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题李别驾壁 |
释义 | 题李别驾壁
这首诗 《唐诗选》残卷题作《酬李别驾》 。祖咏有 《酬汴州李别驾赠》 ,中云 “自洛非才子,游梁得主人。文章参末议,荣贱岂同伦”。从诗的语气和用典来看,高适此诗和祖诗所颂赞的应是同一人。开元二十三年,高适曾征诣长安应制科试(见周勋初 《高适年谱》 ) ,此诗应是道经汴州结识李别驾时所作。诗中盛称李别驾崇尚礼乐、下士好贤的品格,表白了对李别驾的仰慕之情。诗中不曲不隐,直抒胸臆,充满激情,充分表现出诗人直爽慷慨的性格。 起首两句写诗人与李别驾倾盖相知,一见如故的欢快心情 高适五十岁之前,家居宋中 (今河南商丘) ,其地与汴州 (今河南开封)毗邻,故云 “去乡不远”。高适早年“性拓落,不拘小节” (殷璠 《河岳英灵集》)。意气豪爽,好与人交,因此,他的诗也“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 (辛文房《唐才子传》 ) 。此次道经汴州,恰遇礼贤好客的李别驾,觉得情投意合,两心相印,于是握手相欢,允为知己。心中欢快之情,充溢于字句之间。描绘二人初次相逢,即倾心相交的情形,痛快淋漓,声影活现。 三、四句是对李别驾的称颂。相传周公制礼乐,其子伯禽受封于鲁,鲁国成为礼乐之邦。此处借以称扬李别驾亦如伯禽,能协助州刺史以礼乐治理汴州,使州政大治。汴州即战国时魏国首都大梁,魏公子无忌素以礼贤下士闻名于天下。《史记·信陵君列传》说他“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高适早年落拓豪爽,平时所仰慕者是如信陵君平原君等好客下士的一流人,曾在诗中多次流露出这种感情: “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长忆平原君。” ( 《邯郸少年行》 )如今在离家乡不远的汴州,即遇上礼贤好客李别驾,不禁使诗人想起大梁的先贤——战国时期的信陵君。李别驾肯与诗人肝胆相照,不愧前贤,正是使尚处于潦倒之中的诗人产生仰慕之心的根本原因。 五、六句写诗人与李别驾宴饮留连时的情景。这里诗人并没有从正面渲染酒宴如何丰盛,主人如何殷勤劝饮,而是通过“明月上”三个字点明了酒筵延续的时间之久,从侧面刻画出“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使酒筵从白天一直延续到明月高挂的夜晚。“枥马常鸣春风起”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酒酣耳热之后,激起满怀壮志豪情,显示出诗人的广阔的胸襟和对前途充满希望与自信心。 结尾二句回应首句。上句即“一生能有几知己”之意,表达出诗人与李别驾托心知己,因而感到称心快意,抒发出自内心的感慨。结句则表达了对李别驾的仰慕之心。“问终始”亦即问道。李别驾崇礼好客,使天下士子倾心归向,“宾客争过”,其处世为人之道,正是诗人所崇仰要学习的,以 “问终始”作结,更可看出诗人自信而不自负,豪爽而又谦恭的品质。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 中评高适的诗云: “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很能概括高适诗的风格特点。这种风格,在高适以描写友情为题材的歌行中尤为明显。这首诗用坦白率直的语言,毫无隐曲地向李别驾表白了自己的喜爱与敬慕之心,使诗人那种豪爽率直的性格充分表露无遗,诗人的形象也生动如画,跃然纸上。诗虽短小,而于对偶处作顿挫,散漫中求整饰,显得变化多端,笔力无穷。诗的语言豪迈慷慨而又情致缠绵,读之令人激动不已。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