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飓风 [美国]弗瑞诺 |
释义 | 飓风 [美国]弗瑞诺 黄昏时在家中拨旺炉火, 无动于衷地听雨啸风呼—— 一丛丛树使之大为减弱。 风雨把我们却加倍猛抽—— 叫这脆弱的三桅船承受。 现在鸟都飞回了生息地, 松鼠寻找着自己的树洞, 野狼在黢黑的穴中聚集: 万物受保佑,只除了我们—— 海洋注定了会变化莫测, 休憩和安息它永不懂得。 我们飘流在幽暗深海上,① 也许见过这昏沉的落日, 见它离去时最后一道光, 就再见不到次日的晨曦—— 在最最深的珊瑚上葬身, 却没什么人为我们伤心! 可那没岸的地方多古怪, 那里命定了永远没阳光—— 没一份海图标出那儿来, 没一台罗盘指明那方向—— 哪位领航可探索那王国, 哪位新哥伦布可以掌舵! 当周围只是死亡和黑暗, 是暴风雨恣意肆虐逞威, 这可怕的时刻我听不见 友情的声音和任何抚慰—— 暴风雨中能有什么友谊, 肆虐的海上有什么慰藉? 习惯于听摆布的三桅船, 颤抖的舵手不再能操纵; 拔地而出的山在左右舷, 孤独的船摸索在茫茫中—— 技能和知识既然都无效, 我们只有毁灭的路一条。 (黄杲炘译) 注释: ① 据作者原注,这处深海“近牙买加岛东端”,而时间是1784年7月30日。 【赏析】 《飓风》也许跟诗人早年航海生涯中的一次经历有关。当一艘脆弱的三桅船在幽暗深海上被“雨啸风呼”裹挟的时候,船上的人会想些什么? 他会无限羡慕“岸上”的万物。“在安全的岸上多么幸福: /黄昏时在家中拨旺炉火,/无动于衷地听雨啸风呼——/一丛丛树使之大为减弱。”甚至是“鸟都飞回了生息地,/松鼠寻找着自己的树洞,/野狼在黢黑的穴中聚集”。凡是“岸上”的万物都值得羡慕。因为,它们在“岸上”,这个理由已经足够。“万物受保佑,只除了我们——”在这鲜明的对比中写出了在凄风苦雨中苦苦煎熬的人,如这世界的弃儿般的惶恐心理。 他会责怪海洋这无情的怪物。“海洋注定了会变化莫测,/休憩和安息它永不懂得。”但是,这狂涛巨浪并不会因责怪或祈求停息片刻,它依然狂啸怒号着。于是惶惶不可终日的人们,转目于“幽暗深海”上的那颗“昏沉的落日”。他们留恋于“它离去时最后一道光”,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可能“再见不到次日的晨曦”了。 他会为自己的孤独离世黯然神伤。“在最最深的珊瑚上葬身,/却没什么人为我们伤心!”而这离世的“地方多古怪”啊,“那里命定了永远没阳光——”绝望之情已溢于言表。 他会反思自己出行的草率。这个即将使自己葬身的地方,竟然“没一份海图标出那儿来,/没一台罗盘指明那方向”。世上没有“哪位领航可探索那王国”,即使是有位“新哥伦布”也难以在此“掌舵”! 他会渴望友情与慰藉。“当周围只是死亡和黑暗,/是暴风雨恣意肆虐逞威,/这可怕的时刻我听不见/友情的声音和任何抚慰——/暴风雨中能有什么友谊,/肆虐的海上有什么慰藉?”被一片浓郁的“死亡和黑暗”包围的人们,最想得到的是“友情的声音和任何抚慰”。 他会绝望于绝望的心情。当一切羡慕、责怪、反思、渴望、祈求、恐惧等心情都转过之后,眼前依然是死亡的等待时,绝望的心情也似乎已显得多余。“习惯于听摆布的三桅船,/颤抖的舵手不再能操纵;/拔地而出的山在左右舷,/孤独的船摸索在茫茫中——”此刻,可以说什么都“无效”了,只剩下了“毁灭”。 《飓风》所带来的是飓风下幽暗深海中的人的真切体验。它告诉我们,人会绝望到怎样的地步。 (张丽萍)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