

①行动; 活动。《周易·系辞下》:“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利:利益。迁:变易。)《孙膑兵法·见威王》:“事备而后动。”②劳作;劳动。《孟子· 滕文公上》:“为民父母,使民盻盻(xì)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盻盻:恨视。)③震动;移动。《孙子兵法· 军争》:“悬权而动。”李商隐《瑶池》诗:“黄竹歌声动地哀。”④使用;动用。苏轼《辨黄庆基弹劾札子》:“若一一似此罗织人言,则天下之人更不敢开口动笔矣。”⑤发动;开动。《汉书·魏相传》:“今边郡困乏……常恐不能自存,难以动兵。”刘肃《大唐新语·极谏》:“今所幸宫去京二百余里,銮舆动轫,俄经旬日,非可朝行暮至也。”(幸:旧指皇帝亲临。动轫:启动车辆。)⑥萌发;发生。《齐民要术·插刜》:“刜叶微动为上时,将欲开莩为下时。”(上时:最好的时间。开莩:叶子裂开。)⑦改变;变化。《后汉书·班固传》:“君臣动色,左右相趋。”⑧感动;触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天子为动,改容式车。”⑨怀念。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乡关。”⑩引动;牵动。柳宗元《答贡士沈起书》:“谨以所示布露于闻人,罗列于坐隅,使识者动目,闻者倾耳。”(闻人:有名望的人。坐:“座”本字,座位。)(11)指动物。归有光《二石说》:“至仁之泽,洋洋乎被动植矣。”(被:施加。)(12)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次数很多,相当于“常常”“动不动”。《汉书·食货志上》:“又动欲慕古,不度时宜。”

侯:

(一)①古代举行射礼所用的箭靶。“侯”指射布,射布的靶心叫“鹄(gǔ)”或“的”,以皮革或布制成。《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大侯既抗,弓矢斯张。”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汉代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③诸侯的通称。《诗经·卫风·硕人》:“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子:女儿。东宫:指齐太子。姨:妻的姊妹。)④泛指达官贵人。杜荀鹤《与友人对酒吟》:“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二)hòu [闽侯]县名,属福建省。

伯:

①古代指一方之长。《尚书·盘庚下》:“邦伯师长。”(师:众。)②泛指首领。《周礼·大宗伯》:“九命作伯。”(九命:官爵的最高一级。)③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三等。《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侯秦伯围郑。”④排行第一的。《诗经·邶风·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⑤称父之兄。杜甫《醉歌行》:“汝伯何由发如漆?”⑥对父辈亲友或长者的尊称。《诗经·小雅·正月》:“将伯助予。”⑦称丈夫之兄(今读bǎi)。《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阿伯三个鼻子管,不曾捻着你的碗。”⑧通“霸(bà)”。春秋时代诸侯的盟主,即首领。《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晋为伯。”又称霸。《韩非子·难四》:“桓公,五伯之上也。”⑨通“佰(bǎi)”。一百。晁错《论贵粟疏》:“亡(wú)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⑩通“陌(mò)”。田间小路。《汉书·食货志上》:“坏井田,开仟伯。”(井田:井字形方块田。仟:通“阡”。)[伯仲]1. 指排行的次序。兄弟之间。《礼记·檀弓上》:“五十以伯仲。”(五十岁就按排行的次序称呼。)2. 比喻二者不相上下。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疏:

①疏通。《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②清除。仲长统《昌言》:“疏濯胸臆,澡雪腹心。”③分给;分散。《淮南子·道应》:“襄子疏队而击之。”④分赐;给予。《盐铁论·毁学》:“疏爵分禄以褒贤。”⑤稀,与“密”相对。《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⑥疏远。《汉书·元帝纪》:“繇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⑦远亲。亦泛指关系疏远的人。《管子·形势》:“子妇不失其常,则长幼理而亲疏和。”⑧粗略;疏忽;不周密;不细密。《汉书·贾谊传》:“天下初定,制度疏阔。”⑨粗糙。《孟子·滕文公上》:“三年之丧,齐(zī)疏之服。”(齐:缝边。)⑩指粗食。《诗经·大雅·召旻》:“彼疏,斯粺。”(11)分条陈述。《汉书·苏武传》:“数疏光过失予燕王。”(光:人名。)(12)臣下给皇帝的奏章。《汉书·董仲舒传》:“数上疏谏争。”(13)注释的一种,对古书的前人注释加以引申和说明。《隋书·经籍志》:“《庄子义疏》八卷。”

怀:

①胸前;胸怀。《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曹植《七哀诗》:“原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②抱或揣在胸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③怀孕。左延年《苦哉篇》:“五子远斗去,五妇皆怀身。”④包藏;隐藏。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自由:由自己。)《战国策·魏策四》:“怀怒未发。”⑤思念。《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放置。周行:大路。)⑥心意;心情。王羲之《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确实。)⑦安抚。《淮南子·泰族》:“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左传·僖公七年》:“怀远以德。”⑧归向;归附。《旧唐书·贾敦颐传》:“政化清静,老幼怀之。”⑨赐予;赠送。《诗经·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好音:好消息。)

脱:

①肉去皮骨。《礼记 · 内则》:“肉曰脱之。”②脱离。《老子》第三十六章:“鱼不可脱于渊。”③逃脱;逃避。《荀子·修身》:“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④脱落。欧阳修《秋声赋》:“木遭之而叶脱。”⑤脱下;解下。《庄子·寓言》:“脱屦(jù)户外。”(屦:鞋。)⑥散落;遗漏。《汉书·艺文志》:“书缺简脱,礼坏乐崩。”(简:竹简。)⑦简略《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轻则寡味,无礼则脱。”《史记·礼书》:“凡礼始乎脱。”⑧副词。或许。《西京杂记》卷四:“虑脱有旨,故不敢言。”(有旨:另有含意。)⑨连词。如果。马中锡《中山狼传》:“脱有祸,固所不辞也。”⑩冒出;露出。《史记·平原君列传》:“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11)说出。《管子·霸行》:“言脱于口,而令行乎天下。”

尘:

①灰尘;尘土。晁错《论贵粟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②污染。苏轼《笏记》:“既尘美职,复玷名藩。”(藩:藩镇。)③踪迹;业绩。《宋史·南唐李氏世家》:“思追巢、许之余尘。”④世俗。宗教称俗世,隐者称仕途皆曰尘。《红楼梦》第一回:“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⑤比喻战争;祸乱。《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当先洪武爷扫荡胡尘。”(洪武爷: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又“烟尘”连用,义同。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⑥重量单位。一分的万万分之一。《清史稿·时宪志一》:“微、尘、秒、忽,虽属无几,而总计之,便集少成多。”


诗文 高论动侯伯,疏怀脱尘喧。
释义

高论动侯伯,疏怀脱尘喧。

“高论动侯伯,疏怀脱尘喧。”诗句出处:《送李十四山东游》;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